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性阅读的机理探究与实践启示

2019-02-22 08:04郎玉林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布迪厄功利性习性

郎玉林

(绥化学院图书馆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功利问题是较为典型的国际话题而且研究领域很广。如,教育功利性、政治功利性、音乐功利性等。而阅读功利性研究与其他学科相比还是较新的学术领域,根据对中国知网的文献调研来看,2003年是其分水岭,郝振省教授2003年以其为标题开展研讨,2006年以后此命题论述集中开展。实质而言,无论图书馆还是阅读深受功利主义影响,于良芝教授在《图书馆导论》一书中介绍,[1]现代图书馆职业就是要以最小的代价向尽可能多的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图书。典型的功利主义者,谢拉和阮冈纳赞旗帜鲜明地提出图书是有用的东西,促进阅读是最大程度地发挥图书功用性的途径。必须首先指出,主体阅读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应含有功利意蕴;但是在现实层面,功利性阅读现象确实存在。对此,学者多数从功利性质进行认识、从功利现象进行研究抑或是从功利作用进行探讨。但是这些研究由于缺乏理论支撑或过于片面而多受质疑。因此也就形成当下功利性阅读问题议而不决的情况,影响对阅读内在机理的认识,制约全民阅读整体发展的进程。

一、功利性阅读研究文献评述

学界对功利性阅读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一)功利性阅读性质的认识。封玮等从权利与自由的视角认为,选择功利性文献是读者的自由,进行功利性阅读是读者的权利。[2]张燕婴从物质与精神的视角认为,功利的内容既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但从传统墨家的功利论虽从物质的角度切入,但其最终还是归结为精神上的功利。[3]张瑜从功利与理性的视角认为,理性主义阅读思想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破坏,应坚守理性主义,坚持多元化思想。[4]

(二)功利性阅读现象的研究。冯瑜认为,整个社会都涌动着一种浮躁的情绪—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使人们接受知识和传播信息变得实际和功利。[5]卢锋认为,当下的我们所期待的阅读革命不是阅读媒介的革命,而是要实现由功利性阅读向价值性阅读的根本性转变。[6]陈业奎认为,功利性读书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人类读书活动的一种波折,必将遭受功利性读书的报复。[7]

(三)功利性阅读作用的探讨。吕亚娟等认为,功利性阅读是对公众闲暇时间的销蚀和剥夺,会造成社会文化的单一性发展,使国民普遍缺乏人文素养,造成社会创新能力低下。[8]董一凡却站在肯定的立场,认为功利性阅读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对建设学习型社会、人才培养、审美性阅读起着积极的作用。[9]还有不少学者对相关方面的研究有类似的观点,在此不再赘述。这些研究对于我们多角度地探讨功利性阅读有积极意义。

笔者通过对上述文献的综述发现,学者对功利性阅读的相关研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研究分歧较大,往往结论截然相反。主要在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其二,研究视域过于片面,综合论述不足。主要在于缺乏系统性思考。笔者认为,功利性阅读应从主体习性,文化资本特性以及外部性社会影响等内容进行综合考量,才能准确把握功利性阅读的实质。法国著名社会学大师皮埃尔·布迪厄强调,社会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构成社会世界掩藏最深的结构,同时揭示那些确保这些结构得以再生产或转化的机制。[10]本文引入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理论对功利性阅读进行系统性解析,同时也是对今后阅读发展进行整体性的思考,以期引起学界共鸣促其真实发展。

二、文化社会学视角对功利性阅读的解析

(一)本体层面:阅读具有隐蔽性的功利特征。布迪厄认为,一切知识活动本质上都是逐利的,尽管它们具有符号的特征。[11]78这种看似极端的结论具有深刻的意义,根源于文化与政治、权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布迪厄对文化资本规律进行深刻探究:其一,文化资本不仅是一种积累的资本,而且是一种因积累而增值的资本。主体发展需要以文化积累为前提,并且需要通过文化资本积累来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二,文化资本是一种可以转化的资本,文化资本存在着向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转化的规律,而且文化资本起着关键和决定意义的资本形式,[12]积累为主体的私人性资源,就能够帮助主体占有或获取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根据上述规律,有利于我们对功利性阅读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包括:1.功利性阅读形成的实质在于主体文化积累与资本转化之间的不对称。典型的功利性阅读表现为:主体文化积累不足,而面对社会现实的急功近利行为。2.主体文化积累过程的不良诱导也会造成功利性阅读现象。源于文化产业或者文化生态的不良发展所致。3.文化资本具有合乎逻辑地获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权力的功能和特性。根据上述可知,虽然阅读资本以静态的、客观的形态存在,但其内在发展是复杂的。在对待功利性阅读时,我们只有理性地审视才能更好地规避。

(二)主体层面:阅读附有功利行为的主体性。布迪厄认为,习性是一种社会化了的主体性,是认知和能动结构系统,实践世界就在与习性的关系中形成,并且习性对倾向性选择具有导向作用。[1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习性与习惯不同,尽管两者都具有重复实践的性质,但是习性还具有文化发展所需的内在张力,而且习性是塑造习惯的力量。[11]从习性视角更易于我们考察功利性阅读的主体行为:其一,阅读是主体文化习性的反映。阅读是主体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习性。主体对阅读习性的养成,从理论层面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文化选择,更多体现的是主体的文化品味、文化价值乃至是文化理性。其二,功利性阅读也是主体习性的反映。因为,主体除了受内在性情倾向的作用还会受到外在环境等力量的影响。布迪厄指出,基于纯粹自律的行为并不存在,任何行为都体现着主体选择与客观制约的一致性,都是按照已有的习性方式进行社会实践。[14]另外,布迪厄将资本和权力联系在一起,主体拥有文化资本的数量和类型决定了他在社会空间的位置,也就决定了他的权力。[15]根据上述可知,虽然阅读与功利性阅读都是主体文化习性的反映,前者是理性的阅读习性,是阅读真实发展的根本方向;而功利性阅读更多表现的是主体受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而利用文化资本获得社会资本的行为方式。

