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华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春来到,韭菜刚发,是食韭的最佳时节。一边啖春韭之嫩美,一边想象那些剪韭身影背后之意蕴,别有一番滋味。
因为韭菜是“割复生”,可以一茬一茬地剪割,割后又会自动生长。故“韭”字“久”音。《说文解字》中对韭字就是这样解释:“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韭”字,象形、会意二者兼有,下面的“一”字可理解为韭菜植根的大地,大地是一,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韭”字中的“非”,又表示可以收割三次,三和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无数。你看,一个简单的“韭”,就具有这样丰富的内涵,很有哲学的意味。
割韭菜在农人手里是简单的农活,可在文人墨客的眼里,却是具有浪漫意象的。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这是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诗句。我们可以援诗想象,在一个春雨绵绵的晚上,历经安史之乱四处漂泊的杜甫,来到好友卫八寓居的乡村。两人二十年后相遇,惊喜万分。忆当年分别,都还没有结婚,如今儿女成行,鬓发苍苍,许多旧友也已离世。未及感慨,主人就急急地嘱咐儿女罗酒浆,剪春韭,炊黄粱。于是两位久别重逢的老友,开怀畅饮,细说别后沧桑。
从此,夜雨剪春韭在文人笔下便有了离别重逢之意,有了乡愁的成分,有了世事茫茫的感慨。如李商隱《题李上谟壁》中的“江庭犹近别,山舍得幽期。嫩割周颐韭,肥烹鲍照葵。”辛弃疾的《昭君怨》:“夜雨剪残春韭。明日重斟别酒。君去问曹瞒。好公安。试看如今白发。却为中年离别。风雨正崔嵬。早归来。”
中国文化中还善于把雅名叫俗,把俗名叫雅。比如称水仙为“雅蒜”,再雅也不过是棵会开花的蒜。而韭菜在五辛当中被称为“兰葱”,形象立时就优雅了。中国道佛两教都将韭菜列入“五辛”,五辛为五种有辛味的蔬菜,出家人称为五荤,是教徒禁食的。因为在中国古代,韭菜被认为是壮阳之物,又名起阳草,多吃会刺激欲望,影响出家人清净平和的修行。曾在一次席间啖韭时,听过这样一个笑谈,说是一家和尚庙,一段日子里小和尚一个接着一个地还俗。老和尚纳闷不解,就留了一个心眼。后来才明白,原来是庙后面种的一大片韭菜惹来的祸。这当然只是谈资,韭菜是否有壮阳之功,有待考证。
明朝诗人高启的《韭》诗云:“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几夜故人来,寻畦剪春雨。”阳春三月,韭熟春浓,若有朋自远方来,当割韭把酒,细品韭之蕴味,不亦乐乎。
编辑/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