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炳欣
随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近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有关单位发布《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8-2019年版)》(以下简称《白皮书》),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现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截止到2018年年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规模约为46.1万人,比2017年同期增加了 6.1万人,增长率15.3%,人才供需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是,整体来看缺口依然较大,行业内人才争夺无序竞争态势仍然十分明显。如何突破产业发展中的人才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从业人员规模46万供需情况有所改善
在近日召幵的“2019第二届半导体才智大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王世江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8-2019年版)》进行了解读。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持续增多,人才缺口正在得到改善。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年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规模约为46.1万人,从业人员总量比2017年同期增加了6.1万人,增长率15.3%。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集成电路人才依然存在较大缺口。预计到2021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规模为72.2万人左右。也就是说,至2021年,我国仍然存在26.1万人的集成电路人才缺口。
另一个向好情况是,2018年进入集成电路行业的人员大于流出。2018年我国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总数约19.9万人,其中有3.8万名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进入了本行业,即有19%的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进入集成电路行业从业。这个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7%。分析原因,一是国内提出了多项引导毕业生进入集成电路行业就业的举措;二是行业薪资提高,吸引了更多毕业生进入。
此外,2018年度集成电路行业的离职率基本保持稳定,主动离职率为14.3%。设计业主动离职率远低于产业链其他环节,为9.8%,其次是封测业,从业人员的主动离职率为16.1%,而制造业的主动离职率最高,达17.1%。
创新、领军人才缺乏无序争夺情况仍存
《白皮书》也指出了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给供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人才缺乏。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内,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和培养体制机制不到位,基础支撑条件不够,导致创新型人才不愿从事科研工作或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加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具有创新意识的高层次人才极其缺乏。对此,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刁石京指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核心之一就是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这需要产业界、科研界、教育界的协同合作。人才不能仅在实验室中培养,一定是在产业实践中干出来的。集成电路的创新是一种工程化的创新,是在不断试错中积累经验发展起来的。
其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高端和领军人才紧缺。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对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十分重要。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继旺表示,集成电路行业的“二八原则”也体现在企业运行当中,最关键的20%需要领军人物参与指导,往往会加速,甚至促进“从0到1”的实现。然而,从现有人才结构来看,国内缺乏有经验的行业专业人才,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人才。其实,在国际范国内对于高端和领军人才的争夺都是异常激烈的。
再次,我国进入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实操能力和工程经验也十分匮乏。对此,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马骏如就指出,我国集成电路的从业人员工程和实践经验比较缺乏。这是传统软肋之一。然而集成电路行业的特点决定了需要大量工程人才。由于集成电路产业涉及的工具和实验设备昂贵,以及师资稀缺等因素,导致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主要是基础理论,缺乏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培养山来的毕业生与企业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正是由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中存在创新人才、高端领军人才以及具有实操能力人才的缺乏,导致了行业内出现人才争夺无序竞争的态势。
加强产教融合构建良好人才体系
在“2019第二届半导体才智大会”上,与会专家对于集成电路人才培育给出了一系列建议。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扩大招生规模,优化配置集成电路教育资源,是被业界呼吁最多的举措之一。日前,复旦大学率先开展“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i式点,为行业做出了新的尝试。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张卫对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一级学科与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张卫表示,经过60年的发展,集成电路从设计方法、仿真技術、制造封装,到材料装备、器件原理,已经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这些知识散落在不同的学科之中,如果不设立一级学科,向学生传授时就很难做到体系化、系统化。通过一级学科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把散落的知识串连起来,更方便地让学生掌握。
在谈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拓宽招引渠道时,郭继旺认为,高端领军人才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是稀缺资源,仅仅是优厚的薪资待遇其实并不足以打动这样的人才。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不是产业界和教育界就能完成的,这涉及更多部门的协同,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应的整合性政策,解决领军人才的后顾之忧。
中科院微电子所副所长、微电子研究所学院委员会主席周玉梅在谈到构建良好人才体系、完善人才布局时指出:“不同领域的力量应当协同推进。对学者来说,研究方向的选择应以国家的需求和个人兴趣双轮驱动。对高校来说,应以培养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完善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对企业来说,应利用高校资源,主动和高校合作,引导高校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对政府来说,应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引导产教融合,鼓励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政府要慎用评估,要避免资源与评估结果直接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