○策划/ 执行/
在静谧的时光里与书邂逅,透过白纸黑字,你能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阅读的乐趣大抵如此,只要一张书桌一本书,你便能为自己拓展出无限宽广的视野,把所有你感兴趣的东西囊入脑海,深深埋在心中,让它们生长成滋养你的养分,伴你成长,闯荡世界。请你相信,那一本本你读过的书,一个个令你动容的句子,都将在今后的日子里成为你行囊中的宝藏。
打开书本,我们邂逅了一个个精彩的人物,获得了一种种深刻的启迪:阅读《老人与海》,我们被桑迪亚哥不屈不挠的硬汉精神所打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我们被鲁滨逊在绝境中的勇气所折服;阅读《红楼梦》,我们被林黛玉伤春悲秋的愁思所感染……
那么,你在书中邂逅了怎样的朋友呢?请任选一本你阅读过的书籍,围绕读书感想,创作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朱嘉涵
在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只能在男人们制订的各种“规则”下艰辛生活,她们或许在乏味的生活中变得麻木,或许心存不甘却无可奈何,只好不争不抢,逆来顺受。这是我认知里古代女子的处境和形象,我想,她们一定是软弱无知的,否则怎么会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说法呢?
但读了《镜花缘》这本书之后,我的认知完全被推翻了。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唐代书生的奇幻漂流故事。武则天当政时代,秀才唐敖仕途失意,随妻舅林之洋出海,遍历四十多个国家。君子国,其人衣冠带剑,乐于谦让;白民国,个个相貌清俊、风流儒雅,实则不通文理;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以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以主外事……历经种种奇事后,唐敖终有所悟,遁入仙山小蓬莱……
小说的前半部分描写三个人乘船在海外游历,后半部分则着重描写武则天选举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唐敖和多九公在黑齿国的私塾中遇到了红红和亭亭,这两位才女的学识比秀才唐敖和见多识广的多九公还要高,她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述自己对古书的理解,让自以为才华横溢的唐敖和多九公羞愧得面红耳赤,大汗淋漓。唐小山前往京城时曾在“红文宴”与其他才女相聚,她们吟诗作赋,下棋看景,练习书法,展现出令人惊艳的才华。
《镜花缘》虽然是古代人写的长篇小说,却非常超前地突出了女子的地位。在女儿国,主人公唐敖的妻兄林之洋被女儿国国王提拔当“王妃”,这位英俊倜傥的白面书生却被迫裹脚。这种男女换位,暗含了讽刺之意——在女儿国中,当男性处于弱势,换位思考之后,平日里妄自尊大的男性是否也感受到了女性曾经历的痛苦与不公?这种讽刺性的写法,正是对当时社会的影射,不得不让人佩服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高深博大的学养和尖锐深刻的笔力。
胡适先生曾这样评论此书:“李汝珍所见的是几千年来被忽略了的妇女问题。他是中国最早提出这个妇女问题的人,他的 《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男女平等近代才提出,但作者比我们超前了几百年。这种跨越时空的思想,值得我们推崇。
○鲍昕雨
苏东坡为何人?“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美食家,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他还是才华横溢的散文家、书画家、词人……
苏东坡,这样的一位旷世奇才,却在政治路途上屡遭贬谪,就连他自己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然而,他也曾少年出名,在别人“十年磨一剑”之时,他便已受到了万人景仰,连皇帝老儿也对他的文思飞扬大加赞赏。少年时期的苏东坡已名满京城,金榜题名。早年之时,苏东坡可谓是顺风顺水,天之骄子。
真正的贬谪人生,是从乌台诗案开启。乌台是北宋关押犯人的御史台,传说是因有一群乌鸦而出名的。那时因为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弊病,又加之小人在皇帝面前拿他的诗作大做文章,皇帝勃然大怒,苏东坡便被关入乌台待审。多少辛酸,多少泪。在苏东坡的眼中,却早已化作冷冷笑声,遥遥而去。
他一生被贬谪三次,45岁,被贬湖北黄州六年。59岁,被贬广东惠州三年。62岁,被贬海南儋州三年。一次一次地远离政治中心,他的本心却似乎从未变过。在别人悲叹人生不顺时,他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那朗朗笑声回荡于山谷之间。他是快乐的,如一缕清风,随遇而安,轻轻拂过,却不受影响。我想,若回到苏东坡所在之时,提起苏东坡的名字,向我回应的脸上定是满脸笑容与敬佩。
苏东坡有一个很大的爱好——吃,每次被贬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拿出为数不多的银两品当地美食,与老百姓们聊聊天,喝喝酒。他的爱民也是出了名的,东坡画扇就是个很好的印证。我想,这样的苏东坡身上完全看不出一个遭贬之人的心态,反而过得逍遥自在。远离是是非非的朝廷,虽处逆境之中,却微笑常在。他是一位避世高人,在人生的旅途中从容不迫,松弛有度。虽随心所欲,却又井井有条。
