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翠花(郑州华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绩”是预算支出所要达到的目标,“效”是指用具体指标评估完成目标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预算”是指这一支出目标提供的预算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是通过预算的方式,对企业中的相关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并与相关的绩效管理配以战略目标实施的进度,控制日常费用的支出,预测资金的总体需求和企业合理利润,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在建筑行业中,有很大一部分管理者或员工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存在误区,觉得编制预算行为应该是财务人员的职责,对预算的编制和控制方面的工作参与度低,甚至是不知道。财务部门人员编制预算也是应付了事,更谈不上绩效。因此,预算绩效管理应转变理念,从传统的重投入、重过程的预算管理,转变为现在的重产出、重效果的绩效管理,从针对过去预算执行的评价,转向对未来做出预判。需要客服长期的思维惯性,逐步加强思想意识的转变。
有些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在应用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并且,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项制度是缺乏独立性的,执行机构相对缺乏,通常都由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监管和负责,而没有专门的负责部门,这就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效率不高,管理约束不严,缺少一定的严谨性。
在实际应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时,大多没有将其具体实施到实际工作中去,虽然编制了预算工作,有的与实际差距较大,有的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导致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无法得到体现。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而现实中,很多地方政府的预算绩效意识和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绩效目标编制不够科学合理、绩效自评不够严格规范、绩效信息向社会公开不足,绩效责任约束作用不强,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的硬约束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等。
面对短板和挑战,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中,要突出“两个约束”,落实主体责任,并通过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对预算执行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用于改进管理、完善政策和安排下一年度预算。
(1)要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流程的约束。即各部门、单位要将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协同推进,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延伸至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同时加快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应用覆盖各部门各单位,加快推进预算绩效一体化建设,打破各部门和各单位预算、绩效、业务、财务、资产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联通和信息共享,实现谁用钱,谁来编制预算绩效目标,不能由财务部门编制,真正做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
(2)要落实资金使用部门的主体责任,充分调动其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性,赋予其更多的自主权;财务部门也要加强对金使用部门的指导培训。持续改善预算绩效管理方式方法,尤其对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全周期跟踪问效,跟踪绩效目标的运行情况,重点监控其与预算批复时确定的绩效目标是否相符。对交叉、重叠、执行率不高、效益低下的项目和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压减,杜绝任性花钱。
(3)提高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在企业的生产中,及经营的过程中,其都波及到各个环节内容的资金管理活动,这些环节需要企业中不同部门和人员进行负责。因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应该让全体人员都积极参与,不能当做只是财务部门自己的事情,应该让企业的所有部门积极参与,企业所有员工均应树立预算理念,建立成本效益意识。上至最高负责人,下至各部门负责人、各岗位员工都必须参与预算编制及绩效管理。
全面预算绩效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管理中的主要风险包括: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等问题。企业应在预算编制环节、执行环节、考核环节进行全程的管理和监控,合理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控制各项成本费用支出,保障企业利益最大化。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使命是提升资金适用绩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完成这个使命,就必须要创新,实现制度、组织、技术、标准、行为模式等的变革。这个体系性的变革必须全方位推进。特别是预算和绩效管理融合,解决激励约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