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映 吴伟生
摘要:创新创业是在资源高速约束、不确定环境下进行,对创业者素质和资源整合能力提出高要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学校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建立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 制度保障 资源支持
如果说2015年是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元年,那么经历过2012年至2013年移动互联网思维的改革,2016年“双创”井喷式的发展,来到2017年我们看到了从政府到基层,从社会到个人,创业浪潮遍地开花。创新创业是什么?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对机会的追寻,将不同的资源组合以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包含创新行为和创业活动。目前创新思维致使互联网、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得以创新,创业活动不但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且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从而带动价值的消费,让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得到满足。推动创新创业能缓解就业压力,创业能为就业提供岗位。但是由于经济环境变化、资源流动匹配而引起的不确定性将加大创新创业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我们系统梳理创新创业机制、创新创业资源在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发挥效能和分配合理性。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制度保障与资源支持现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对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需求调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标准、改革教学育人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创业实践训练、构建创业帮扶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部分。2017年7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抽样调查,参加有,目前参与500人,有效问卷有489份。参与调查者对创业信息比较关注,达到57.82%。证明大学生对创业具有很大热情。
(二)高校对大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平台、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资源保障情况,高校整合社会资源提供保障现状。目前广东省经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设和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已达到433个,累计入驻企业4.71万家,带动就业39.53万人。面对大学生的大学校园型的孵化基地主要有广州南沙电子商务学生创业园、广州市海珠区创业孵化基地、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中大科技园、华农创业孵化中心以及在大学生校园内设置的市级和校级的孵化基地。在2015年9月广东人社厅联合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一十百千万”目标:到2018年,广东省建成1个综合性创业孵化(实训)示范基地,省市共建10个以上区域性(特色性)创业孵化基地,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和县(市、区)政府主导建设的创业孵化基地达到100个以上,带动一批社会化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和县(市、区)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达到1000家以上,年均孵化企业10000家以上,省、市、县(市、区)三级创业孵化体系进一步完善。广东省人力资源保障局对市级基地年支持30万,省级的基地年支持50万的资金进行支持基地的日程运作。
二、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过程中存在制约因素
(一)资金问题,高校的孵化基地是大学为生创业提供资源支持的主要平台。高校孵化基地建设主要有母体学校的支持,但是受母体学校资金资产和社会资金进高校的制约难以满足大学生創业对资金的资源支持需求。
(二)是创业项目孵化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项目由于创业者,创业项目本身与社会创业项目具有不同特点,创新性强但是市场运营管理能力弱,因此来自高校的孵化基地在市场运作和管理方面对市场敏感度较弱。需要体系化创新创业教育。
(三)创新创业教育受教师队伍影响,不能做到全方位的指导服务。
(四)大学生创业者的自身特点对市场资源利用不具有优势导致资源转化率较低,对资源把握和筹划较弱,给创新创业过程增加不确定因素。
三、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建议
目前高校纷纷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或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进行专门部门进行推广和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服务。履行资源整合职能,把社会的资源引进到学校的孵化基地,与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贷款的国家金融机构合作,对基地项目进行对外宣传和推广,获取外部资源的关注。这是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期望学校能提供的资源。全面分析学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和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支持。
(一)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保障
创新创业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保障、创新创业政策制度保障、创新创业服务制度保障。
1.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特别在民办高校中是在2012年哪一号文件要求下,才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师资队伍不全、教学资源缺乏、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有专家学者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创业教育而是创新思维教育,学生创业源泉来自学生创新思维的活跃程度。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保障方面需在以下方面进行优化和健全。(1)改变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从创业过程教育过渡到创新思维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专业的教育从创新思维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以创新思维思考专业问题。重视学生技术发明、技术创新、产品创意的教育,再从学生由创新进入创业进行双创驱动,反过来又驱动创新的发展。(2)师资队伍建设。实行三三制师资结构队伍。设置创新创业专职教师,三分之一来自创新创业研究型教师,三分之一来之专业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专业教师、三分之一来企业行业的创业导师或专家代表。(3)教学内容改革。由过去创业过程教育改变为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思维教育。重视学生专业创新性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引导的建立,利用问题引导法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通过实验法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进行对创业不确定性的探索,重视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4)对创创业教育制度进行优化还体现在放开学生创业和学业冲突管理,允许休学创业,创新创业学分累计和转换的制度。鼓励学生灵活完成学业,兼顾创业。(5)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类专业类的比赛,积极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校园重视专业创新性比赛,加大奖励力度,优化比赛的指导和服务,让学生通过比赛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得到提升。
