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关键问题探析

2019-02-22 20:32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实验室实验

杨 琦

高校实验室安全关键问题探析

杨 琦

(南京工业大学 资源保障部,江苏 南京 211816)

明确实验室安全在学校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在教学科研中的前置地位,以及建立科学高效的实验室安全体系是最重要的3个关键问题。由这3个方面深入探析领导重视、投入保障、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实验、依法治理、管理体系、日常检查和运用现代技术建立防控体系等具体问题,为破解难题、提升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成效提出了对策与建设性意见。

高校实验室安全;全局工作;教学科研实验;实验室安全体系

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的还较为严重,造成了师生生命和国家财产损失,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安全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第一根本要义,没有安全作为前提和保证,其他任何工作就失去了意义,无异于舍本求末。国家标准(GB/T 28001)对“安全”给出的定义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1],由于安全是一种状态,看不见、摸不着,在现实中不能即时感受,往往在事故发生后才认识到安全的可贵与重要。长期以来,各高校在实验室安全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管理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有效做法。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间发展并不平衡,或多或少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观念不强、安全管理滞后、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不分级、安全监控不到位等问题[2],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迫切需要从关键问题入手,切实提升工作水平与成效。

1 关键问题之一:明确实验室安全在学校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一般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将学科建设置于龙头地位,而安全,特别是实验室安全是各项工作的基础,但将实验室安全列为重要工作的高校却很鲜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决定了学校党委在重大事务的决策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校长参与重大决策并是首席执行者[3],根据“一岗双责”的要求,就安全工作而言,党委书记、校长都是第一责任人。

1.1 党政主要领导定期研究实验室安全工作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国际合作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事务头绪繁多,发展任务都很重。如前所述,安全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学校应将实验室安全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坚持实验室安全“一票否决”,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主要领导,年终考核不得为“优秀”,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和问责,必要时依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专题研究实验室安全工作,听取汇报、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各阶段工作要求和任务,并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机构、编制、经费、政策等方面为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充分保障。

1.2 保证并持续加大实验室安全投入

安全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2个重要方面,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条件保障体系[4]。实验室安全工作有其专业性和行业性要求,在设施设备、维护保养、报废更新等方面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撑。部分学校由于办学经费有限,危化品存储柜、消防设施、紧急喷淋装置等实验室物防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具配备不到位,许多大型仪器设备缺乏维修经费,未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安全检验,设备带病工作情况较常见,极易出现安全事故[5]。学校在安排年度财务预算时,应保证并持续对软硬件逐年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实验室安全经费有着落,这是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1.3 重视实验室安全专门队伍建设

高校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教学和科研,由于学科的不同,各实验室之间的差别很大。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活动,都涉及到各类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的使用,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使用与管理风险和隐患,加之上述过程中还伴随有人的因素,大大增加了安全风险和管理难度[6]。这就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建立专门的实验技术和安全队伍,专司实验室管理和安全之职,如果仅通过兼职而没有专职人员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安全就很容易被其他事务冲挤。目前,国内配备专职实验室安全工作岗位的高校尚为少数,由于编制、身份、发展空间和上升通道有限等问题,导致专职从事实验室安全工作人员的学历、职称、能力等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相对教师队伍而言,实验技术和安全队伍处于弱势,存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现象。此种状况应引起高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应将实验技术和安全队伍纳入教师队伍进行规划,并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中对上述问题予以总体考虑和解决。

2 关键问题之二:明确实验室安全在教学科研中的前置地位

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必能有效降低实验室的安全风险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的基本保障[7]。无论是教学实验还是科研实验,实验室安全都是必备的基本前提条件,这一点应该十分清楚、毫不含糊,而不是在事故发生后总结教训时,才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有失职之嫌了。

2.1 根除重教学科研、轻实验室工作的倾向

与欧美高校负责教学科研项目的教授同时也是实验室安全责任人不同的是,国内高校教学科研项目负责人一般不直接从事实验室安全的相关工作,而是由专门的实验技术人员承担。而实验技术人员在高校人事管理体系中又基本处于从属地位,被称为“教辅”人员,相较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心地位,他们缺乏显示度和话语权,久而久之逐渐被边缘化,这也直接导致实验室安全工作同时被次要化、边缘化。