《苏东坡传》讲尽了他的人生,风雨相伴,笑声朗朗。此书作者林语堂说:“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但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
读完《苏东坡传》,我的内心仿佛燃起了火焰,豪迈热情;仿佛又沉入平静的水底,淡然豁达,再读东坡先生的词,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南力瑜
日暮时分,我漫步于街道,昏黄的阳光透过叶缝,洒下了斑驳不一的影子,街道两旁车来车往,扬起阵阵尘土。迷蒙的光影下,许多花瓣在我眼前纷纷扬扬地落下。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不久前阅读过的《红楼梦》:“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花的生命是多么短暂,在初春时绽放自己绚丽的一生,让世人所惊叹,而在晚春时接连着凋零,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不禁想起了黛玉葬花,林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于是就手把花锄,走出闺房。当大观园里的姑娘们欢声笑语好不快活时,她却只身一人在此葬花,暗自神伤,并写下了《葬花词》,林黛玉对美有独特的见解,用花来比喻自己凄惨悲凉的一生。
思绪渐渐飘忽,我又想起了几年前去世的祖母。祖母生前最喜侍弄花,老家院子里总是栽种着各式各样的鲜花和树木,桃花、梨花、玉兰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花。每到春天,一起绽放,绚丽夺目,成为了乡村小镇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祖母去世后,那些花儿也仿佛有了情绪,接二连三地凋零枯萎,院子里一时间杂草丛生,破败不堪,祖父也常常为此惋惜。
故人已去,《红楼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却仍停留在我眼前,林黛玉那多愁善感、悲天悯人的情怀,不觉感染着我,红颜易老,青春易逝。所有美好的事物终究会消失,就像那《葬花词》中所说:“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从《红楼梦》中,我看到了一批举止在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们的人生百态,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悲剧美。
时间在流逝,生活在继续,然而我们终究不应只看过去,而应展望未来,看到无限美好的明天,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时光。我从黛玉葬花中看到了一切,从恍惚中回过神来,仿佛对世间万物有了一番新的见解。转眼间看向落花时,便觉得不再如此伤感了,只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渐渐踱步向前,绕过了一把繁花,花开花落难寻觅。
酷点评
@酷酷的JACK读完朱嘉涵同学的《跨越时代的思想——读〈镜花缘〉有感》,我深有感触。虽然作者一直把故事的内容梗概作为文章的基底,但是也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而鲍听雨同学的《处世高人苏东坡——读〈苏东坡传〉有感》又是另一番味道,文章化用了不少诗词,文采斐然,妙笔生花;最后,南力瑜同学的《花开花落难寻觅——读〈红楼梦〉有感》更是语言细腻,笔触独到,读来有一种饱满的情感溢满心间。
@图图老师总体而言,三篇文章各有特色,我个人最喜欢鲍听雨同学的《处世高人苏东坡——读〈苏东坡传〉有感》。他对苏轼诗歌的解读很到位,足见对其了解程度之深。作者从苏轼那里悟出了生活的从容姿态,我们品读古人作品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
@Coco朱嘉涵同学的《跨越时代的思想——读〈镜花缘〉有感》虽然语言朴实,篇幅短小,但我认为它最有深度,能结合原文总结出自己的观点,肯定了本书作者所提出的男女平等思想。且呼吁读者:“这种跨越时空的思想,值得我们阅读。”然而,就整体而言,文章过于局限于《镜花缘》原文,而未能详细具体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悟,若是与现代社会的某些观念进行结合论述,则会更好。
@笑傲江湖三篇文章都很不错,且风格各异,别出心裁,足见作者们的用心。第一篇《跨越时代的思想——读〈镜花缘〉有感》颇具深度,且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当今社会所追求的男女平等观念不谋而合;第二篇《处世高人苏东坡——读〈苏东坡传〉有感》文笔洒脱豪迈,指出了苏东坡精神的精髓;第三篇《花开花落难寻觅——读〈红楼梦〉有感》语言优美流畅,能很好地带领读者细腻地感受《红楼梦》,收尾没有沉浸于林黛玉的伤感中,指出“要看向美好的明天”,意蕴悠长。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将重点放在“感”上,可以是从书中领悟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也可以是受书中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在这一点上,第三篇《花开花落难寻觅——读〈红楼梦〉有感》把握得最好,作者只是简要叙述书中的经典内容,然后将感悟联系到个人生活中,文笔流畅且鲜活动人。因此,本期的擂主由《花开花落难寻觅——读〈红楼梦〉有感》的南力瑜同学获得。欢迎同学们继续挑战擂主称号,挑战成功者将获得精美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