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和饭庄的张老板

2019-02-22 12:22罗凌
贡嘎山 2019年5期
关键词:饭庄锆石祥和

罗凌

傍晚时分,祥和饭庄又迎来了营业高峰。几辆来自外省的车停在门口,下来了十多个穿着户外服装的游客,几位颈上系着鲜艳丝巾的大妈嚷着要吃新推出的汤锅,说是在网上看到的。一问一答间,张老板把客人招呼到了楼上。

最近,祥和饭庄新推出的天然野生菌和巴塘藏香鸡“二合一”汤锅很火,中餐又更新了一批菜品,食客络绎不绝。中午生意清淡些,下午,来旅游的,过生日的,三朋两友小聚的,各色人等汇集在这里。汤锅和中餐师傅在灶头上忙得热火朝天,六个服务员脚不沾地,蝴蝶般往来穿梭,老板娘签单、记账、收钱、找钱。祥和的生意还将就,张老板的脸色自然也就祥和,喜色从眼角眉梢溢出,笑眯眯的。此刻,他穿一件深蓝色体恤,一条磨得发白的牛仔裤,在大堂里招呼客人,同时不慌不忙地指挥着手下这群人。

看着张老板忙碌的身影,我暗暗摇头。“北上广”居大不易,在巴塘这个川西高原小城生存也不容易。张老板是张学友的超级粉丝,嘴一张,唱的不是《吻别》,就是《夕阳醉了》,久而久之,得了个绰号“张学友”。他今年42岁,高个儿,眼睛不大,留着平头,老家在四川荣县,小伙子精气神十足,不管遇到再犯难的事儿,也难得见他垂头丧气的样子。这跟他的经历有关,早年间南下广西,北到西安,西上巴塘,还不慎差点把小命丢了,富过穷过,也就明白了好歹都是过日子,与其哭着过,不如笑着活。

张老板天资聪颖,动手能力极强,如果好好读书的话,是个学理科的料。当年,初中班主任见他不认真学习,随口骂了一句:“你他妈的太对不起自己了!”意气用事的他揪住“国骂”仨字不放,对老师说:“你可以骂我,但不能骂我妈!”第二天就不愿意去上学了。昔时的农村,辍学打工的多,他又正值叛逆期,父母兄长劝说无效,只好顺了他的意,初二就退了学。率性退学后,家里凑钱买了一辆农用车让他跑运输,从来没有进过驾校的他东摆弄西摆弄,四个轮子的家伙居然就服服帖帖了。这时,父母跟他说了一门亲事,对方就是如今的祥和老板娘,两人夫唱妇随,一个当驾驶员,一个坐在副驾上,挣钱、欠钱、还钱、挣钱……折腾了两年后,张老板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1996年,他听朋友说甘孜州南路几个县好挣钱,便到理塘、巴塘、得荣等地看了看。当时的巴塘县城比内地一个镇还小,常住人口少,流动人口也不多,没什么商机,便又回到荣县。看到村里的青年们在南方混得不错,他又萌生了南下的念头,去了广西梧州。

在梧州找到同鄉,经人介绍,他和妻子开始做手工打磨人工锆石的工作。锆石即“风信子石”,是十二月生辰石,象征着成功,主要用来镶嵌首饰,彼时,在中国台湾和东南亚一带很畅销。张老板夫妻按照供货商的要求,用一双手和简易的工具把粗加工后的锆石磨出多个棱面,达到充分折射光线的效果。熟能生巧后,心灵手巧的张老板两口子可以把一个小小的精品锆石做出钻石的效果来,五十多个棱面,光芒四射。磨了一段时间锆石后,张老板开始自己接单,专做打磨锆石的小本生意,四个人的小作坊,每人一月可以挣五六千元。