(三)外部层面:社会经济影响阅读场域性质。布迪厄将场域概念运用到知识界,用以唤起人们对于支配这些文化世界的特定利益的关注。[11]布迪厄认为,资本决定场域的类型和性质,主体习性在场域中往往是遵守场域规则进行活动的。[16]如,图书作为图书馆场域的文化资本,决定着图书馆的类型和性质。那么,我们走进图书馆就不只是主观的阅读行为,还要自觉地遵守场域的秩序。如果将功利性阅读运用场域理论进行分析,有助我们更为清晰地审视功利阅读:其一,阅读场域是斗争性的空间。阅读场域是以阅读为资本类型和性质的空间场所,然而场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受着各类资本相互争夺的斗争。[16]比如说,如果阅读场域被音乐场域主导而发生质变,场域类型和性质随即发生质变。其二,阅读场域是易受泛在功利影响的空间。阅读发展依托经济又受制于经济,经济对文化和主体发展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如,阅读发展需要经济力量的保障和支持,尤其针对弱势群体的阅读保障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正是由于经济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对主体行为乃至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影响,致使阅读场域以及主体潜心阅读的能力经受着“泛功利”的考验。根据上述可知,阅读与功利的联结关系既不是暂时的也不是偶然的。

三、实践启示

(一)强化文化责任体系和业态发展体系。虽然功利性阅读具有隐蔽性特征,但是我们可以运用其发展规律对其进行系统规范。结合布迪厄文化资本思想,运用文化积累和资本转换规律,主张文化理性传承、强化文化产业责任意识以及促进文化融合发展等措施解构功利性阅读,思考如下:其一,推动文化阅读创新,促进主体文化积累。文化阅读创新可以更为积极地推动文化阅读内涵和外延的拓展,使主体通过文化积累促进知识理性和文化理性。徐雁教授认为,获得知识理性和文化理性的指引,社会和人性尊严才会不断提升。[17]其二,强化社会文化责任意识,构建良好文化生态。由于当前文化产业受到商业气息的影响,包括儿童读物出版往往都会用经济利润做评判标准,[18]影响主体对文化的传承,久之会形成民族文化发展危机。由此可见,产生功利性阅读也只是其中负面影响的一部分。其三,培育新兴文化业态,促进文化的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19]对于文化阅读来讲,选择民族优秀文化作为文化发展坚守,拓展文化发展路径。以花木兰的阅读与动漫相结合为例,对于民族优秀传统故事我们耳熟能详,经过动漫的演绎促使我们重新对其内容、背景、内涵等进行深化领悟。可见,高于功利的还有理性和责任。

(二)认真并集中力量培育主体文化习性。阅读发展应当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培育主体的文化习性上来,而且需要社会各界统一认识并辅以真实行动。以往反对功利性阅读但忽视了对阅读实质性问题的关切,以及反对功利性阅读过于绝对化都是不正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并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9]我们在阅读活动发展进程中应当注重:其一,从小培育主体文化习性,优先打造主体阅读价值基础。邬书林教授说到,[20]我时常这样想,如果小时候祖父辈没有帮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那么等到他感觉读书的重要性时才去读,那很可能就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读书。其二,关注主体文化习性发展,克服狭隘功利主义阅读。布迪厄张扬理性,强调真正的知识分子必得独立于各种世俗权力,独立于经济和政治权威的干预。[21]其三,关注主体文化习性发展,就必须辅以社会的统一认识和人文关怀。对于当前全民阅读发展而言,就应将培育阅读习性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并加以系统施行、规范、保障,培育主体自觉的、理性的自我文化建构,对于克服功利性阅读和促进阅读发展将是一种根源性治理措施。

(三)提升文化阅读在社会场域的重要性。提升文化阅读在社会场域的重要性主要依托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依托文化阅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19]以杭州图书馆阅读创新为例,举办诸如:跟着外教读剧本、《中国妈妈的唐诗课》新书分享会、妈妈读书会《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亲子读书汇之文澜故事树、阅读分享《大学》的智慧等形式多样的阅读创新活动,为市民打造适宜的公共文化空间,让主体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中寻找“静”的感觉,形成心灵依附。其二,依托不断扩散的阅读场域。如,前不久,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24个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对此,笔者认为,应当跟随出台阅读示范基地标准,鼓励并促使更多的、更种类型的阅读场域形成发展目标,并且对小型的阅读场域也能起到带动和培育的作用。其三,依托减少“泛功利”对文化阅读的影响。正如布迪厄所言,现实的就是关系的。[16]功利性对阅读往往并不具有直接危害,然而可怕的是它的功利性效应,因为它影响的是主体的价值判断。文化的客观性让我们坚信这样的认识:文化阅读在社会场域中的功效越强劲,负面效应就会越弱化。

四、结语

基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功利性阅读并不是单纯的主体文化行为,也不是正义与功利尺度的权衡,更不是文化发展史上的必然。笔者认为,功利性阅读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反馈。尽管功利性阅读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的负面文化现象,但它却是主体的文化习性、文化产业责任体系以及文化外部性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猜你喜欢
布迪厄功利性习性
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学生体育文化资本的作用及建构
布迪厄资本理论视角下我国女性运动员形象报道取向变迁及其成因
螳螂的生长过程和习性是怎样的呢?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习性养成要趁早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乌桕大蚕蛾的生物习性之初探
“反思社会学”,还是“反身社会学”
“特长班”该少些功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