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 灵,冯金宇
(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8)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这一过程中,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所开创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理论探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当前,我国外部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中美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此时,重温毛泽东外交思想,有助于我们研判国际形势,坚定理想信念,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毛泽东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在国际领域的自然延伸和有机扩展。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外交外事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党和国家外事工作的方针,规定了外交战略、策略和政策,确立了新中国的国际战略思想[1]1,78,90,161,208-213,401。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后国际形势,毛泽东以外交战略家的气魄与思维,审时度势,纵横捭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拓展了国际空间,也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开展奠定了历史基石。
毛泽东外交思想内涵丰富,几乎涵盖外交外事领域的各个方面,突出体现在以下几点。
在涉及国家重大问题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基本内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显表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坚持独立自主,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了打破西方封锁,主动与苏联缔结条约,结成同盟,“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1]131。但是结盟并不等于把中国绑在苏联的战车上,结盟的前提是两国相互尊重。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苏联试图把本国的利益凌驾于中国之上,试图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毛泽东给予严厉的抵制和批评。如在联合舰队问题上,毛泽东说:“你们帮我们建设海军嘛!你们可以做顾问。为什么要提出所有权各半的问题?”“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1]33060年代末,毛泽东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不惜与苏联进行军事较量。中国和苏联即使意识形态相同,但是两国从联手到分手,反映出毛泽东以民族利益为重的鲜明思想特色,体现出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灵魂所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维护国家利益。
毛泽东对国际格局的基本判断和认知,是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在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背景下,反帝反霸是毛泽东一贯的思想主张。毛泽东认为,中国和广大亚非拉国家是增加世界和平,减少超级大国对于世界威胁的中坚力量。1955年与印尼总统阿里会谈时,毛泽东详细论述了和平为上的外交主张,号召亚非拉国家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与霸权主义。“亚非国家的团结是有希望的……团结起来,促进和平。即使有战争,我们也可以把它推迟。”[1]213争取世界和平,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我国外交实践的重要内容。
20世纪50年代前期,我国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与印度、缅甸政府共同宣布,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所谓“和平共处”,是指中国要与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相处,超越意识形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改善了我国的发展环境,拓展了我国的外交空间,有利于实现国际争端的解决与国际关系的交往,是中国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丰富和发展。在我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建交文件中,都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准则。实践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提倡的民主精神,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合作与斗争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毛泽东一贯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相互支持,是中国开展对外交往的政治基础,也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中国的这一外交原则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拥护,许多国家将中国视为“可信赖的朋友”。进入20世纪70年代,鉴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战略,果断地实行联美抗苏战略,缓解了来自苏联的军事压力。毛泽东以非凡的洞察力深刻分析了国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在中间地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进一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积极改善了同第二世界国家的关系;以建立联合反霸统一战线的方针取代了反帝反修的方针,缩小了外交斗争的打击面。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提出,既改善了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为我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也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和平与稳定,反映出毛泽东外交原则的坚定性和外交策略的灵活性。
总之,毛泽东在制定外交战略的过程中,始终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坚持反帝反霸和争取和平的外交主张。毛泽东外交思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反映出实事求是、原则坚定、策略灵活的哲学方法论。例如,在改善中日关系上,当年采用了以民促官的思路,通过推动中日民间友好往来,以促进中日之间的和解与交往。特别是在中美建交过程中,采用了乒乓外交的方式,以“小球转动大球”,实现了中美关系的发展,成就世界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是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体现。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在“美国优先”的旗号下,以国家安全和“贸易公平”为借口,全面改变对华政策,使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美关系面临着二十年来最大的挑战。目前经贸领域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着力点。
第一,采取敌视中国经济政策和体制的态度。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就多次发表了对中国不友好的言论,包括威胁限制中国出口,抨击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等[注]相关言论,可参考特朗普的推特账户以及2016年通过的美国共和党新党纲。。2017年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2018年9月26日,特朗普又在联大发言中抨击中国经济政策和体制。
第二,滥用经济霸权,挑起贸易摩擦。2017年8月,美国宣布对华发起“301调查”,2018年6月,美国政府发布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2018年9月宣布对2000亿中国产品增收10%的关税。美国滥用国内法,以加征关税的形式对中国进行经济威胁。
