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子
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过“终南隐士”。直到今天,终南山还被誉为是“隐土的天堂”。有不少人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在终南山隐居修行。
相传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终南山的稻溪谷中隐居,他用一个无钩之钓,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后以八十高龄出山,结束隐逸生涯,辅佐武王伐纣,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相。
秦末汉初,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角里先生周术和绮里季吴实,皆秦博士,因逃避焚书坑儒先隐居商山,后隐居终南,年皆八旬有余,须眉全白,时称“四皓”,为助汉惠帝刘盈登基终成大业,但功成身退成千古佳话。
“汉初三杰”的张良被人称为是“汉初第一谋臣”、“谋臣中第一高人”,可谓是千古“帝王师”,然而他深知刘邦是一个只可共患难、不能同享福的人,因此他不待刘邦动手就主动请辞:“我家世代是韩国的丞相,韩国灭亡之后,我不惜万贯家财,为向秦国报仇,天下都为之震动。如今我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却成了您的老师,封地万户,位至列侯,对于一个平民,这已经是尽头了。我张良能有今天已经很心满意足了。从今我将抛弃人间俗事,要学那神仙去了。”就这样功成身退的张良“辟谷”于终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终。
王维、白居易都曾在终南山修行隐居,近世的虚云、印光、来果等无数的高僧大德都曾在此修身弘法。终南山不高但能藏住道炁,终南山是气候演变的南北分界岭是物候和节气的阴阳界,是聚气修道凝神的天然道观。这些隐圣来到终南山,体会自然的造化,与山林葱茏河水流淌融为一体,那份山中无甲子,人间慢生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云雾缭绕的终南山就像盘龙云海,就如人间仙境,太上老君为此驻足留下道德五千言,药王孙思邈在此留下养生神仙的传奇故事,姜子牙更是道高一筹,垂钓间天下游于股掌之间。隐士是精神的淬炼,更是大智大勇大慧的觉醒,有的终老山林,有的重出江湖。正所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人世间一切都是寂静无为的,虚幻无常无明,没有名利,没有目标,没有喜乐,没有悲伤,没有生,没有死,只有万念俱寂,只有空谷雾霭。
“有的人什么都不想要,而只想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在云中,在松下,在尘廛外,靠着月光、芋头过活。除了山之外,他们所需不多: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冥之时的片刻小憩。他们都很清贫,但是他们的微笑,使我们觉得自己遇见了中国最幸福、最有智慧的人。”(比尔·波特)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终南山是一座连绵不绝的修行道场,来到这里的修行者,可以住山自耕自作,无人打扰,不需要别人供养,自给自足就可以养活自己,生活的起点要求很低,这最有利于修行,不分心于名利,不纠缠于往来礼尚,深入的进行自我的对话,开启真正的心灵之旅。
原终南大茅棚主持德三说:“对于一个出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精神上的修炼,为此他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这座山很安静。在中国,我们有几座山,大多数和尚都是为了修行去那里的。这儿就是其中的一座。在这里,出家人修行要靠自己。自唐朝以来,这一带就已经成为那些想致力于宗教修行的人汇集的中心。”
隱居终南山的不仅是僧佛、道众,更有很多红尘中居住久了,对于尘世的一切感觉疲累不堪的人世人,他们在自己精神有所松动或者觉知的时候,毅然决然的放下一切俗物,进山住茅棚,耕读生活风餐露宿,在自然的春夏秋冬演变之中,彻底觉醒生命,觉悟人生的根本智。
编辑/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