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状元县

2019-02-24 08:22沈坤
科学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徽州状元展厅

状元故里书香浓

休宁是古徽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它北倚黄山山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山区县,典型的“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也是前往黄山、皖南古村落宏村与西递、婺源江湾等著名景区的重要通道。

休宁自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建县,距今已有1 800余年历史;县名为隋文帝杨坚钦定,取休阳、海宁各一字,含“吉庆平宁”之意。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自古以来,休宁便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而名闻遐迩。

休宁状元的头一炮是由当地大族吴氏家族打响的,休宁县城玉堂巷里走出了一位南宋后期名臣、官至左丞相的状元吴潜。自此之后,休宁人中状元之风一发不可收拾,有被金国人称为“真乃奇男子也”的程若川、有以直谏朱元璋而著名的任亨泰、扫平海贼大败倭寇的沈坤、抗击清兵的铁鞭王黄赓……世代更迭,休宁状元的人生故事或浮或沉,却是同样说不完的厚重和精彩。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休宁人一次又一次地走向科举制度的塔顶?这与古徽州人极其重视教育密不可分。徽州社会往往亦商亦儒,贾儒不分,士大夫之家也会以商贾游于天下;在深山僻野,也不乏诗书礼仪之家。徽州人经商成名后,为了强化自己儒商的特色,会广交天下的文人学士,并建书楼、兴文会、办诗社,这其中以教育为重,可以说在我国古代社会中,没有哪一个商帮像徽商一样,对教育和文化投注那么大的热情和财力,并代代相传。

休宁自古文风昌盛,是著名的“文房四宝”之乡,书院、私塾在这里可谓星罗棋布,“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休宁较早时候就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木刻出版业,至今仍有不少当年书业作坊的遗址散落于村落中。

靈山秀水也孕育了古徽州人厚学重仕的文化传统。如今,人们来到徽州,仍旧可以感受到这里浓厚的文化气息。

游览状元博物馆

来到休宁的第一站便是该城的中心广场——状元广场。广场景群设计全部围绕“状元”这一主题展开:地面以红砂石铺就的“三甲”图案为主;在纵横轴线上,建有四柱青石状元坊和“海阳八景”石雕柱;广场北面围墙上,镶嵌着16块以千年科举为主题的石雕花窗……此外,还再现了状元赶考的考棚、平政堂(工字殿)、魁星阁以及碑廊等。

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中国状元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休宁古代县衙遗址上,以钟鼓楼为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以展示状元文化为主、兼容中国传统文化与地方民俗的博物馆。

猛一看去,状元博物馆的钟鼓楼形制有点类似北京的天安门城楼,飞檐翘角,金碧辉煌,宫灯高挂,回廊幽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元题写的“中国状元博物馆”金字牌匾高高悬挂在钟鼓楼展厅二层翘檐下方,肃穆端庄。

状元阁内有一口硕大的“天开文运”状元铜钟,其上镌刻着明清时期全国状元名录。休宁县从古到今尊师重教,文风昌盛,不仅在古代出现了包括“连中三元”的戴衢亨在内的19位状元,而且在现代出现了包括“两弹一星”功臣姚桐斌在内的中科院院士和不少高考状元。

博物馆内至少有10件藏品堪称“镇馆之宝”,包括休宁状元黄思永殿试试卷、乡试题目刻印实帖、程家柽府学《同登录》、龙虎榜刻诗铜镜、铜刻人物诗牌、洛阳状元胜迹图、胡传贡士卷、御赐休宁状元黄轩“福”字匾、御赐休宁八品顶戴军功牌和御赐休宁状元金德瑛“福”字立轴等。

走进状元博物馆,穿过钟鼓楼下的拱门,迎面就是仿古重建的“平政堂”,堂前立柱悬挂着一副巨大的楹联:“千载结绳数天下状元几许,九牧分野看邑中人物如何。”

拾阶而上进入展厅,迎面是一幅巨大的昔日科举殿试壁画,壁画前是一尊青铜雕铸的龙首龟身赑屃——龙的第六子,它的背上驮着一份罩在玻璃柜里的金黄色殿试奏折,据说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休宁出的最后一位状元黄思永的殿试试卷。

状元博物馆现辟有五个展厅:第一展厅展示科举知识、状元文化以及休宁县19位文武状元的生平事迹。第二展厅主要展示休宁部分历史名人的墨宝和明清鱼鳞图册。第三展厅主要展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云山石刻拓片、馆藏新安画派的代表绘画作品、红木家具和中美文化交流项目“荫馀堂”的情况。根据旧县衙“平政堂”原貌复建的“工字殿”为第四展厅,博物馆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同举办的“皇家秘档与休宁状元文化”在这里展出。第五展厅陈列其他珍贵文物。

