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敬龙
(滁州学院 体育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全民运动、全民健身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体育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和目标.如何实现全国上下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问题也因此成为各地区体育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发展课题,也是提高广大城乡居民健康生活质量、推进全社会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立足点与突破点.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襟江带淮、沿江通海,经济繁荣、教育发达.基础经济状况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并不断得以发展巩固,经济指标增幅居于全国中上游.稳步发展的社会经济对于城乡居民的体育素养也会提出更高的建设要求.而城乡居民体育素养的有效提升,与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的持续有效推进有着很大的必然联系和相互影响.本文从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剖析安徽省城乡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的现状,并梳理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法和具体策略,全面提升安徽省体育事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1].
公共体育服务,其实质是为了实现社会公众也即广大公民群体的共同性体育权益.一方面,从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角度分析.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包括地方各级政府、行业协会等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以及提供有偿服务的营利性体育提供机构等.其中,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立足于其职能定位,运用自身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责权限,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以多重形态的体育载体实施公共体育行为,为社会提供的一类专业性服务就是公共体育服务.公共体育服务具有普适性、文体性、公益性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从公共体育服务的客体角度分析.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应当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切实增强全民体质,进而提高民族整体的体能和综合素质.由于宪法牢固树立了体育精神,公共体育服务的受众客体即为我国的任何公民.对于我国公民来说,体育活动不仅是一项权利,更是一项义务.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公民个人综合素养和良好气质养成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纽带[2].
而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简而言之,就是城乡居民人人都享有接受平等的公共体育服务的机会,是为了满足城乡居民整体的公共体育需求,由公共管理组织等机构提供的系统体育服务,以及包括专项资金支持、体育场馆建设、接受体育训练与教育指导、参加专项体育技能培训等在内的体育服务产品的总和.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建立在城乡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之上,其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惠及城乡所有居民、全面公平公正.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体制,改进公共体育服务模式,大力发挥服务的公共性与公益性.但是,也要在均等化建设的同时允许在不同地区间存在的底线内差异性.
在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中央明确提出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完整覆盖城乡地区、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并应注重以人为本理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最终实现.这一政策的提出为体育事业的均衡发展确立了核心价值选择和发展理念,为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政策保障.均等化地享受公共体育服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安徽省在内,现有的公共体育服务机制无法实现对城乡所有地区居民的全面覆盖,无法达到服务均等化这一发展目标.因此,实现安徽省城乡地区的统筹发展和区域联动,打造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是适应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形势、满足全省各基层体育建设工作环节基础要求的重要基石[3].
此外,实现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还能够均衡拓展城乡地区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良性需求.这些良性需求对于有力提升全省的体育建设竞争力、塑造积极向上的省市形象和居民凝聚力、扩大安徽省在全国体育事业的影响力,进而促进安徽省在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体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打造城乡一体、居民全覆盖的均等化公共体育服务,对于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地区均衡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深远意义和现实价值[4].
目前,安徽省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整体呈现出农村地区缺少较为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平台,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产品总量明显不足,均等化推进程度不高,相关配套机制建立尚不完备等特征.第一,从城乡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产品选择的角度来看,受整体居民收入水平和服务接受的经济成本影响,大部分居民会选择免费的体育场所,诸如人民公园、文化广场等场地设施,选择体育服务设施较为齐全但需要付费的大规模专业性体育场所的居民则占据很小的比重.第二,从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设施、器材的分布角度来看,大多分布在大型体育场馆、人民公园、文化广场等公共区域,中高等院校较为集中的地区也多设置有专业化的体育服务设施,这些场所的设施可以为居民提供免费的体育锻炼服务,是可以供居民随时进行体育娱乐活动的便捷工具,但存在更新缓慢、硬件老化等问题.第三,从公共体育服务场所对不同类型居民的针对性服务情况来看,很多公共体育服务场所都没有设置针对以老年人、残疾人为主体的特殊居民的设施,也缺少针对这些特殊人群的专业性体育训练及体育技能学习的教育指导服务[5].
一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大多在于对这种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机制建立不够完备.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就面临这样的策略缺位.全省范围内,到目前为止并未建立起系统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规划和具体设施方案,对服务均等化的建设尚停留于顶层制度设计的层面,提出的战略构想和制度设计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导致城乡各地区基层无法将均等化建设政策实地加以推进落实.由此可见,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机制存在缺漏,导致公共体育服务呈现滞后性,惠及城乡全民的公共体育服务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6].