但以张老板的心气和智慧,自然不会安于现状,他总是在观察商机。

张老板耿直实诚,人缘好,在梧州打工的时日里,结识了很多当地的朋友。一个夏天的傍晚,他们夫妻磨了一天宝石,又热又累,便煮了一锅绿豆粥,捞出自己做的四川泡菜,正在满头大汗地吃着,住在楼上的一位年轻人从门口经过,闻到泡菜的清香味儿,好奇地朝屋里看了看。张老板立即热情地招呼:“进来一起吃吧!”年轻人便大大方方进屋尝了尝四川泡菜,觉得脆生生的,大热天吃着很是爽口。一面吃一面聊,张老板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个大学生,梧州人,姓骆,还是学化学专业的。小骆对张老板在梧州打开局面提了很多建议,慢慢地,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小骆不愧是理科男,某日,他无意间问起张老板加工锆石的流程。听了后略一思忖,提议宝石抛光粉的生意或可一做,把市面上卖的抛光粉进行深加工,让抛光效果更好一点,可能会打开销路。说干就干,他们找来铅、铝等十六种原料,开始试研深加工抛光粉,制作过程中甚至还用上了食用味精。经过屡次测试,半年后,他们的新一代宝石抛光粉终于研制成功,质量比一般的抛光粉好,销量也不错,当年挣了十万,这是张老板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2002年,他与几位朋友在梧州联合开厂,专营抛光粉。在一次生意往来中,巧遇了一位河南人,对方问他,既然你能给锆石抛光,那给钨钢手表链抛光你行吗?张老板从来没有接触过钨钢与表链,但他敏感地察觉到这可能是个机会,便壮着胆子答应试试看。“易胆大”的他,不眠不休地折腾了三天三夜,钨钢表链抛光成功。河南人高兴了,给了大量的订单。从此,他的厂除了经营抛光粉,开始生产表带、表壳等手表的零部件,从设计到销售,形成了“一条龙”生产链。两年后,厂里引进新设备,员工从最初的12人增加到90多人。

这时的张老板意气风发,留着寸头,打着领带,穿着当时最流行的“步森”衬衫,腰间别着翻盖的“摩托罗拉”手机,抽着“中华”烟,喝的极品安溪铁观音,出手大方。有事时在厂里转悠,没事便和朋友泡茶闲侃瞎聊,唱张学友的歌。在广西,别人叫他“老板”;回到老家,村里人说“张学友”混得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他的厂,当年那个负气退学的孩子找到了成功人士的感觉。

然而人生无常,天有不测风云。生意场上有句俗话:“十搭伙,九扯筋。”第二年,股东之间在生产经营上意见不合,张老板不想和他们翻脸,便退了股自己开手表配件工厂。他文化不高,办事能力却极强,找地段、引进设备、进员工,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把新厂开了起来,设计的手表样式初步得到了客户的认可。这时的张老板似乎忘记了当初的辛苦打拼,满怀“我就是要赚大钱”的激情,胆子和野心越发大起来,想一口吃成胖子。他孤注一掷,接了大量订单,投入了手里的全部资金,客户却不满意他的产品,导致大批存货积压,周转资金缺口,终至破产,亏损一百多万。

被打回原形后,张老板努力挣扎了两年,生意还是没有转机。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那段灰暗的时日,是张老板四十二年人生中最难忘的岁月。往事不堪回首,关于那段时间的状况,张老板迟疑着不愿多谈,只是有些尴尬地说:“反正就是霉得起冬瓜灰嘛!抽的最便宜的烟,喝的最便宜的茶。”他继而回忆,当时内心焦虑痛苦,脸色如大病初愈,眼窝深陷,不过短短一年,头上竟生出了丝丝白发来。“成也梧州,败也梧州”,最后,他只好卖掉了厂里的破铜烂铁,离开了广西。

无论怎样,总得要吃饭生存,张老板放下欠债,和老挑(四川方言,义同连襟)结伴去西安一个铁路工地安装高压电线。这是个高危工作,收入可观,他认认真真地干了一年。北方冷,一直在南方生活的他没有过冬的经验。某晚,他和老挑关紧门窗烧煤取暖,不一会儿,两个人开始头晕恶心,浑身无力起来,喉咙像被什么卡住了,自己感觉是在大声呼喊救命,却发不出一点声音。幸好他的床离门近,拼着老命在床上翻了一转后,费了吃奶的劲才把门翕开了一条缝隙,冷空气吹进来,屋里的一氧化碳冲淡了些,他们这才稍稍缓过气来,大喊救命,住在隔壁的工友们跑进来,此时两人已是命若游丝,送到医院救醒,才捡回了一条命。