在展厅左侧墙上,挂着一个大金榜。这是科举考试最高级的殿试成绩排名榜。这张金榜上的第一甲第一名是休宁人吴锡龄。平政堂里的金榜印证着休宁人金榜题名的辉煌历史。

在状元博物馆里,除了黄思永的殿试试卷引人关注,还有一副罕见的《清休宁金德瑛状元手书家训》吸引各方游客驻足。

金德瑛为乾隆元年(1736年)状元,为官清廉,乾隆盛赞其“无有偏私,慎有操守”。这副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该手书写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共32页1 281字。金德瑛在手书中引经据典,语重心长,突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严以律己、活动健身、劳动励志、建功报恩、爱惜寸阴、报效社会”,其字里行间所传递的“家训”极富哲理之美,体现家国情怀,读来发人深省。

不仅如此,手书还是难得一见的“法帖”范本,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这是因为金德瑛秉性好古,又精于书法,风格类似董其昌。陈兆仑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中说他:“工书法,出入晋唐。”更难得的是,这份《状元手书家训》历经250多年而保存如新,品相及佳。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今的中国第一状元县里,各行各业的状元更是多得数不胜数。近几年,农家书屋建成了,状元戏楼开演了,百家讲堂开讲了……状元文化在这里绵延不断。

攀登“江南第一名山”

除了文脉不断,休宁境内还有一座道教名山——齐云山。齐云山供奉着北方真武大帝,位于县城以西15千米处,海拔为585米,群山峻秀,奇峰挺拔,因其中“一石插,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而得名,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

齐云山古称“白岳”,与黄山南北相望,风景绮丽,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历代文人雅士,如李白、唐寅、朱熹、海瑞等都曾登临齐云山,留下了数以千计的摩崖石刻。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赞誉齐云山是“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为齐云山倾倒的何止乾隆一人,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用了7天时间遍游“白岳”,并在3年之内两上齐云山。在徐霞客的一生中,重游过的名山不过4座,齐云山即为其一,这座山在他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要寻仙风道家,需入齐云福山。自山下经九里十三亭可至望仙台。相传南宋开山道祖天谷子来到此处,纵目远眺,见山下河流界破陰阳,更有村舍点活鱼眼,竟然天生是一幅道气充盈的阴阳双鱼图,“白岳”遂成道教洞天。如今登临望仙台,昔日的开山道人早已遁入烟尘之中,唯有山下太极图年年如旧……

数百年来,齐云山一直以道家独有的方外之姿隐匿在徽州山水间。林木扶疏,岩岫峥嵘,起起落落的白云如同潮起潮落的大海,隔断了来自红尘的消息。时光荏苒,一转眼就到了明嘉靖年间,年过三旬尚未有后的明世宗朱厚熜命道士在“白岳”为他建醮求子,结果应验,喜得龙子。一夜之间,这座道家仙山成为挽救大明国运的福祚之地。龙心大悦的嘉靖帝将“白岳”赐名“齐云山”,四海之内仰而宗之,八方之民登山祈福,山上楼阁道观次第而起,齐云山的声名也达到了顶点。

走进山门,沿着山路蜿蜒前行,穿过一个石洞口,下面几十米处有一个平坦的广场,据说以前是道人练功的场所。顺着石阶而下,广场边靠山体的石壁里有许多凿开的山洞,洞里供奉着许多叫不出道号的得道仙人金身。游客们在真武大帝的塑像前上香许愿,还有不少游客在文曲星的塑像前祈愿子女金榜题名。

顺着山道继续前行,二天门的入口处是眺望月华街的最佳位置。远处的月华街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若仙境。

穿过三天门,山路左侧多了许多道观,几名道士坐在桌子后,默默盯着进来看一眼就出去的游客,并没有像别的道教名山的道士那样热情地推销平安香烛。还有几个道观大殿里面根本看不到道士,任游客自由观看。

到景区最高处的五老峰只有一条山道,忽上忽下的台阶很快把游客折腾得气喘吁吁。毓秀亭是齐云山最高处,站在此处眺望远方,眼前豁然开朗,山川秀色尽收眼底,俯视山下,是一幅天然的“八卦图”,令人称奇。

齐云山还有“藏在深闺人未识”的蓝田明珠,有闻名遐迩的新农村盐铺村,有新安江的源头——六股尖,有可以漂流的三溪水,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安罗盘……山上有野蔬山珍,山下有美景乐园。这里被誉为“农家乐”的福地,白岳八卦菜、齐云太极、金榜题名、毛峰肉丝、皖南花猪、里仁香榧、松萝有机茶、五城豆腐干、徽嫂米酒……这些别具特色的美味佳肴令人垂涎欲滴。

这座天人合一的“祥福之山”集灵秀、文气于一身,是不可多得的山水和道教文化相融之所。登上祥福之山,祈祷心中所愿,也许美好的一切就会永驻身边。

猜你喜欢
徽州状元展厅
无梦到徽州
徽州人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状元商品
白发状元
走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