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业化进程中枣庄的工匠精神

2019-02-22 01:59张凤山严孝珍邓钧戈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期
关键词:枣庄工匠精神传承

张凤山 严孝珍 邓钧戈

摘 要 2016年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此后,工匠精神成为热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枣庄作为一座老牌资源型工业城市,尤其是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煤炭资源的开发,形成了富有当地特色的工匠文化。

关键词 工匠 枣庄 工匠精神 传承

作者简介:张凤山,枣庄职业(技师)学院纪委副书记;严孝珍、邓钧戈,枣庄职业(技师)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1.176

一、时代背景

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业化以工业生产活在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为标志,从工业化路径来看,发端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的工业化以及后续的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的工业化多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和过程。但近代中国在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得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更多的是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富民强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近代国家工匠自主独立养成的道路。

19世纪上半期欧美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发展处在上升的阶段,工业的发展急需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此时的中国依然延续着闭关锁国的政策,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在中英贸易中英国无法靠贸易手段来扭转贸易逆差。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原始资本,打开中国的贸易大门,英国借虎门硝烟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在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环境下解体速度加快,同时大批量的失地农民逐步进入到城市转换成为出卖劳动力谋生的产业工人,资本主义工业对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冲击逐渐显现。

最初,睁眼看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和开明士绅看到了“夷之长技”,即船坚炮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中国,进步的部分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已经有了学习和建立新式军事工业的愿望,但是直接目的还只是停留在求强自卫。自洋务运动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转变为购买和建造军舰洋枪等军事武器。在洋务派的领导下的洋务运动,引进了新式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但是采取的是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将新式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放置于封建官僚机构的控制之中。在中国近代,工匠精神更多地被赋予了振兴民族工业和爱国的内涵。

近代工业的兴办,需要更多的煤炭作为燃料。鸦片战争之后虽然开放的通商口岸有“洋煤”的进口,但是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下,屡屡遇到煤炭缺乏,加之帝国主义国家企图在中国攫取更多的资本积累,故意提高煤炭价格,煤炭价格的疯涨,一方面推动货币资本向采煤业方向转移,另一方面山东以及其他地区的一些官僚和富商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储量丰富、煤质优良的枣庄。因此,枣庄因其煤炭资源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先驱城市。

二、枣庄优势

枣庄地区最早的零星开采煤炭的时间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明朝初年,民间开矿被朝廷官方允许,在枣庄很多乡民开山取石,以石磨和石碾等为劳动工具,采用土法挖井取煤的方式开采离地面比较近的煤层作为薪火资源,这一时期多以小煤井为主,完全靠人工开采。明朝晚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受制于封建统治,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到了近代,枣庄地区的峄县有很多小煤窑,多由当地的地主投资开办,开始使用小型机械和专业工具进行开采煤炭,但这些峄县地主所开办的小煤窑由于生产方式落后、缺乏资金,濒于倒闭的境地,处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小煤窑主面对握有政治、经济权的官僚和商人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于是在枣庄地区,出现了以戴华藻为总办,由官僚、商人、地主集资合办的峄县中兴矿局。峄县中兴矿局名义上是“官督商办”,但声明“不领官本”,全部由私人投资。由于枣庄矿区经过数百年的土法开采,离地面比较近的煤层几乎被挖掘殆尽,中兴矿局想大量生产煤炭就必须开挖深井,这就意味着必须从技艺和器具上进行改革创新,必须添购动力较大的排水設备来解决井内积水问题。在李鸿章的支持下,中兴矿局陆续购得汲水机器四架,并从广东、上海等地雇佣聘请技师和技术工人从事操作机器工作。

自此,中国第一批完全中国资本现代企业的工匠技师开始在枣庄这座重工业城市出现。这一批技师和技术工人的出现,迅速提高了煤炭产业工人的技术和煤炭开采量,同时先进的技术文化开始在枣庄传播。但是由于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落后,封建官僚的压榨,加之半截筒子小窑矿难发生,轰动一时的峄县中兴矿局(官窑矿局)在1898年土崩瓦解,数千名矿工自此失业。但是,在枣庄这片土地上,近代工业化的步伐和现代意义上的工匠的成长并没有因此而中断。继后由张莲芬筹股再办的“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不仅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经营的、唯一能与洋煤竞争的煤矿,同时也成为中国工匠的摇篮,使枣庄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重要一页。

三、工匠摇篮

“商办山东以显中性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兴公司),是在戴华藻创立的“中兴矿局”的基础上,由张连芬重新招股筹资创立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加之枣庄地区煤炭开采难度较大,中兴公司以艰苦不挠的创业精神赋予工匠精神新的时代意义。同时在开办矿井的基础上,先土后洋,坚持技术革新,大胆引进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在1937年成为仅次于中日经营的抚顺煤矿和中英合办的开滦煤矿,居全国第三,就国人投资办矿而言数全国之首。

