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珍 陈志清 周 洁 徐昭慧
浙江省天台县中医院 浙江 天台 317200
为促进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蠕动尽快恢复,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我科于2017年7月起对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采用神阙艾灸加自拟术后1号方口服的治疗方法,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产科行二次剖宫产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单胎足月择期行腹膜内剖宫产者;②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统一留置硬膜外镇痛泵;③无孕期、手术并发症者;④首次剖宫产为腹膜内剖宫产。排除标准:①术前曾行过腹部手术,如外科手术、二次及以上剖宫产者;②有胃肠道疾病史者;③急诊剖宫产手术者;④术中出血≥500ml;⑤手术时间≥2h。所有孕产妇均知情同意,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为25~42岁,平均年龄32岁;手术时间55~75min。治疗组年龄26~43岁,平均年龄33岁;手术时间55~80min。两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 对照组:予补液、预防感染、促进子宫收缩等常规治疗。术后护理如下:宣教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平卧2h后协助产妇翻身,并嘱至少2h翻身1次,6h后取半坐卧位;术前禁食8h,禁饮3h,术后3h后进食无糖无乳流质;注重手术前后心理疏导。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神阙艾灸加术后1号方口服。神阙艾灸:使用规格15cm×16cm×14㎝,内有铁丝网的单孔木质艾灸箱,将5~6㎝艾段一端点燃,插入艾箱盖上的小孔内;产妇取平卧位,裸露脐部放置艾灸箱,距离神阙穴1寸左右的高度熏灸,以局部出现温热感而无灼热感为宜;术后3h开始灸,每次灸20min,每天1次,连灸3天。术后1号方口服:厚朴、枳壳各10g,柴胡、当归、路路通、天花粉各9g,红花、制大黄、生甘草各6g,玄明粉3g。1剂分2包,每包200ml。术后6h服用1包,8h后再服用1包。
3.1 观察指标: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术后4h开始用听诊器在产妇脐周听肠鸣音,每隔4h听1次,夜间兼顾产妇休息,酌情处理;听诊4~5次/min作为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指标;记录产妇手术结束后至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记录产妇手术结束后至出现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腹胀评估:术后24h内肠鸣音未恢复正常,肛门未排气,腹部叩诊呈鼓音,且产妇自觉有腹胀感。
3.2 结果:术后对照组发生腹胀23例,占46%;治疗组发生5例,占1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x±s,h)
中医学认为,手术金刃所伤扰乱了各脏腑经络之功能及气血运行,致机体气机不畅、血脉瘀堵、运化失调、腑气不通;禁食易致脾胃生化乏源,失血易致气血阴液损耗;加之二次剖宫产的产妇,普遍有焦虑紧张情绪,且较严重,极易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致气机郁滞。脏腑以“通”为顺,腑气通则五脏安。治疗应以补养气血、活血化瘀、理气通腑、促进胃肠运动功能为主。艾灸可以通过艾叶燃烧时产生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刺激,并借助腧穴的特殊作用,温经通络,补益气血。神阙穴直接与腹膜相连,临近胃肠器官,腹膜血管、神经丰富,药力作用快。艾灸神阙穴能改善脐周微循环,调节胃肠功能,并激发各经经气,使气血流通而循行于五脏六腑。术后1号方中,厚朴有健脾消食、下气宽中之功,行气作用强,可除有形无形之满;枳壳疏肝和胃、理气解郁、行滞消胀,能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制大黄、玄明粉合用除泻下通便外,还可活血通络;柴胡升举阳气、疏肝解郁,当归活血补血、润肠通便,两者配伍主治肝郁血虚、脾失健运;路路通具有疏肝理气、下乳汁之功效;红花活血散瘀,配伍当归能养血滋阴,使祛瘀而不伤正;天花粉清热生津;甘草补益脾气,调和诸药。合之,共奏疏肝理气通腑、活血化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