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晶心
陈旭锋,1978年11月出生于江苏宜兴,研究生学历、急诊医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ECMO团队主建人。
曾获江苏省第十三届“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诊中坚”优秀急诊医师称号、“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江苏专场)先进典型代表等荣誉。
2015年12月,一张照片引发数十万网友点赞:凌晨3点,一位医生把医用口罩当作眼罩扣在脸上,一脸倦容地睡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病床旁的躺椅上。为守护一名15岁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这位医生15天没回一趟家。
这位医生正是陈旭锋,照片是他的同事吴鸿浩医生在紧急处理完一例急救病例后,巡视病房时所见。原本疲惫的他,却看到更为疲惫的同事。感动于眼前的一幕,他便拿出手机拍了下来,发到了朋友圈,随即被大量转发。
一不小心成为“网红”,陈旭锋很不好意思,抢救和照顾患者的不止他一个人,还有他们整个ECMO团队。
ECMO技術,全称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其原理是将患者的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泵氧合后注入患者体内,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的血液供应。它甚至可以让心跳停止或没有呼吸的患者维持生命,功能强大到“逆天”。因其强大的心肺替代功能,它被称为危重病人抢救的“终极武器”。
陈旭锋这次守护的这名15岁的患者来自农村,入院前一周感冒,起初只有轻微的鼻塞、咳嗽,并无其他特殊症状,因此没有引起家人的重视。感冒大约一周后,患者突然出现头痛、发烧的症状,体温达到39.5摄氏度,家人赶紧将其带往当地医院治疗。可是,治疗后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出现胸闷、心慌症状,心电图检查显示房室传导阻滞,血液指标提示有心肌坏死,当地医院赶紧派救护车转送至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科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由于患者心肌损伤严重,出现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建议立即进行ECMO治疗。
ECMO管路护理要求极高,一旦出现血液流速不稳、血栓或者出血等情况,将导致严重后果。这名15岁患者情况比较严重,治疗期间,出现了三次心脏骤停、五次室颤,病情极不稳定,所以需要24小时专人监护。
ECMO团队的一名医生、两名护士分成一组,组成两班轮换照看,从病人入院到陈旭锋被拍,整整15天,他和同事们大部分时间就住在了急诊室。
虽然与这名15岁患者非亲非故,可是作为医务人员,陈旭锋说,他们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抢救病人。这是责任,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坚守。这样的事情在急诊科很常见。
ECMO技术在国外已日臻成熟,它可以代表一个医院、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但在国内才刚刚起步。2015年,外派至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医学中心学习的陈旭锋一回国,便负责起江苏省人民医院ECMO团队的建设事宜。
这项工作最难的地方就在于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却要组建起一支随时能启动、启动后能成功的ECMO团队。陈旭锋和团队成员采用“狼来了”的方法,在没有预案的前提下,多次利用下班和节假日时间,用模拟人进行实时实地操作演练,直到达到预先设定的技术要求。
为了帮助患者省下每一秒钟,他们在装车、固定、对流量和出血的监测及预冲方法上做了很多探索和改进,成功申请到四项专利,极大地便利了ECMO的实施。比如以往要各处拿套包、穿刺针、B超等器具,现在他们发明了“ECMO战车”,将可能需要的器具集于一车,需要时推车即走,至少节省了5~10分钟;再比如从前都是从患者腿部切一刀缝上管道,现在发明了整体固定装置,既减轻了患者痛苦,也避免了伤口引致的感染;哪怕对先打水还是先抗凝这样的细节,大家都会演练几十遍,直到确定下更节约时间且并发症最少的办法为止。
3年多的团队运转早已让陈旭锋和团队成员们配合默契,他们也成为全国急诊医学界唯一能独立开展ECMO的急诊医学中心,至今总共救治77例病患,2015年4例,2016年10例,2017年22例,2018年42例,让ECMO成为急危重症病人的最后一道生命防线。
陈旭锋的妻子也是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两人同为医生,最难的就是协调工作和家庭的关系。还好妻子是大学同学,两人志同道合,很多事情都可以商量着解决。唯独是随着儿子越来越大,夫妻俩面对孩子日益沉重的课业负担,却无法腾出手去帮忙。
2018年1月,陈旭锋的妻子去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2018年秋天,儿子成为一名初中生。刚刚入学一个月,陈旭锋就被老师召唤去学校,老师说孩子善良、温和,就是会时不时少带东西、少交作业,现在孩子时间紧、任务多,家长中至少一人一定要腾出大部分精力来帮助孩子。陈旭锋听了苦笑。
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要具备以下能力:
一、快速识别病情的能力:通过病人或者家属的主诉以及有限的几个化验结果判断出病人的主要问题并快速给予相应的处理。这些都要求拥有全面而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快速调取知识并分析判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