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铖 唐浩强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需要新的科学理论来指导新的时代环境与新的社会发展齐头并进。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当前全世界的发展趋势是各国相互竞争、相互合作共赢。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让人类财富累积速度得到了极大提升,但与此同时也急速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环境问题,时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物质增长的平衡关系,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全世界的可持续科学发展,也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我国作为全世界人口第一国家,生态问题的全面性已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认识到,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绿色低碳与生态经济的平衡不被打破,为全人类永续发展承担一定的责任,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文明生态建设的重要主导者、参与者[1]。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规划,要坚持人类与大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对生产力的保护。而要想发展生产力,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对生态环境的改良与可持续有效治理。坚持和贯彻绿色科学发展观,彻底认清科学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良好发展方式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坚持不懈地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必须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着力解决危害人们生活健康的严重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的绿色生态产品。坚持山、河、林、田、湖和草是一体,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我国要凭借最严厉的制度法律和最公正的道德监督来坚持国家行动,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人工造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但是却因此忽略了林木在干旱地区蓄水、改善气候方面的作用。落后的思想和管理方式是森林资源被毁坏的重要根源。此外,由于部分地区护林员的种植知识不足,许多地方的林业资源开发过度,水土气候严重被破坏,加剧了旱涝、泥石流、极端天气等不正常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平衡被打破。因此,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关注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用发展的眼光来管理和经营森林资源,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2]。
环境监督管理要想发挥决定性作用,必须不断增加对环境监督管理的资金和设备投入以及专业性的技术支持。例如,我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每种动植物都有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和方式,进行合理的分类研究和管理是必要的,在管理上不能笼统地加以实施。因此,需要持续的财政投入和技术支持,同样,这也是中国环境科学管理中最缺乏的。在我国,环境管理技术人员的比例不到14%,更少的国际管理人员只占环境管理工作人员的13%。导致监督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员工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并没有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甚至临时聘请人员第2天就上岗工作,没有经过岗前培训[3]。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地方政府和环境监理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及其责任认识不到位,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良好保护之间的平衡有待维持,生态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度已经接近高峰值,城乡结合规划部分不合理,新突出的环境问题与老旧问题互相影响,突出了地域、规划和总体生态环境风险。目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生成压力与对抗压力的关键时期。为满足人们优美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要,保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已进入关键时期,同时也达到了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边界风险时限最大预估值。
在我国环保部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导致我国环境保护管理混乱,难以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例如,在不可持续发展中,乱砍滥伐和偷伐的现象时常发生,并且对于违法现象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致使我国林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在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科技投入,导致我国环境保护发展迟缓。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专业科技人才仅占18%左右,而发达国家的科技人才比例达到30%。同时,我国环境保护的科技投入仅占据总科技投入的2%。由此可见,我国在环境保护的科技投入上较为薄弱,不利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4]。
环境管理者本就与环境资源管理密不可分,环境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管理质量。因此,环保部门应加强对环保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例如,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定期组织环境管理讲座,丰富环保管理人员的环保知识,提高环保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水平,更大限度地促进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生态和谐文明和环境资源保护的大背景下,仍然有许多保护员缺乏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和管理责任感,导致环境保护进程过于缓慢。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已经严重束缚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想科学合理发展环境资源,环保工作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对生态保护的认识,高度重视对环境资源的管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保护者应培养自己的强烈责任心,做到在其位谋其职。比如,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学习、国外实地考察等方式来交流国外生态环保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可以利用时下流行的抖音、微视等媒体发布环保短视频来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森林等生态资源的重要性来保护环境资源。
在我国严峻的环境资源保护形势下,单纯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环保和立法部门必须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章程,并且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各部门的环境资源规划严格按照法律章程进行。由于各地区的气候、资源等情况不同,可以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需要,由省级部门适当调整规章制度,并报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批准。经批准后,各地区要严格执行当地的规章制度,有效管理当地的林业资源[5]。
加强对中上游生产链的控制,转换生产发展的科学方式,大力发展新兴节能绿色产业,加快传统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自动化、节能化、低排化转型,促进新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协调推进节约能源资源、高质量低污染的经济发展和高水平的绿色环保进程。引导公众走向低碳出行生活,并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
以自然生长恢复为主、人工种植培育为辅,明确生态保护界定,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恢复,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决查处生态破坏等行为,继续执行“绿盾”野生动物保护区专项活动,严查猎杀和砍伐国家保护动植物的违法违规行为。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共进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本质要求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主张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因此,在实际行动中应采取各种长期有效措施,以此来防治自然污染。不仅要主动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还要避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二次破坏,不能打破人与自然的平衡。此外,还应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立法、宣传等活动,这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要内容之一。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表明,社会主义是追求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只有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不断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从而促进历史的不断进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