重教学科研、轻实验室工作的直接后果是安全隐患得不到足够重视和及时消除。正如海因里希法则指出的“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可见,事故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但安全隐患的堆积就会导致事故发生的必然性[8]。大量的实验室安全事故表明,熟视无睹和见怪不怪是隐患的温床,自以为是和麻痹大意是事故的来源。如果实验室安全工作者始终处于“人微言轻”的境地,而指望大量的实验室安全潜在隐患及时被重视并得以消除,在当下国内高校“重教学科研轻实验室”的倾向中基本属于奢望,如果这种倾向得不到根除,就很难谈轻度事故和重大事故的避免了。

2.2 依法治理实验室安全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每一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离不开实验室,而实验室管理涉及众多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规范。依法依规治理实验室安全,不断强化法律意识,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法制观念的合格劳动者,对于改善我国生产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乃至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安全现状,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9]。作为现代社会的建设者,法制观念、公民素养与专业能力同样重要。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必须从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认识依法治理实验室安全在人才培养中的迫切需要和独特作用,采取切实措施将实验室安全和法制教育实践落到实处,使每一次实验都成为学生的法制教育课、守法实践课和尊重规则、敬畏科学、珍惜生命的生动体验。

2.3 确立实验室安全在教学科研中的一票否决权

由于安全的特殊重要性,无论教学还是科研工作,都应以是否安全作为最重要的前置因素予以考虑。首先,要改变人们“重科研,重产出,轻安全,轻预防”的思想,建立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开展实验室安全理念的宣传,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10];其次,要加强各种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整改不力的实验室,应果断采取暂停使用或停止使用等行政管理措施,消除事故苗头;第三,要建立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机制,如果实验室师生对检查所提出的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进行整改的要求不以为然,再多、再严格的检查都会流于形式[11]。

3 关键问题之三:建立科学高效的实验室安全体系

高校实验室安全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一般意义上的校园安全而言,实验室主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加之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别,使得实验室安全又具有鲜明的特殊性,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实验室安全体系,提高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此,高校管理者必须有清晰的认识。

3.1 专职部门与齐抓共管相结合

当前,多数高校将实验室管理职能或与国有资产管理归并、或与设备管理归并成立管理部门,各校有各校的校情,但无论怎样归并,实验室安全管理应是该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必须有专门的部门去管、专门的人员去做、专门的经费保障,如果在某一行政管理部门中,实验室安全属于次要职责,那这样的部门设置至少是不合理的,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需要。当然,实验室安全责任重大、涉及面广、工作繁杂,单靠一个部门不可能“包打天下”,需要全校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除了学校党政主要领导重视以外,还要明确分管负责实验室安全的副校长牵头抓总,成立校级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或工作委员会,协调学校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

3.2 制度建设与责任网络相结合

各高校关于实验室安全的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多,但许多安全管理制度缺少标准依据,无具体指标要求,只是教条式的条条框框,内容描述空泛,操作性不强;而且这些制度未体现人性化管理,最终导致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为墙上的“装饰品”[12]。此种状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利于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

学校、院(系)、实验室三级安全责任网络是行之有效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体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强化。一要明确责任边界,逐级落实安全责任,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只图形式,不重实效,关键时候起不到应有作用;二要压紧压实,严肃落实各项安全要求,不搞变通,不搞特殊化,安全面前人人平等,责任面前没有例外;三要持之以恒,不断拓展深化,将安全教育和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和参与实验的学生,真正做到严谨务实、万无一失。

3.3 专项检查与例行检查相结合

不可否认,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仅停留在口头上,在实际操作层面因为怕麻烦而懈怠,对实验室安全相关规定的执行性较弱,再加上学生群体流动性大,对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难以严格落实到位[13]。这就需要建立和强化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隐患,促进安全制度落实,杜绝事故发生。

专项检查一般在每学期初、中、末进行,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全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从面上掌控和化解安全风险。对于涉及危险化学品和管控化学品的实验室,还要开展专门检查,主要检查危险化学品和管控化学品购买、存储、使用各项要求的落实情况,从点上化解和消除事故隐患。此外,在每年毕业设计环节和寒暑假,重点针对安全规范和无人值守等情况加大实验室飞行检查和夜查频次与力度,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

例行检查要求每个实验室每天都要开展“五查”:查实验设备是否符合使用要求,查操作规程是否醒目上墙,查实验准备是否合理充分,查安全教育是否无遗漏,查应急预案是否明了到位。在“五查”的基础上,使安全责任落到实处、有案可查、有据可证。

