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为何用

2019-02-22 02:05孙文婧
祖国 2019年1期
关键词:左传诗经

孙文婧

摘要:在那些沉郁千年而未经风化的古老书简中,诗歌以最优雅、最虔诚的方式出现在历史的宴鄉、朝唐、宗庙等不同场合中,被赋予庆贺、劝谏、辩论、明志、赞颂等不同的目的。在早期中国文明中,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诗经 左传 清华简

诗在我国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早在先秦时期,第一本诗集——《诗经》就已经结集,孔子径直称呼其为“《诗》三百”。然而,《诗经》中的诗仅为先秦所流传的诗歌的一部分,更多的诗歌已散轶,不收于《诗经》之列。得益于先秦的其他典籍和二十世纪的出土文献,部分逸诗得以面世,使得先秦诗歌的整体面貌更加清晰。孔子曾教导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在先秦的作用非可一般。那么在先秦,诗到底用于什么样的场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些将是此篇文章着重探讨的内容。

一、宴飨之诗

周代,征伐凯旋,朝聘燕鄉,王臣之间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相互赠答,这是上层阶级交往的重要方式。先秦时期,上层阶级的燕飨不仅仅是饮酒啖食,还涉及到酒席间相互祝祷和交流,这时王臣多以吟诗来吐露心声。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早期中国,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礼不仅在下层社会有着制约作用,在上层社会也规范行为。春秋战国,各诸侯国遣派使臣沟通政务,东道主都会举办宴会款待使臣,此类现象于《左传》中常见。《左传》文公四年晋襄公攻打秦国,包围邧地、新成,以报复王官战役。卫国甯武子来鲁国聘问,文公设宴招待他,为他赋《湛露》和《彤弓》两首诗。《诗序》解《湛露》:“《湛露》,天子燕诸侯也。”解《彤弓》为:“《彤弓》,天子锡有功诸侯也。”《湛露》这首诗说的是天子坐在朝堂上,诸侯要听从天子的命令。”因为这是天子为诸侯设宴时才能赋的诗,甯武子不敢承受这样的大礼,所以他没有回答。《小雅·湛露》这首诗是天子宴请诸侯时才演奏的乐曲。可见,在宴飨酒席上,诗可以用来表达宾客之间的政治意图和想法。

此外,除却外教事务的酒席,古代征战获胜也会大设酒宴犒劳立功将领参谋。《清华藏战国竹简(壹)》中的《耆夜》篇给我们清晰地描述了西周时期,战争获胜,军队将帅在军工宴中的座次,以及饮酒赋诗的场面。周武王八年伐耆,得胜凯旋,举行庆功典礼。饮酒间毕公高为客,召公保奭为夹,周公叔旦为主,言臣甲为立,作册逸为东堂之客,吕尚甫命为司正,监饮酒。武王作诗两首,分别是《乐乐旨酒》《輶乘》;周公作诗三首,分别是《赑赑》《明明上帝》《蟋蟀》。这些诗歌均为佚诗,虽《蟋蟀》亦见于《诗经·国风·唐风》,但其诗句有所差异,诗歌的旨意都是相互酬酢以表敬谢与欢乐,并相互勉励。

宴飨之诗是指酬谢宾客、酒席燕饮场合所赋的诗歌,这些诗歌不一定是所赋之人的原作,更多的情况是他们借这些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方式既能体现赋诗者的文化程度,也能有效传达沟通交流者之间的意思。

二、朝堂之诗

朝堂之诗,“朝堂”二字并不局限于在朝廷上所赋之诗,也包括王公大臣或为表达心意,或为社稷思虑而用之诗。简言概之,朝堂之诗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诗,其既体现士者才气,又语词委婉含蓄。概括来说,朝堂之诗有三种作用:劝诫、证事、阐明心志。

劝诫自古就是良臣职责之一,可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谏则大有学问,有死谏,如比干;有直谏,如管仲;有委婉进谏,如赋诗以谏。《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齐国上空出现了彗星,齐景公要让人禳祭消灾。晏婴赋“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我无所监,夏后及商。用乱之故,民卒流亡”,以此劝谏景公,景公听从劝谏,停止禳祭。晏婴所赋之诗为两首不同的诗歌,前者来自《大雅·大明》,后者为佚诗。前者以文王的事迹来表明君主行事应小心谨慎,德行不要违背上天;后者以夏商的灭亡规劝齐景公,不要无视天意,妄自独断。通过赋诗的方式,晏婴表达的自己的观点,彗星是一种天象,无须重视,而要重视自己的政治。他的引诗于此十分地恰当,形象妥帖地表明了自己的规劝之意。

