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必刚 曾建雄 缪建华 朱小辉
(博罗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博罗 516100)
铁冬青的药用价值高,果实红若丹珠,令人赏心悦目,其寓意是多姿多孙、兴旺发达,很多园林设计人员将铁冬青作为观赏树种。铁冬青抗性较强、病虫害较少,对栽培条件的要求不高,能适应-6~-5℃的生长环境,但是在冬季还是要注意防寒。随着掠夺性挖掘和开发利用情况的增多,对铁冬青进行人工繁育能促进人工园林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铁冬青育苗试验研究,总结出铁冬青育苗及造林技术,希望能为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铁冬青种子是从果实中采集的,铁冬青果实从每年11月至第2年1月开始成熟,果实的颜色由青色转变成红色。在果实选取方面,应挑选生长健康的优质树木,树冠发达、没有病虫害且树龄在15 a以上的铁冬青树果实的品质更佳。当核果的颜色由淡红色逐渐变成红色,且有少量的核果开始脱落的时候,可以采收铁冬青果实。采收后先将核果浸泡在清水中,浸泡时间为两三天,让核果的果皮和果肉充分软熟能搓擦,将核果进行淘洗、除杂,用清水冲洗后得到纯种,将种子放置在干燥阴凉的地方晾干,再用湿润的河沙贮藏1 a。种子质量很小,而且休眠期长,隔年的种子才能发芽,所以可以在冬季采集种子,进行处理之后才能播种。也可以将种子贮藏在湿润的冷河沙中,待第2年春季播种之前,将种子浸泡在4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时间为1 h[1]。
1.2.1 整地方法。首先要为铁冬青创造适合其生长的土壤条件,如在排水好、疏松透气且肥力中等的沙质土壤中进行育苗。将育苗床按照常规大田育苗方法整地,整地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因素、土壤条件及前作情况,如果原地是生荒地,那么要在秋季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5~30 cm,并将杂草全部压在犁底;如果原地是灌木林地,那么需要除掉伐根和杂草的草根,对土地进行平整处理,然后在秋季按照上述步骤进行秋耕;如果原地是农作地,那么要先将农作物的残根除净,再进行深耕处理,如果在秋季播种,那么要在做床之前15 d进行深耕,也可以用木箱作为铁冬青育苗的苗床。
1.2.2 整地深度。整地深度一般在20~25 cm,如果是之前浅耕且表土比较薄的苗圃地,可以在往年的整地深度基础上增加2~3 cm,不可突然加大整地深度,这样能避免翻出生土而影响苗木的生长。整地时要把握不同类型土壤的适耕期,而且整地要保证平整全面,不能出现漏耕的情况。在深耕的过程中要让生土在下、熟土在上,防止土壤层次颠倒,影响苗木的生长。
1.2.3 土壤处理方法。铁冬青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硫酸亚铁不仅能杀灭土壤中的细菌,而且能改良土壤的碱性,让铁冬青苗木得到可溶性铁离子的供养。在雨天,在细干土中加入2%~3%的硫酸亚铁粉制成药土,土壤中施撒150~225 g/m2药土,晴天可以施用2%~3%的硫酸亚铁水溶液500 g/m2。也可以在土壤中施用4~6 g/m2敌克松,将敌克松与细沙土混合,将药土撒于沟底,厚度约为1 cm,之后再将种子撒播在药土上,并让药土覆盖在种子上[2]。
1.2.4 做床。铁冬青苗木可以采用苗床培育的方法,在播种之前五六天完成苗床制作,制作的苗床(见图1)要高出地面15~25 cm,苗床的宽度为110~120 cm,苗床的长度为150~200 cm,两苗床之间的人行道距离为300~400 cm。制作苗床能达到良好的排水效果,上升地温,促进铁冬青苗木的发育,在侧方灌溉方面也更加便捷,使苗床不会出现板结的情况。
图1 苗床的侧视图