经过大难不死后,张老板涅燊重生了。生命的落差与情绪的张弛,积淀了人生的厚度。他对生活有了全新的体验和认识,不再消沉失落,过去的辉煌与失败彻底翻篇,张老板开始认真思索下一步究竟做什么、怎样养家糊口的问题。

第二次到巴塘,是十五年以后的2011年。张老板经人推介,在一家水电开发公司做厨师,看到巴塘过境旅游的人流量多,有了开饭馆的想法。这个生意以前没有做过,但头脑灵活的张老板只要想到了,便会果断地去干。惨败过一次后,他吸取教训,变得稳重而谨慎,做足了功课。为了把饭馆顺利开起来,他仔细研究菜谱,借厨师岗位的便利变着花样做菜,把八大菜系里的家常菜全部做了一遍。去任何饭馆吃饭,都要先品一品味道,揣摩人家的特色菜究竟好在哪里,对巴塘人的口味,他也进行了研究。“术业有专攻”,虽然没有上过一天烹饪学校,但经过苦心钻研,不管什么菜,他只要吃过一次,就能分辨出用的什么食材和调料,基本上可以做得像模像样。

一年后,祥和饭庄开业,为方便“驴友”们来光顾,饭馆开在国道318沿线的金弦子大道上。因为缺少资金,最初是与一位同乡合伙开,两个月以后,同乡见生意不太好,便撤资不干,去新疆做棉花生意了,张老板便独自撑起饭馆。人到中年,为了东山再起,他效仿“三步走”战略,给自己定下了翔实的目标。

第一步,在菜的味道上下功夫。他发现,巴塘人嗜辣,但不喜欢特辣,乐山、绵阳的口味与巴塘近似,所以只辗转于这两地请厨师。巴塘是藏汉多元文化交融之地,历史上晋陕两地客商云集,受他们的影响,巴塘人喜好面食,他与厨师悉心研究后,推出了“鹅肠面”。这道川菜与面食“二合一”特色菜,属乐山口味,鹅肠、青菜用郫县豆瓣、花椒、青椒、自制酱料、葱姜蒜茸爆炒后,与事先煮好的碱面拌匀,色泽红香绿白,劲道好吃。面的取材上,他也费了一番心思,巴塘县城海拔2580米,盐面容易黏糊,用碱面最好。巴塘人对面食挑剔,市场上卖的水面淀粉重,他便特意选择了在川内久负盛名的“九襄碱挂面”做食材。功夫不负有心人,“鹅肠面”成了食客们酒过三巡后的主食,中餐必点菜之一。还有一道“土豆泥”,用巴塘本地产的土豆制成,也是广大食客的最爱,一盘不够还要来第二盘。巴塘人不喜欢吃海鲜,也不习惯过于“高大上”;一般的“驴友”不玩奢侈,只管吃饱吃好,他的饭馆就主营家常菜。慢慢地,光顾祥和饭庄的食客多了起来,网络上的评价好,点击率也高,“回头客”很多,有些“驴友”人还未到巴塘,就已经提前在网上预定了餐点。

生意走上正轨后,张老板一面偿还过去欠下的债务,一面贷款装修店面。巴塘民居为土木结构建筑,巴塘人亲和于木质的东西;他自己在南方生活了多年,也比较喜欢复古风格,在这点上与巴塘人可谓“一拍即合”,于是决定采用中式装修。祥和饭庄口岸好,县内的藏汉文书法爱好者也愿意支持张老板一把,顺便展览自己的作品。一进祥和饭庄的门,扑面而来的感觉是古色古香,咖啡色系为主调,新鲜绿植、雕花小窗棂、中式桌椅,配上巴塘风光摄影与藏汉文书法,古雅文艺。包间名字这类细节,张老板也没有放过,他请人取名,要求与装修风格配套。楼下定名为草堂、云轩、可园,有出处有典故;楼上的雅间则出自中国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晚唱、忘忧。如此一来,大格局与小细节可谓是相得益彰了。

