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燕萍,周艳波
(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01;2.嵩明县植保植检站,云南嵩明 651700)
嵩明县是全国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6400 hm2,蔬菜年产量达63.8万t,以生菜、油麦菜、白菜为主。病虫害种类多、数量大,大面积防治仍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为推进嵩明县农业高效、安全、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2018年嵩明县在牛栏江流域(嵩明县小街段)建立83.33 hm2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示范区,引导和指导农民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提高农民的综合防治意识。笔者对示范区大白菜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技术示范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建议,对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嵩明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起到积极作用。
嵩明县植保植检站在原有蔬菜病虫害IPM示范区的基础上,集成创新大白菜绿色防控减药技术,协助示范区在农药减量的同时培育高标准农产品,以示范区带动大面积推广。
农业各部门创新合作模式,建立综合监测体系,开展病虫害监测、农药使用监测及农药残留监测。
1.加强病虫害系统监测。在示范区建立蔬菜病虫害系统监测点5个,嵩明县植保植检站技术员对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全方位、年周期调查,确定主要作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和发生特点,并动态监测其发生发展情况,结合历史资料、气候特点及种植结构科学分析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及时进行预测预报,确定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
2.定点监测农药使用情况。建立农药使用监测点10个,调查和监测农户在蔬菜上施用农药类别、品种、数量、农药登记证号、包装废弃物等情况,按一季作物汇总农药监测结果,及时掌握农药使用动态,指导种植户科学用药,同时为农药市场监管提供依据。
3.抽检农药残留。对示范区农产品实行抽样送检,主要品种收获时抽检率达80%、其他品种收获时抽样率不小于50%送检,监测示范区农产品农药残留。根据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技术示范区实际情况,在嵩明县小街镇福海村设立地表水农药残留监测点1个,分别在河流枯水期、中水期、丰水期各取水样1次送检,检测入口水农药残留。
在示范区开办IPM农民田间学校1所、培训班5个,发放《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资料3000份,强化示范区农户熟练掌握绿色防控技术,调动农户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嵩明县植保植检站严格按照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推进依法植保,打击制售假劣农药行为,引导教育种植户不使用过期、限用农药,守好绿色防控入口。
根据嵩明县大白菜病虫害发生实际,集成绿色防控技术,重点防治霜霉病、白锈病、根肿病、软腐病、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甜菜夜蛾。
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和抗逆性强的优质、高产白菜品种,如选用进口白菜品种白菜王、云南选育的抗大3号等品种。
2.合理轮作。白菜与葱、蒜等合理轮作,能预防多种病害及阻隔不同蔬菜种类害虫传播,特别是对土传病害根肿病防效明显。
3.加强田间管理,提升白菜抗逆性。在种植白菜之前将土壤深耕,把地下害虫及病菌微生物翻到地面上,阳光照射降低病虫发生基数;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性;及时拔除病残株,摘除带虫、带卵老叶并集中烧毁,废弃秸秆集中处理;开沟排湿,通风透气,预防和减轻霜霉病、软腐病发生;增施有机肥,偏酸性土壤施生石灰调节pH值,减轻根肿病发生。
4.应用黄板和安置杀虫灯诱杀害虫。在蚜虫、斑潜蝇成虫始发期,在示范区发放并安装3.75万张黄板诱杀;安装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17盏,利用光诱技术诱杀害虫。
5.选用生物农药和低毒高效化学农药防控病虫草害。用58%甲霜灵锰锌400~600倍液或5%吡唑嘧菌酯1500~30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用 25%甲霜灵500倍液或64%杀毒矾600倍液喷雾防治白锈病。播种前用75%百菌清600倍液塘施,定植后用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600~1000倍液灌根防治根肿病,间隔7 d再灌根一次;对根肿病发生重的地块亩用50%氟啶胺250~300 mL 土壤表面喷雾处理。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5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软腐病。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500~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幼虫。用70%灭蝇胺2500~5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2000倍液防治斑潜蝇幼虫。亩用60%丁草胺66.67~100 mL对水60~70kg防控杂草。