2.积极落实创新创业政策制度。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政府角度发布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大学生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优惠贷款政策、大学生创业补贴政策等。学生认为这些优惠政策仅仅是传闻,需要去申请时经常被繁琐的手续吓跑。作为高校,是学生与社会的桥梁,需要积极在学生群体中积极宣传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政策制度,建立申报服务小组,为大学生创业补贴提供申报指导服务,申报跟踪服务和申报落实服务。
3.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服务制度保障。(1)建立借助公众号建立服务平台,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服务、项目展示服务、创新创业信息发布服务、政策咨询服务。动态反映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提供及时、有效、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信息。(2)为创业团队注册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务。校内孵化基地可与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在基地设立工商注册服务点,为创业学生提供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企业登记注册等手续,并提供协助办专利申报、成果转化等服务;聘请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为创业项目提供法律支持和财务管理咨询服务。(3)落实创业辅导服务制度,学校处理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外,灵活提供创业辅导,例如组织团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营,SYB创业培训、创业导师讲座、创业沙龙、创业项目诊断研讨会等形式,邀请知名学者、创业型企业家、投资人、高校创业导师及优秀校友全程讲授,面向全院师生免费开展创业辅导。
(二)高校整合资源,为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保障
1959年,经济学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伊迪丝·彭罗丝在《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提到创业和成长的源泉,是组织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各类资源集合。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资源整合过程,资源包括物资资本资源、人力资本资源、组织资本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导学生建立资源整合思维,传达资源整合策略,包括步步为营、资源拼凑、发挥杠杆效应等策略。从学校层面对创业团队优化资源支持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场地等硬件资源的支持,以两年免场租或是适当减免的优惠政策;孵化基地管理上,建立制度,完善基地硬件设施,提供办公场所所需的物资。做到资源共享,例如共享会客厅、共享会议室、共享网络打印等共享资源,优化硬件资源的提供力度。
2.与社会金融机构或银行建立关系,提供资金资源保障。包括对创业项目的无偿资助、无息借款,向创业项目直接投资等,并积极与成熟完善的孵化器对接共享政策资源。在众创空间中可推广部分合作内容,例如中大科技园对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为10万元,例如顺德区可协助创业者申请政府免息贷款2万元。
3.鼓励学校整合资源,开发校友和社会资源建立创业基金,用于扶持、推动学院在校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创业基金可以采取奖励投入、无息贷款投入和股权投入三种方式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
4.为创业团队提供项目资源。例如充分学校整合服务外包接发包通过省、市两级服务外包行业协会的有效资源,建立政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联合孵化。通过接发包,引入项目,支持学生开展服务外包领域的创新创业实践与研发。
5.为创业团队提供人力资源。协助初创企业进行人力招聘,提供入职培训、新员工管理服务。在孵化基地中可以对创业管理环节中进行管理人力资源支持。例如财会、法律、行政、人事等人力资源的共享。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在资源高度约束、不确定性强前提下的假设验证性、试错性、创新性的快速行动机制。学校需转变观念和职能,落实创新创业机制保障和资源支持,与市场社会结合,服务于创业团队,突破地域、领域、行业的限制,整合现有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服务,建立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业转化率,为社会创造价值,为社会所消费,带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赢盈,李乐,张福利.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06):60-64.
[2]张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供給侧”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01):26-35.
[3]杨俊,张玉利,刘依冉.创业认知研究综述与开展中国情境化研究的建议[J].管理世界,2015,(09):158-169.
[4]朱瑞峰.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
[5]卢淑静.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原则与机制[J].求索,2015,(02):184-187.
[6]张煜.项目管理理论在创新创业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
[7]张玉利,李乾文,李剑力.创业管理研究新观点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05):1-7.
[8]张玉利.创新时代的创业研究与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05-08(007).
[9]夏丹.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制度保障研究[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3):89-92.
(基金项目: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7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DJSZ2017004);作者简介:[1]林青映,公共管理硕士,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招生就业处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2]吴伟生,工商管理硕士,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