1889年中兴矿局倒闭后,南北财团为账目和资产问题纠纷不断。同时德国帝国主义在通过“胶澳租界条约”和“山东煤炭章程”等不平等条约将山东划归其势力范围,并企图染指储量丰富质佳的枣庄煤田。在内外交迫的环境下,以张莲芬为首的部分原中兴矿局股东在取得清政府的支持的前提下决意再造中兴矿局。1899年2月,200万股(其中华股六成、德股四成)的“山东峄县华德中兴煤矿公司”成立。张莲芬爱国爱矿,作为一名带领矿工工匠的实业家,为保护中兴煤矿公司而与德国帝国主义者进行不断的斗争。张莲芬以华总办的身份,对公司内德国人的权力加以限制。1907年,中兴煤矿要修筑运煤的台枣铁路,德国帝国主义殖民者企图以入股100万两来借机控制中兴煤矿。张莲芬义正言辞拒绝并抓住全国掀起的收回路权和矿权的爱国运动的契机,将公司改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公司。自此,中兴煤矿公司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中国人自己办的民族工业。此后,在发展历史中,大胆启用科技人才,培养本土矿工技师。聘请南京实业学堂矿业系的朱言吾任矿师,为学习西欧先进采矿方法,在朱言吾的带领下,一批经选拔合格的矿工远赴英、法、美等六国学习考察,带来了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促进了煤炭的生产和发展,为钢铁、化工、军工等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工业基础。

煤炭的开采和销售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枣庄本地交通工程的修建。伴随煤炭销售量的增加,运输成为制约中兴公司发展的瓶颈,中兴公司急需要一条煤炭运输铁路来提高煤炭运输量。在张连芬的力主之下,自1907年到1921年,历经四年修筑的台枣铁路竣工,在修筑过程中,聘请铁路工程师张梦清主持修建工作,所用钢轨等原材料张莲芬亲自带人从长江口经运河,采用蚂蚁啃骨头和推磨车的方法,人抬肩扛。台枣铁路开工后,张莲芬又奏请清政府,修筑了直通津浦线的临枣铁路,并于1914 年修成,后与台枣铁路连轨。参与铁路施工的工人全部为枣庄工人,他们为中兴公司的发展,不辞劳苦的奋斗精神,令人钦佩。台枣铁路和临枣铁路凝聚了枣庄本地工匠的心血。直至今日恢复客运的枣临铁路客运段,就是在百年前的临枣线路的基础上修复使用的。一条跨越世纪的铁路,见证了枣庄的百年风云,更在百年风雨后展示着昔时的工匠们的技艺高超。

张莲芬作为清末大变革中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学习西方先进工业科技,追求实力救国,力挽国家危亡局面,以中兴公司,奠定中国近代工业基石,排除德国帝国主义势力,任用中国工人,培育了那个时代枣庄土地乃至全中国华人独资民族企业的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工艺匠师,为日后中兴公司转变为股份制企业培养了人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国民政府实现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之后,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作为资产阶级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与此同时,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休养生息的阶段,外国侵略者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殖民扩张。国内外的形势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1924年,中兴煤矿公司成立总公司,设正副经理,遵照商律划分权限,注重企业法治文化发展。中兴煤炭公司转变为真正的现代化企业,董事会成员有徐世昌、黎元洪、张学良等国民政府要员,也有周作民、任振采、倪道杰、叶揆初等经济实业家。中兴公司发行了中国第一支筹集民族资本的股票,枣庄也随之成为现代企业的发祥地。

纵观枣庄近代工业发展史,更严格意义上应称之为煤炭开采工业化发展史,开放性比较显著。在中兴公司创办、经营和发展的30年中,自始至终体现了对外“开外”,对内“改革”的意识。煤炭生产的大发展,吸引了江、浙、沪等地的商人来枣庄投资发展。他们头脑灵活、有资金和技术。而枣庄才没使用的是机器生产,各种机械设备需要大量有技术的人才,要有先進的施工管理队伍。产业工人和当地的居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形成了以煤炭生产、运输、经营、代销、生活服务为中心的独特的商贸工匠文化,其特质是创新、进取和开放,并一直延续到今时今日的枣庄。

四、当下传承

张莲芬在中兴公司创办和发展的创业道路上, 以其远见卓识、开拓创业的工匠精神以及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为枣庄近现代的工业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枣庄作为一座重工业城市,继续为国家工业化发光发热。在原中兴公司的基础上,1956年成立枣庄矿务局,1998 年改制为山东枣庄矿业(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连芬所引领的工匠精神在当下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征程中,得到充分释放,体现在每一位枣庄煤矿工人身上:一名铆焊工可以通过几年、几十年的锤炼,用最少的焊条,实现最快、最省、最完美的焊接作品;一名车工可以用成本最低的材料,车出公差最小、外表最光洁、性价比最好的工件;一名电工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简洁的方法,安装布线、排除故障;一名煤机、刮板、胶带等岗位司机可以凭借多年的经验,通过视觉、听觉、手感,确保所在的岗位安全运转……。

参考文献:

[1]李美惠.浅析梁启超对墨子学说之实利主义的发展.宜宾学院学报.2008(4).

[2]孟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

[3]薛栋.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职教论坛.2013(34).

[4]王寿斌.正确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外延.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6(5).

猜你喜欢
枣庄工匠精神传承
山东枣庄:大白鹅“叫开”致富门
枣庄学院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