1.2.5 播种时间和方法。铁冬青可以采用随采随播的方式进行播种,也可以在第2年4月之前进行播种。播种时要将细沙或者草木灰与种子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均匀地播撒在土壤上,由于铁冬青种子的质量较小,所以播种量为2~3 kg/667 m2。用覆土盖上种子,将水喷洒在土壤上,保持基质的湿润程度,将稻草覆盖在苗床上并保持通风,让种子呼吸到足够的氧气。
1.2.6 播种后的管理。播种100 d后铁冬青种子开始发芽,发芽期为30 d,发芽率在60%左右。当种子发芽之后要揭开覆盖物,让铁冬青幼苗接触到阳光,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浇水。在苗床周围搭设遮阳架,并覆盖遮光网,铁冬青幼苗不能长时间接触阳光,高温能灼伤幼苗的叶子。在雾雨天气时,可以喷洒1∶750的甲基托布津水溶液进行杀菌。如果幼苗出现病虫害,要在晴天及时杀灭。
1.2.7 容器苗培育方法。在铁冬青幼苗长出3~5片叶子、高度在4~6 cm的时候,就能将其移至容器中进行培育,选择(11~14)cm×(14~16)cm规格的容器袋,使用黄心土或者沙质土作为基质。移苗的时间最好选在阴天或者晴天的早晚时段,移苗之前先给容器袋中的营养土淋水,先将壮苗移植过来,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及育苗袋的湿度情况进行灌水或者排水,保证容器袋内没有积水,容器袋外水不淹没。幼苗移植之后要精心管理,防止出现高温灼热和干旱的情况,要及时搭设带有遮阳网、覆盖遮光度为75%的遮阴架。当铁冬青苗木生长2个月后,可以将遮阳网揭掉。培育一年的幼苗能长至50~60 cm,此时幼苗达到了造林苗木的标准。在造林之前对铁冬青苗木进行松根、换床准备,将苗木分级进行移植造林。
在山地造林,需要对造林地进行选择,一般将造林地选在海拔400~1 100 m的丘陵地带,黄壤、红壤或者沙壤更适合铁冬青生长。在整地造林之前,要了解地形和周边的环境,根据造林地周边的环境进行整地。栽植株行距为2 m×3 m或者3 m×3 m,每667 m2的山地种植74~111株铁冬青。穴状整地的挖穴规格为30 cm×30 cm×30 cm,在每个植穴的底部可以铺上2.5~5.0 kg腐熟的有机肥料,也可以将0.2~0.3 kg复合肥与0.5 kg过磷酸钙、回填土进行充分搅拌作为基肥[3]。铁冬青可以与其他树种进行混合造林,按照1∶1或者1∶2的比例进行种植。裸根苗选择在春季雨后进行造林,如果栽植30 d后发现死苗或者缺株的情况,应选择在雨后及时补充种植。山地造林3 a内,应在每年4月和8月进行抚育管理,对铁冬青林区实施除草、松土、扩穴、追肥等管理。
在园林绿化苗种植过程中,先对苗木的土球进行测量,挖穴的规格由土球的大小决定,植穴的口径要比土球的直径大40 cm,植穴的深度要比土球的高深30 cm。先将混合的腐熟有机肥和疏松的泥土填在穴底,埋填的厚度为20 cm,将绿化苗端正地放进去,在填土之前拆除土球的包装材料,并保证土球种植时的完整性。土球的顶部要比地表的表面略微低一些,避免绿化苗栽植深度控制不好,种植之后要立即喷淋定根水。如果绿化苗较大,那么种植之后要在主干的四周搭设扶木,扶木支撑的高度为苗木主干高的1/2或1/3处[4]。苗木种植之后要对其进行养护管理,每天用水喷洒树干和树冠,三四天给土壤浇一次水,浇透水才能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待苗木适应土壤环境之后,要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浇水。当铁冬青植株生长出幼叶后,要进行肥水管理,按照壮苗少施的原则进行施肥,可以在早晚时段或者阴天使用2%~5%的复合肥水溶液进行喷洒,每30 d喷施一次。每年春季、夏季各施肥一次,并给每株铁冬青植株采用穴施的方法施用0.5~1.0 kg速效复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