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姝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城乡发展差距不断增大,城乡资源配置差距大。广大农村要想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有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共享经济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农业发展与共享经济融合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共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1]。因此,农业共享经济的含义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使农业的生产交换分配环节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使农业及相关产业减少生产成本、扩大生产利润,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模式[2]。
共享经济在中国得到飞速发展,变成了一个新兴的词汇。但是,这不代表任何与农业有关的物品都能进行社会共享。只有使用频率高、价值高的物品能用来共享,除此之外都是不适合进行共享的。
土地作为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但基于我国的国情,很多土地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农村一些劳动力外出谋生,家中闲置大量土地;一部分家庭由于疾病、年龄等问题无法耕种土地,导致大量土地闲置。将共享经济模式引入农村,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土地信息,将有技术、有经验、有资本的土地需要者吸引过来,集中流转、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业集中化、规模化经营,避免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增加农户的生产收益[3]。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农忙时间有时间差。因此,可以将农机拥有者的供给信息和农民的需求信息进行匹配,减少农机非农忙时期的闲置率,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减少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减轻劳动者的负担,实现生产利润最大化。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物流运输业和仓储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相关从业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物流与仓库信息,供需双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匹配,可以合理选择距离,将产品匹配度较高的资源进行运输和存储,减少仓库的闲置率,减少低效运输,减少仓储和运输成本,实现资源高效配置[4]。
国家一直注重扶持农村发展,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科技支持,但是效果不太理想。通过共享经济,农业专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农民传授农业知识,农民也可以将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向专家咨询,提高农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5]。
首先,农业共享经济依托互联网的发展,更新发展日新月异,我国法律更新相对较慢,因此农业共享经济与政策法规不相适应。其次,网络是一个跨时间、跨地域的新兴事物,导致农业共享经济也存在跨时间、跨地域的特性,对于界定农业共享经济存在困难,监管方面也存在着难度。
农业共享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共享资源、共享信息。首先,共享信息是否真实有效,需要仔细甄别。其次,农民本身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甄别信息能力较弱,易上当受骗。最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管理难度大,数据信息甄别量大,因此投入的成本较大,对于平台的运营和发展是一个挑战。
我国农民的年龄层次偏大,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度、接受度不够,使得农业共享经济的影响面较小。所以,即使有共享信息,他们也不懂得分享信息和获得信息,如何让共享经济真正运用于生活中,惠及普通的农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要给相关经营主体适当放权,不能管得过严过死,不利于农业共享经济的发展。另外,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政府的作用,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避免过度竞争、市场混乱,切实维护农业共享经济有序发展[6]。
由于农民群体年龄层次偏大,学习难度较大、积极性不高。因此,村委会、基层干部应发挥作用,宣传发展农业共享经济的优势,使农民主观上愿意接受农业共享经济。提高举办互联网应用展示培训,引导和鼓励农民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农民的信息供给能力、传输能力、获取能力[7]。同时,政府在多方面给予扶持,带动农村共享经济的发展。
通过整合闲置荒废的土地、农房、山地、林地资源,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共享农场”和“共享农舍”。使用者可以通过产品认养、托管代种、自行耕种、房屋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场的管理,分享农场的经营成果,享受农村传统民俗和文化[8]。将农业与服务业结合起来既能增加农业收入,又能促进农村振兴。通过这些新模式使共享农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农业共享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农业共享经济是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的,需要大家认清发展过程中的利与弊,发扬优点,克服困难,助推农业共享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