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琳
(广东省森林资源保育中心,广东 广州 510173)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主体是森林植物资源,其中包括水、空气、土壤、动物、微生物等物质,其共同组成了一个开放的、巨大的系统,结构复杂,且具有极强的自我协调能力。森林生态系统与周围系统发生联系时,在物质、能量的传输过程中会影响其他系统,使其产生良性反应,森林生态系统在此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意义,如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同时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上绝大多数物种的基因资源均留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1]。但是,目前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根据出现的问题就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规划提出建议。
从现阶段我国的情况来看,森林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增长速度慢,而社会、人类对林业需求多样化,森林资源难以满足人类的发展需要。遏制我国可持续发展最为突出的难题是生态问题,社会最为缺少的资源之一是森林生态服务产品,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生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涉及林业、国土、水利、农业和环保等方面,分属于不同的机构、部门进行管理,各个机构的工作章程、方法、侧重点等不同,在森林生态管理中不能有效地对环境、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效果进行兼顾、协调,难以实现有效项目的整合性、协同性,使得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下的农田、流域、草地、森林等综合生态系统难以实现管理目标,不能真正有效地做好资源综合规划管理。
相关部门在对森林生态系统开展经营活动时,仅对森林系统本身进行考虑,没有综合其对于人类居住环境、水系多样性、生物河流、溪流等森林景观的影响,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活动开展进度较慢。相关部门在规划森林景观经营活动时没有全面包含水土资源、土地运用政策、农林牧复合景观结构特征、景观生物的有效性及各个有关利益群体需要等内容,没有综合性地设置森林景观经营规划,导致未能实现森林景观资源优化配置[2]。
长期的大规模干扰因素使得我国现存的森林正处于破碎化或次生退化的演替状态,加之为了跟上社会的发展需要,建造大面积的人工纯林,易发生病虫灾害、森林火灾、地力衰退等严重问题,使得有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不能健康地经营下去,生态环境被破坏,进入恶性循环。
森林生态系统资源指的不仅仅是资源的数目,还有各个森林产品,关注大材供给的同时,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流域健康、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水源涵养、野生动物栖息地、干旱洪涝灾害合服务功能多样性等问题,使得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3]。现阶段,我国建造的大部分人造林缺乏确切的经营目标及最终产品,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提倡,人们对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之前传统的森林生态经营观念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规划森林经营决策的首要工作是确定经营目标,根据环境学、生态学等理论,相关部门可以将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目标设为3个层次:第一层目标为可持续发展林业目标,包含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的长期产生、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持续产生、森林资源社会效益的长期产生;第二层目标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目标,包含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可再生能力、维护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健康、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第三层目标为特定森林在特定时间内的规划目标[4]。前两者为指导性目标,第三层次目标为操作性目标,相关部门要在可持续发展林业和森林系统经营的目标约束、指导下形成具体的森林经营规划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将新时代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活动与传统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活动区分开来,获得整体、有效的规划目标。
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自然森林保护建设工程,实施的基础是分类经营,其可以使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受到制止,保护生物多样性。天然林保护建设工程的主要依据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这是国有林决策人员宏观性指导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目标的约束条件。以东方红林场为例,相关部门对其森林生态系统规划中具体的分类经营进行了区划,多功能林的面积为8 359 hm2,蓄积量为965 701 m3,单位蓄积量为115.53 m3/hm2;公益林面积为4427hm2,蓄积量为485207m3,单位蓄积量为109.60 m3/hm2;商品林面积为4 260 hm2,蓄积量为478 004 m3,单位蓄积量为112.21 m3/hm2;总计面积为17 046 hm2,蓄积量为1 928 912 m3,单位蓄积量为113.16 m3/hm2。分类经营能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约束,在规划经营目标时要对公益林严格执行“封育保护”决策,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相比于过去的森林可持续运用管理,现阶段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具有更大的挑战,其受到独有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及社会背景等的影响,需要一个长期的适应过程。因此,相关部门在制定、规划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决策时,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特征中的不同运用目标进行管理,选择条件合适的地域开展示范性试验,根据一段时间的成效表现总结优势、改正劣势,逐步对其他地域进行推行,以便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科学、合理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
生态学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主要依据,相关部门人员可以协调自然科学、社会经济原理对其开展管理活动,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加强对于理论支持方面的探讨与研究,综合考虑制度的建设、管理计划的制订等内容,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战略[5]。此外,相关人员要完善调查理论、传统技术方法及内容等,着重调查过去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中忽视的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执行适应性经营决策,制定一体化的森林规划体系,既可持续收获木材,又可使经营活动接近可持续发展林业及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总体目标,逐步使我国的森林资源能满足人们生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规划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从宏观上制定保护森林资源的规划,限制对森林的无序采伐与破坏;二是从微观角度上对经营的森林资源对象实施必要的经营管理技术。正确规划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决策,要将保护资源与发展资源作为一体,使森林生态系统能保持最大的、持续的发展潜力,以便能满足后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