第三,破坏多边贸易规则,扰乱国际经济秩序。美国绕开WTO框架,频频采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动;又多次公开地抨击WTO规则及其运行机制,严重损害了国际经济秩序。美国还设立非税壁垒,限制中国企业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对中国企业进行“长臂管辖”和不公制裁。中美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作用,受到严重削弱。此外,由于美国单方面提高关税,引发了各国关税反制,进一步冲击全球经济秩序。
首先是美国对华战略定位的转变。2017年7月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把中国与俄罗斯一起列为“战略竞争对手”和“修正主义国家”。而2015年奥巴马政府的《2015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中国还被定义为合作伙伴[2]。2018年9月18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网络安全战略报告》,更是将中国列为美国的“威胁”。
其次是炒作台湾问题,试探中国底线。特朗普将台湾视为其对华博弈的工具,不断挑战中国底线。其在当选总统之后就策划了与蔡英文的电话交谈,互表祝贺,公开挑衅中国的政治底线。随后又签署了《与台湾交往法案》,2018年9月26日,又批准了新的对台军售法案。不难预测,特朗普政府还会在台湾问题上有后续的行动。
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3]国际关系的历史也告诉我们,每一次危机爆发,往往也是国际力量和国际格局变革调整的契机。在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增加之时,重温毛泽东外交思想,感悟良多,受到启迪。
毛泽东外交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在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上,具有深刻的洞悉力。矛盾论是毛泽东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强调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我们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在同一矛盾中,要把握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然后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毛泽东外交哲学对我们分析当前中美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是要认清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因此,我国工作的重心依然在于经济建设,国家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外交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思路并未改变。尽管我们面临棘手的中美关系难题,但是该问题的解决必须服从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主义经济需要更充分更均衡地发展,而发展经济,就要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中美关系是影响外部环境的关键因素。为此,中美关系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在战略上,“不为一事所惑,不为一言所扰,中美关系大局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6]。
二是要认清中美两国之间的主要矛盾。中美两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特朗普认为主要是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但这只是表面矛盾,而不是根本矛盾。根本矛盾在于中美两国间的结构性矛盾。中国力量的上升、国际利益的需求,与美国的霸权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分工中,美国始终处于上游,以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利润高;而中国处于中下游,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利润较低。美国希望通过遏制政策,阻止中国合理向上发展的速度和诉求。这一矛盾的关键点是中美之间的核心技术差距、科技实力的竞争。因此,我们要集中精力大力发展教育和科研事业,在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砥砺前行,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创新科技体制,加快产业结构变革,不要被特朗普政府制造的贸易摩擦和“暧昧”之美台关系分散主要精力。
其一,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坚持独立自主。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核心,在于维护国家利益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在审批中共中央关于外交问题的指示时写道:“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1]77-7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先后面临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我们依然坚持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如今面对美国的经济恫吓,中国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反制措施,要有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决心。“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7]中国不会在美国的指挥棒下行事、逆来顺受,甚至拿国家利益换取一时安逸。
其二,在争取和平合作的基础上,做长期斗争的准备。毛泽东外交思想以争取世界和平为主旨。当前中美经济高度依存,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争取和平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是中美两国关系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我们也要做好长期复杂斗争的准备。毛泽东把军事战略思想应用于外交,在反霸问题上应用持久战思想,反对霸权主义是要有一点办法的,要有两条,第一是坚决斗争……第二是不要着急。至于中美建交、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也都经历了漫长的斗争过程。而在当下,我们要明确中美贸易摩擦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当前中美之间的角力,比拼的是战略定力与经济韧性,要有打一场“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我们要保持自信,坚定决心,练就经济自卫能力。
其三,采取实事求是、策略灵活的外交战略。毛泽东外交重视外交战略,正确的外交战略,有利于争取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外交方针,使我国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8]。20世纪70年代我国联美抗苏,突破意识形态阵营划线,将统一战线思想应用于国际领域,拓展了中国外交的活动空间。在此期间,毛泽东支持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和民族经济发展事业,与广大中小国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前中美关系不确定性不断增强,美方一意孤行,致使中美分歧加大、摩擦升级。至此,中国不但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在双方平等、互利前提下,争取与美国谈判解决问题,还要以“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平台,依托金砖国家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东盟10+1、中非合作论坛以及中俄伙伴关系等合作框架,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争取广泛的国际道义的支持。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经济霸权主义、单边主义迫使中国屈服,是美方严重的战略误判。中美两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17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达5837亿美元,是1979年建交时的233倍[7]。显然,合作是发展两国关系,实现双赢的唯一正确选择。面对当前复杂的中美关系,中国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国际形势下开展对美外交工作,重温毛泽东外交思想,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中国外交实践的基本经验和外交理论,毛泽东外交思想中关于维护国家利益、坚持独立自主、重视外交战略与策略的结合、争取大国间的和平合作等,对于当前应对棘手的外部环境,化解中美经贸摩擦的困局,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