此外,新近出土文献《清华藏战国竹简(叁)》中《芮良夫毖》是一首“毖”诗。毖诗是一种儆诫性质的诗,是刺讥警醒时政的政治诗。其时,周王朝遭遇戎敌入侵,统治阶级不顾百姓疾苦,不以国家动乱为忧。面对岌岌可危的政治形势,芮良夫作诗对统治阶级进行劝诫,以殷亡教训和先王德行奉劝当朝者任贤纳谏、戒贪、备沾度、齐德行。

先秦时期,贵族士大夫无论在外交场合,还是日常谈话,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常引用诗歌来增强自己说话的说服力。《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北宫文子见楚令尹围有国君的威仪,认为令尹有不好的想法。为了说明的自己的观点可靠,北宫文子引用了《大雅·荡》《大雅·抑》《卫诗》《周诗》等诗句,其中《卫诗》“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和《邶风·柏舟》中的诗句一样,《周诗》“朋友攸摄,摄以威仪”和《大雅·既醉》中的诗句一样,而“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也与《大雅·皇矣》一样。北宫文子引用这些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是威仪,威仪的作用等,从而证实自己的观点,楚令尹的威仪似君主,而不是人臣,所以其怀有不良意图。

《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以也,在心为志,在言为诗。”“志”字金文、小篆字体均为上从止,下从心,止同趾,表示方向,故“志”本义为心所向往的地方或方向。诗言志,即为诗能够表达心意。《左传》隐公元年,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颍地,隨后悔悟,又经颍考叔规劝,于是挖地道以赴黄泉相见之约。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郑庄公和其母亲武姜所赋之诗均不见于《诗经》,然其诗句都形象地传达各自的内心想法,所以母子又重归于好。故诗亦可阐明心志,表达心意。

三、宗庙之诗

《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中赋诗赞颂先贤公德是必不可少的。古代祭祀,诗、歌、舞三位一体,隆重而肃穆。但由于歌、舞难以记录,而诗可以付诸文字,因此现在仅存徒诗。

《诗经》分为三大类,即风、雅、颂。风是十五国风,是民间歌谣。雅包括大雅和小雅,是贵族阶级的诗歌。至于颂,《诗大序》曰:“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因此,颂诗是用于庙堂祭祀颂告的。《周颂·清庙》通过对告祭致政祀典的礼赞,表达了对周人祖先功德的感谢和企盼德业永继的愿望,强化了周人天命王权的神圣理念,是西周王朝举行盛大祭祀活动的舞曲歌辞,典型的庙堂之诗。《维天之命》盛赞周文王之德,文王能上应天命,德业泽被后代。后代子孙应勉力保守家业,忠诚地遵循文王遗教,发扬光大。此诗应是祭祀文王的歌辞。

《清华藏战国竹简(叁)》中的《周公之琴舞》诗句静穆庄严,与《诗经》中的颂诗颇为相似。《周公之琴舞》全篇为十首诗,首为周公之诗,其余九首为成王所作。该篇中的诗歌行文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先秦宗庙诗歌的舞台艺术性质,即诗、乐、舞三位一体。“周公作多士儆毖,琴舞九遂”“元内启曰”“通启”“再启曰”等九启,这些词语均为演奏时的术语,表明了诗词所使用的场合为国家大典。而“琴舞”就是直接表明音乐和舞蹈。诗篇中成王认为,国家尚未安定,要效法前人,以求家、国之安定,希望兴盛不落。既是对辅臣的劝勉,也是对自己的儆戒。而周公训诫多士敬亲君主,不要坠失先祖之光烈。

综上所述,诗在先秦时代的宴飨邦交、朝堂与宗庙祭祀之中皆有应用,并影响广泛。此三类只是诗在先秦时代使用情况的一部分,还可分出很多其他的使用,此处不一一详述。盖诗之所用,古往今来,未尝尽也,但求学一致一,学以致用,方能使灿烂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久远。

参考文献:

[1]程俊英译注.诗经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2]贾太宏译注.春秋左传[M].西苑出版社,2016.

[3]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M].中西书局,2011.

[4]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M].上海文艺出版集团,2012.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开中学)

猜你喜欢
左传诗经
《左传》《国语》所见旧有繇辞及临时自撰繇辞考辨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El oficio del lector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孙武何以不见名于《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