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鲁威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 山东 威海 264300)
复杂性髋关节骨折属于复杂关节骨折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患者残疾,所以对于复杂性髋关节骨折患者来说,早期诊断非常重要[1]。临床中,针对复杂性髋关节骨折的诊断通常采用X线片,但对于隐匿骨折、粉碎性骨折等,X线片检查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2]。近些年,伴随临床诊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CT检查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也取得良好效果[3]。本文探析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应用X线片检查与CT检查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从我院择取142例复杂性髋关节骨折患者,病例从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择取,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排除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其中,男89例,女53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27~76(55.52±3.13)岁,骨折原因:20例跌倒伤、62例高空坠落伤、60例交通事故伤,其中47例右侧髋关节骨折、95例左侧髋关节骨折,骨折至手术时间范围为7~55(30.22±4.12)小时。
所选患者均行以X线片检查、CT检查:①X线片检查:通过X线机进行检查,先对骨盆位置予以正位摄片,之后对骨盆予以前后位摄片,最后对骨盆予以内外斜位摄片。②CT检查:选用16排螺旋CT仪器进行检查,对患者行以横断面容积扫描,管电压设置为120kV,管电流设置为100mA,层厚设置为1~3mm,扫描时间1s,螺间距设置为0.865mm,阈值设置为110~210Hu,检查前,需要将膀胱排空,选择仰卧位,对骨盆位置予以定位扫描,从髂关节中部开始扫描直至坐骨下支下缘之间,扫描后,对所获信息予以三维图像重建,以病情诊断需求为依据对比分析关注区域图像对比度、亮度,但无需删除非关注区域结构,通过伪彩染色的方式对两侧股骨上端部分进行处理,分离观察髋臼以及股骨头,按照三维坐标轴旋转图像,将骨折最佳直观角度予以保留。由2名主治医师分析X线片以及CT图像,若出现不同意见,则由上级医师给出参考意见,最终得出相同结论。
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分别统计骨折类型。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s)表达,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达,用χ2检验,若P<0.05确认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在X线片检查中,142例患者诊断准确88例,诊断准确率为62.0%,其中22例为前壁骨折、18例后壁骨折、8例为前柱骨折、8例为后柱骨折、8例为复合骨折;在CT检查中,142例患者诊断准确142例,诊断准确率为100%,其中40例为前壁骨折、30例后壁骨折、22例为前柱骨折、24例为后柱骨折、26例为复合骨折,CT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片检查,P<0.05。
髋关节是人体骨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负重功能,在人体运动髋关节活动性较大,因此损伤累积风险较高,在受到较大外力挤压或冲撞情况下更容易导致骨折,在诊疗过程中,对于复杂性髋关节骨折患者来说,需要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以保证临床效果[4]。
在骨科诊断中,X线片作为常用诊断方式,其利用平面成像的方式诊断骨折情况,尽管此种诊断方式可以对骨折情况进行确定,同时也可以确定骨折范围,但对于具备特殊构造的髋关节骨折患者,X线片则会受到平面成像技术的限制,不能有效诊断髋臼处骨折状况,有局限性,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问题[5]。本次研究中,针对复杂性髋关节骨折患者行以X线片检查和CT检查,结果显示,CT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片检查,说明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诊断中,CT检查的效果更佳。这主要是因CT检查所用技术为立体成像技术,利用这一技术对髋关节内部情况进行扫描,可以得到三维影像,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出髋关节骨折部位的各类生理状况,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损伤情况、血运状况、骨裂情况以及关节损伤情况等,可以有效诊断骨折类型,对骨折进行具体分类,因此临床诊断符合率更高[6]。相比于X线片检查,CT检查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优势更加明显,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式。
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临床诊断中,CT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片检查,临床价值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