安徽省目前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提供还主要集中于各类公共体育组织,例如体育局、体育场馆等这类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主体较为单一,活动场地和基础设施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尤其在农村地区,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在个别地区,乡镇级的文化体育工作站的日常基本工作无法保障,甚至出现由于业务少、经费不足等复杂原因,工作站与其他部门合并或直接撤销的问题.而在部分城市地区,现存的体育服务组织也存在无法得到健康、长久运转的问题.因此,组织建设的不健全也直接导致了公共体育服务基础的不完备,无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体育需求,也成为了全省城乡居民接受公共体育服务的主要障碍之一[7].
安徽省虽然致力于城乡一体化建设,但是城乡二元化壁垒也在个别领域有所凸显.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这一弊端尤为突出.当前,公共体育服务的财政保障主体在政府,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发展因素差异的制约,在城市和农村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财政投入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政府财政部门的资金投入能力的不同,导致了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向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倾斜,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因保障经费的不足而被迫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在城市中,相比农村具有更多的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主体,但是经过此前的分析,提供主体较为单一,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城市居民对服务的供给满意度也并不高.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配置现有的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也是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难点[8].
虽然从整体情况来看,安徽省城乡地区居民参与日常公共体育服务提供的各类活动的比重越来越高,但经过深入对比分析,大多地区仍呈现出居民参与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够充分的现象.从不同年龄阶段分析,中小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课业任务繁重,参与公共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够充分;中青年面临工作压力与家庭压力,不能抽取充足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一定规模的体育活动中来;老年人由于身体素质较弱、病痛等原因,能够参与的体育活动数量有限.此外,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生活习惯、生活压力等的差异,对不同生活环境下的居民思维习惯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普遍来讲,在农村地区,居民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相对城市居民来讲是较低的,公共体育服务的客体在思维意识、价值认识上的不同步,也因此成为制约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的重要人文因素.
目前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公共体育服务活动多有居民自发组织,活动随意性较强,专业性相对较弱.虽然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特征在于其公共性和公益性,但若缺乏专业性的机构组织,或缺乏专业性的技术指导,其公共性与公益性特征会成为对其服务趣味性的约束因素.因为不当的体育运动不仅不会增进人体健康,反而会对人体的部分机能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公共体育服务质效的负增长.因此适当的专业性体育教育与指导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安徽省城乡地区均设置有专业的健身机构,提供有偿的专业体育技能指导,但费用普遍偏高,在广大城乡居民中不具有普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公益性初衷.如何建立公共体育教育体系,也是目前安徽省在推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攻克的难点之一[9].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逐步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也应当形成具体的建设规划,并与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相互融合,以强化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联动,从而改变城乡二元发展体制,逐步消除城乡地区在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存在的城乡壁垒,将城市和农村作为统一的社会整体加以规划建设和推进发展.以完善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规划为侧重点,加强农村地区体育基础建设,逐步强化农村地区对体育设施管理和维护力度,充分加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长效发展建设.
充分调动城乡地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积极性,并融合市场监管、财政部门、发改委、土地管理部门、审批等多部门的职权和相应行业资源,形成推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建设合力.同时,应当适时制定并出台相应的措施方案,为城乡各地区加快均等化建设步伐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引领,切实加大政策保障的力度[10].
应当合理调配政府财政资金,并尽可能设立专项公共体育服务资金,统一整合城乡地区现有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统筹建设方案,适当将均等化建设重心向农村地区倾斜和延伸,有效拓展公共体育服务专项财政向农村覆盖的范围;同时一方面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专项支出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保持城乡公共体育服务资金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合理调整和改善资金的支出结构,强化对城乡地区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的单项投入力度与保障力度,并着力推进政府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支持逐渐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充分确保其制度化和可持续化,从而逐步缩小城乡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差距.
应当建立与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导向相一致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切实加大对建设人才队伍针对公共服务政策、相关顶层制度设计和基本实施方略的培训,并在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过程中实行全程均等化公共服务的质量评估,将其纳入个人考核范畴,以考核激励机制推进均等化建设,确保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各项工作的落实[11].
就目前安徽省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现状来看,一味地追求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推进公共服务发展的传统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城乡居民对均等化的实质要求.因为以政府主导推进均等化建设的传统模式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灵活性过差,且实际效率过低,无法满足城乡地区居民都在持续逐渐增大的体育服务需求规模,无法有效应对城乡居民间不同阶层人群对体育服务需求逐渐加大的差异性,更无法圆满解决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复杂化的城乡居民体育服务的不同诉求.因此,可以适当引进不同类型的服务提供主体,政府可以适当将体育服务供给职权进行一定程度的下放,或采取政府招投标、委托业务、政府采购等形式购买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提供的服务,探索将其投入到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科学方案,从而让更多形式的体育主体参与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