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中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探索

2019-02-22 13:25:46李雅兴姜沣城宋同武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概论理想信念革命

李雅兴,姜沣城,宋同武

(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湖南 湘潭 4111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在内的一系列精神构成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是红色文化的灵魂,是理想信念的源头,是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素材。多年来,湘潭大学坚持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中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概论”课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意义

在“概论”课程中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对于充实“概论”课教学内容,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历史。“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3]当代大学生对历史尤其是中共党史缺乏系统的了解和学习。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抽样300份,结果显示,对中共党史约有25.0%的人不了解,只有22.6%的人非常了解,其余的为一知半解。“概论”课主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以及在这一进程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艰难曲折的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在这一宏大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以“甘洒热血写春秋”“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牺牲精神和奋斗精神,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奇迹,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这是中共党史中最为壮阔和动人的篇章。把这些精神应用到“概论”课堂教学中,既充实和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尤其是中共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救国、兴国和强国过程中的奋斗历程和苦难辉煌,从而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2.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4]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5]新时期大学生将亲眼见证并全程参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否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我们一定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灵魂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崇高理想和“石可破不可夺坚,丹可磨不可夺赤”的坚定信念。诚如邓小平所言:“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6]在“概论”课中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让大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相关影片和践行相关文化等方式,体验革命文化,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情感升华,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从而自觉树立起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课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7]。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概论”课是高校思政课中课时最多的核心课程,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理论成果,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理论性较强,传统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急需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攒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文化的核心。这些精神可通过观看相关影片、阅读相关文献著作、参观红色遗址等多种形式才能实现由外到内的情感升华。这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了良好的契机,我们在教学中综合采用案例式、研讨式、专题式、演讲式、情景式、小品式和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红色文化,接受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的教育和洗礼,提高了其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二、建构“概论”课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教学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8]。近年来,我们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在“概论”课中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唱“独角戏”的现象,倡导师生平等交流,让学生通过阅读红色文献、观看红色影片、走访红色后代、参观红色故居、讲解红色故事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腿、动嘴”,真正“动”起来,形成了听(讲课讲座)、看(原著影片)、走(红色之旅)、写(论文报告)、讲(故事心得)“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1.听教师讲课和专家讲座,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思政课教学要求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重点理论重点讲解,疑难点问题讲深讲透,帮助学生理解理论。长期以来,我们选择困扰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理想信念”“修学储能”“爱国情怀”“磨砺意志”等专题讲解,并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的学科平台,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来校讲座。我们开辟了领航讲堂,先后聘请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专家开展了《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透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流”透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讲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2.看经典原著和红色影片,感悟历史和革命精神。“红色影片”是优秀的课程素材,影视艺术生动直观,课堂上教师播放与主题相关的红色影片,例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影片,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历史事件的发展历程;课外推荐相应影视剧目留给学生做观后感作业。通过影像以情感人,以景动人,让学生能随着电影情节产生共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红色精神的认识。同时,教师有选择性地推荐经典红色著作,将书目分“必读”“选读”两部分,提供互联网阅读的渠道和链接,采取互动式、参与式、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阅读打卡,增强阅读实效,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光辉事迹,分享其读后感及心得体会,让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走伟人故居和红色景点,体验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充分利用湖南红色教育资源大省和党史资源丰富的优势,带领学生参观伟人故居,如毛泽东纪念馆、刘少奇纪念馆、彭德怀纪念馆等,聆听伟人成长故事和“唯有牺牲多壮志”的感人事迹;开展“徒步韶山行”“徒步乌石行”,重走“毛泽东小道”等红色之旅,追寻伟人成长足迹,探寻伟人成长奥秘,感悟革命精神,发掘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开辟第二课堂,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在实地探访中体会伟人至诚至深的爱国情怀,寓教于行,寓教于乐。在重温红色记忆中学生磨练了意志,陶冶了情操,灵魂和精神得到了洗礼,在不知不觉中升华了思想,明白了责任与使命,从而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

4.写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内化教学成果。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相关内容为范围供学生自主选题,撰写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五四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选题,每个学生根据所选题目和教师指导的方法与要求去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教师布置“我心中的毛泽东”“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等调查报告,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在撰写课程论文和调查报告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主动去了解革命精神背后的红色故事,还要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问卷设计、调查与分析,既有独立完成的论文,又有合作完成的报告。通过“写”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论文写作的能力,又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

5.讲研究内容和经典故事,传播革命文化。每个小组成员独立撰写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论文,并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调查报告。每个小组是一个学习单位,要求选出有责任和奉献精神的人担任小组长,小组长组织每个小组成员献计献策、讨论商量、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等,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小组以论文或调查报告为蓝本制作一个相关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汇报展示。为了吸引听众,提高趣味性,多媒体课件中穿插红色经典故事,如有的小组讲述李大钊遇害之谜、毛泽东送子上战场、贺龙的两把菜刀闹革命、方志敏的狱中纪事、狼牙山五壮士等等。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和声情并茂的讲述,既给人美的享受,又给人以深思和启迪,传播了革命文化。同时,有的小组同学还结合学习过程和分享过程谈心得体会,或评价他人成果,或谈自己收获,或论教学改革……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之活跃,师生关系之融洽,前所未有,确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在“概论”课中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探索,构建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调查显示,约92.5%的学生认为在教改中提高了文献查阅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客观评价他人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同学之间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增进了了解,增强了思政课的获得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体验,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艰苦奋斗历程的了解,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解,深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懂得了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坚定了理想信念,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从而自觉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知行统一的更高层次上达到了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目的。

猜你喜欢
概论理想信念革命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青铜器辨伪概论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2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电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40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