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途径选择

2019-02-22 06:3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毕业生基层大学生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7)

1.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

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能够使大学生就业渠道变得更加宽阔,实现就业机会的增加,对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进行解决,有利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材,是青年人才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

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不断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并对经济结构作出战略性调整,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就业难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在我国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缺乏大量的人才。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至基层就业,能够对当前就业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解决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且能够对基层人才结构进行改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城乡与区域差距的缩减,使城乡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协调。

2.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

2.1 政府的政策导向因素

大学生的流动及就业结构,直接受到政府有关就业方针政策的影响,政府关于基层就业的政策,具备一定导向作用。政府对有助于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基层政策进行制定,能够对大学生向基层流向,起到高效的引导作用,进而实现基层人才结构的优化,加快基层经济的发展。相反,倘若政府制定的政策不利于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很难对大学生基层就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的诸多因素中,政府的政策导向因素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2.2 高校方面的因素

对大学生开展培养活动的基地就是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就业观,直接受到高校培养模式的影响。倘若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例如:就业指导、有关课程的安排、见习基地等,做得比较全面系统,能够促使大学生整体、系统、深刻的认识当前整个社会的就业环境,能够对自身做出准确定位,进而促进自身价值的实现。相反,倘若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做得不够健全,就会使学生沉溺于自我意识,很难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很难确保学生就业观念的客观性、全面性,会对学生自身就业情况造成严重影响,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更无从说起。

2.3 市场机制因素

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该经济模式中,其基础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市场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在以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为基础的运行机制中,通过市场机制,能够对生产要素的流动,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的开展。基础的资源配置机制就是市场。利用价格杠杆和竞争功能,市场机制能够科学配置资源,促进经济活动的协调发展,对经济活动各个方面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人才同样属于资源范畴,应当根据相关价值规律的要求与规定,针对资源,开展合理配置工作,进而确保资源科学配置的完成。

2.4 大学生的个人因素

大学生是就业工作的主体,在诸多影响基层就业的因素中,大学生这一因素居于关键地位,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就业观念等,都属于大学生个人因素的范畴。在选择就业地区与行业的过程中,直接受到自身知识结构与就业观念的影响。通常来说,在基层就业中,包含基层就业项目及从事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工作,亦或是充实到县、乡、镇的税务、公安、司法、金融、工商等部门。在基层就业项目中,主要指的是“三支一扶”计划、“服务西部计划”、“选调生计划”等。由于我国城乡与区域之间的发展情况,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大部分基层条件都比较艰苦,甚至是一些偏远地区,大学生要想为基层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应当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与心理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基层建设作出贡献。

2.5 基层单位方面的因素

接纳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机构就是基层单位,在大学生基层就业去留问题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基层单位,主要取决于其是否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比较广阔的发展天地。在影响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因素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就是基层单位的环境与工资待遇因素。关于环境因素方面,部分大学生虽然已经至基层就业,但是如果存在着无所事事或权力架空的情况,则不可能将起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关于工资待遇方面,相比较于城市的工资待遇,基层工资待遇不高,很难对大学生至基层就业产生强大的心理。所以,基层单位应当将自身作为着手点,注重对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进行建设,以此来对大学生至基层就业,产生强大的心理。

3.高校促进毕业生基层就业创新途径

3.1 立足市场需求,培养社会需要人才

第一,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取决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受到,高校专业设置对经济适用能力情况的影响。高等教育要想服务于社会与基层,就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紧紧围绕就业来进行,贯彻并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依据社会的要求与规定,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设置,并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迅速对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做出调整,在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实现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基层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为学生基层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基层社会做出贡献,将自身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除此之外,还应当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予以重视,针对已工作的毕业生、正在找工作的毕业生、就业辅导员以及用人单位,应当强化开展跟踪调研活动,通过跟踪调研活动的高效开展,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与缺陷进行查找,针对各专业在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讨论与研究工作,并制定相关解决对策,进而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出调整,确保教学与就业对接工作的顺利完成。

3.2 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就业指导服务

第一,应当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针对毕业生思想,开展相关教育工作,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对正确的人才观、成材观与就业观进行培养。针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当强化开展职业教育活动,使其能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着清醒认识,能够对自我进行准确定位,进而对自身期望值作出适当调整。

第二,应当对毕业生至基层自主创业和知识创业给予鼓励,不断提升毕业生自主服务意识,使其能够在机遇与挑战中进行良好锻炼,积极参与到基层和艰苦行业服务工作中去。

第三,应当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活动,不断对就业网及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健全,解除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后顾之忧。

3.3 建立就业基地,打通基层就业渠道

第一,为了实现就业渠道的拓展,高校应当进一步强化与各地市县人事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的交流与沟通,实现就业市场的拓展。应当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对一批稳定、发展的就业基地进行建设,并不断对稳定的就业市场开展相关建构活动。

第二,作为高校,应当不断与基层地市县人事部门及用人单位进行交流,可以对基地共建协议进行签订,共同开展就业基地建设活动,使毕业生至基层就业更具有组织性与便捷性,进而实现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的拓展。

3.4 依托就业协会,开展自我指导服务

作为高校,可以利用就业与职业发展服务的相关社团,对学生进行自我指导服务。高校可以对就业与创业协会进行建设,协会负责与基层各个用人单位,开展交流与沟通活动,在进行交流与沟通活动的过程中,会不断对自身资料库进行建设,进而长期与多数基层用人单位保持合作关系。利用高校就业部门的指导作用,协会可以组织开展招聘会、就业沙龙及讲座,能够对最新的就业动态进行迅速了解,进而对自身就业观念进行转变,并对自身发展策略做出调整,更好地配合基层就业工作的开展,并形成积极的氛围,使毕业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基层服务中去。

3.5 开展社会实践,树立基层就业信心

为了使高校毕业生能够接触,并了解基层,进而实现自身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高校应当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高度关注,可以组织开展实习生招聘会,邀请各个基层用人单位来到高校,对暑期实习生进行招聘,使毕业生能够对基层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深刻了解,并切身体会到基层单位具有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对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重视起来,使学生能够将所掌握的知识内容,与社会需求密切联系起来,进而实现学生基层服务能力水平的提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基层就业岗位。

3.6 加强校内舆论,营造基层就业氛围

应当进一步强化校内舆论宣传力度,注重对基层就业毕业生与学校的联系机制进行建设,认真开展跟踪服务工作,大力宣传具有突出表现的优秀毕业生,注重对大学生成才楷模展示室进行建设,并不断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可以对典型的基层就业校友进行展示,亦可以邀请这些校友回到高校参加就业沙龙活动,奏响至基层、我国西部与边远地区就业的主旋律,开展西部志愿者报告会,为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发挥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进而为大学生基层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4.结语

高校在推动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大学生基层就业方面,更是发挥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更加需要从多方面探索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最佳渠道,开拓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多样化路径,为大学生的更好就业提供辅助和帮助。

猜你喜欢
毕业生基层大学生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走基层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