3.4 人员教育与技术防范相结合

有调查研究表明,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比例高达88%。由人为因素,例如违反操作规程、误操作引发的事故相对较多,造成人员伤亡的概率也就比较大,接近所有实验室安全事故伤亡人数的80%[14]。再严密的防范、再严格的检查都不能杜绝因一次人为误操作而引发的事故,由此可见,人是实验室安全最核心的因素,需要通过教育予以引导,通过检查予以督促,通过规章予以约束。教师和学生是实验室的使用主体,对教师学生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不能有丝毫放松,通过经常性教育牢固树立师生安全意识、规范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必须之举和唯一途径,也是对师生生命安全负责的根本要求。安全工作虽然追求万无一失,但却是一失万无,这一点尤其需要广大师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认识。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校的校园面积、办学规模、学科门类、教学科研任务以及实验室数量、仪器设备种类等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如果还是停留在过去式、经验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必定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 各种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全天候监控、高精度感知、广泛使用等特点,能够有效弥补人工管理存在的不足。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和智能设备,构筑实验室安全的“防护网”。

3.5 过程控制与闭环管理相结合

以实验材料为例,从申报、审批再到采购、入库、使用,每一个环节都应建立台账,在过程控制中实现实验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有特殊要求的实验材料还要实现“严控、严管、严查”,使所有实验材料的使用与流向都清晰明了、管理到位。

同时,要实现闭环管理。过程控制与闭环管理两者不可偏废,特别是对实验产生的固、液态危险废物,不可掉以轻心,要参照实验材料的要求加以管理和妥善处置。每一个环节都应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管理遵循和依据,减少管理盲区和自由裁量现象,实现高质量闭环管理。

4 结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是必需品更是易碎品,既不会一劳永逸,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高校在考虑事业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切实加以重视。对实验室安全所需的基本人、财、物条件应给予充分保证,制定合理规划,采用现代技术,持之以恒加以建设,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实验室安全体系和长效机制,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营造安全的环境、和谐的氛围,为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徐文闻,马治国. 生命安全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形成路径及教育建议[J]. 教育科学,2013, 29(1): 32–38.

[2] 赵美,王晓东,曹昌盛,等. 实验室的创新安全管理初探[J]. 实验室科学,2016, 19(5): 201–204.

[3] 张维平. 大学章程对高校党委与校长责权的划分与协调[J]. 现代教育管理,2015(10): 1–6.

[4] 黄凯. 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 33(12): 1–4.

[5] 彭华松,谢亚萍,刘闯,等. 基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 37(9): 335–338.

[6] 张果.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 118–120.

[7] 杨蔚青,史莹. 对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一些思考[J]. 现代预防医学,2018, 45(22): 4222–4224.

[8] 李杰,陈伟炯. 海因里希安全理论的学术影响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 27 (9): 1–7.

[9] 王运,杨兵,陈冬梅,等. 依法治理高校实验室安全营造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的法治环境[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 32(12): 231–233, 240.

[10] 杨倩,杨惠敏,王自奎,等.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高校实验室安全[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7(1): 81–83.

[11] 周健,徐宏勇,袁洪学. 第三方实验室安全检查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35(10): 1–5.

[12] 黎莹,胡谷平,蔡涛,等. 借鉴美国主流高校EHS体系建设我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J]. 大学化学, 2015, 30(2): 15–21.

[13] 朱菊芬,彭丽萍,王继刚,等. 东南大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35(10): 6–9, 14.

[14] 李志红. 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 31(4): 210–213.

Exploration on key issues of laboratory safe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Qi

(Resources Guarantee Departmen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211816, China)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key issues are clarified about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laboratory safety in the overall work of universities,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laboratory safety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laboratory safety system. From these three aspect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pecific issues about leaders’ attention, investment guarantee, team construction,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experiment, governing by law, management system, daily insp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 to establish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solving difficult problems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laboratory safety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laboratory safety; overall work;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laboratory safety system

G482

A

1002-4956(2019)09-0226-03

2019-02-22

杨琦(1973—),男,江苏溧阳,硕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公共安全。

E-mail: yq@njtech.edu.cn

10.16791/j.cnki.sjg.2019.09.058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实验室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云上中文”教学科研数字化资源平台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做个怪怪长实验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