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抓手,组织群众联防和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在核心示范区组织群众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500~2000倍液联防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幼虫20 hm2次,用70%灭蝇胺2500~5000倍液防治斑潜蝇43.33 hm2次。扶持建立嵩明县首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
据嵩明县植保植检站调查统计,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示范区大白菜一个生长季较非示范区减少农药用量20%~30%,减少施用农药2~3次,亩节约生产成本77.5~131.2元。
2018年嵩明县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累计发生2.48万hm2次,防治6.83万hm2次,挽回损失12 574.4 t,实际损失845.6 t。大白菜病虫害发生1400 hm2次,防治4600 hm2次,挽回损失1023.8 t,实际损失101.6 t;病虫害防治效果达85%以上,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1.黄板诱杀害虫情况。作物定植后,在高出蔬菜20 cm的地方,亩均匀插挂黄板30块,能有效控制示范区内的蚜虫、美洲斑潜蝇、黄曲跳甲等害虫种群数量,从而降低田间虫源基数,减轻害虫对蔬菜的危害。平均每季作物减少施药2次,每亩减少农药投入63.7~114.3元。
2. 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情况。示范区太阳能杀虫灯主要诱杀到鳞翅目的甜菜夜蛾、小菜蛾、斜纹夜蛾,半翅目的叶蝉、蝽蟓,鞘翅目的花金龟。其中,鳞翅目昆虫占诱杀总数的55.8%,半翅目昆虫占32.5%,鞘翅目昆虫占11.7%,平均每季减少施药1次,每亩降低生产成本54.6元。
2018年共抽检示范区大白菜、生菜、油麦菜等样品224个,农残检测合格率100%;在示范区入水口(小街镇福海村)取3个水样送检,入口水无农药残留。示范区大白菜亩产6.9~8.7 t,平均亩产7.4 t,较非示范区亩产增 0.33 t。
通过在示范区建立农药监测点,可逐步摸清嵩明县农作物年均农药使用量和产生的包装废弃物,为到2020年实现嵩明县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和今后科学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提供基础数据,促进农业、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生长、保护天敌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预防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数量。 制定和完善嵩明县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推广应用生物农药、杀虫灯、黄蓝板等,加大物理防治技术推广力度。推广应用新型高效施药器械,减少农药流失和浪费,提高农药利用率。
以农民协会、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办培训班及农民田间学校,以农药识别使用、安全防护及绿色防控技术为主要培训内容,培养一批科学用药技术骨干,辐射带动农民正确选购农药、科学使用农药。加强对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准确把握已发生或规律发生的病虫害情况,推广适期、适量、对症下药和一喷多防等精准施药技术及科学轮换用药技术,克服盲目用药、乱用药现象。促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科学用药等农药减量措施的落实,提高治理效率。
建设“绿色防控农药减量”全生产过程监控体系,提高农药投入品销售和使用关键环节监管技术水平,定期开展农药市场检查,不定期开展农药产品质量抽样检查,修建农药废弃物收集池,实现农药市场常态化管理及农药使用动态化管理。加强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认证制度和标准的执行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促使生产者积极主动采取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技术。同时政府对采用农药减量防控技术、采购先进植保器械等行为进行政策性补贴和奖励,更大范围的加大对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技术的推广力度,为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提供支撑和动力。
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根据田间监测情况组织科学施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控制病虫危害,有效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成本,减少农药及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但建立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成本大,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人工费高,通过自己组织、运营获得的利润难以实现发展,尤其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财政的大力支持。2018年,嵩明县建立了第一家经工商登记注册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有背负式喷雾机10台,车载式液泵喷雾机2台,但对于大面积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杯水车薪,因此,必须整合财政资金,加大对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扶持力度,满足嵩明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