前两步有序进行后,祥和饭庄扩大业务,请了汤锅师傅。从内地引进各种天然野生菌,在巴塘各乡镇购买农民养殖的纯粮食藏香鸡,汤锅味道清香鲜美,大受欢迎。七八月份松茸采挖季节来临时,又适时推出“松茸藏香鸡汤锅”。至此,张老板的“三步走”算是基本告一段落了。接下来继续在菜的质量上不断完善,让巴塘人和外地食客吃好喝好,生意更加兴隆,这是他最大的愿望。

祥和饭庄从不请外地服务员,只请县城和南北两面区乡的,张老板认为本地人不仅懂双语,还纯朴勤快。祥和饭庄在管理上也很人性化,虫草采挖季节期间,只要愿意留在店里的服务员,工资是平时的一倍。干得好的服务员,年底还要给予奖励。一个饭店干不干净,主要看厨房、垃圾桶和卫生间,他店里的灶台随时都是锃亮锃亮的,垃圾桶每天按时清理,卫生间从来没有堵塞过,微笑服务星级达标,得到了食药监部门的点赞。

他问我:“阿姐,请本地服务员,也算是解决了几个巴塘人的就业问题吧?”

我说:“当然算咯。”

一晃,张老板来巴塘八年了。这几年,教育学区、水电开发等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张老板又瞄准了商机,开办了“祥云”租赁站,专租架管、塔吊、装载机这类工程上的必需品。不过,这个生意让他比较忧心,因为施工方的工程款项不能按时到位,导致收不到款。

祥和饭庄楼上有两间茶室,名字很雅,“听雨”和“看雪”。坐在“看雪”雅间,我喝着茶,静静地听他述说多年的经历。

茶水在他的手中起起落落。他熟稔地洗杯、落茶、高沖低斟、刮沫淋盖。这双手插过秧子,收过谷子,磨过锆石,架过电线,摸过方向盘,炒过各种菜,就是没写多少字。我想起梁晓声小说《年轮》的主人公知青吴振庆(电视剧里名叫“刘振兴”),生意做到一定程度,由于文化不高,难以完全打开局面。果然,他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文化低了,这些年吃的都是没有文化的亏,幸好脑子还好使,不然硬是恼火。”

其间他打了个电话。我故意笑道:“张学友,手机旧了也不换?以前你玩的可是翻盖的摩托罗拉哦。”

“不换,手机通话质量好就可以了。以前年轻不懂事,才去学暴发户。现在晓得了挣钱不容易,您是不是觉得祥和生意还不错?其实操心的事多得很!还有祥云租赁站,去年前年的款还没收回来呢!”他看了看茶色,给我斟了一杯,继续说:“做生意有亏有赚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坚持。”

“准备什么时候回老家呢?”

“落叶总要归根,再做个几年就回荣县了。”

他又接了两个电话。我思忖着,很正经地问他:“你经商的宗旨是?”

他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诚信第一。”

张老板泡功夫茶的手艺超好,任何一种茶,用同一种茶具,我们泡出来是一种味道,他泡则是另一种很特别的味儿,茶里仿佛倾注着他对生命的体验。他请我喝朋友送的十八年“老班章”普洱,茶气很霸道。第一、二道茶弃去不喝,就像他人生中无所事事的草莽岁月;第三道茶苦涩回甘,恰似他姹紫嫣红又狂飚盲进的青春;第四、五道茶渐入佳境,醇厚绵密,叶底柔软、匀称、略带密香,一如他经历大起大落后,将伤痛化为动力逆风而行,终于懂得了悲欣交集的意义。

他端起一杯茶,轻轻啜了一口,并不马上咽下,让茶水直接刺激味蕾,细细品之,仿佛咀嚼着人生的况味:“不管在哪里打拼,我都提醒自己不要丢荣县人的脸。而巴塘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对这里,我感恩。”

猜你喜欢
饭庄锆石祥和
一个华人饭店的柬埔寨故事
国内
锆石 谁说我是假宝石
小青瓦房
安守内心的祥和
海峡吟
Pandora冬季恋歌
小饭庄的秘密
缺的艺术
锆石阴极发光和U-Pb年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