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强调:“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兴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要内容,成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是通过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将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业等渗透交叉,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跨界融合、要素跨界流动、资源集约配置、联农带农紧密的经营方式。《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引入农业全产业链融合理念,提出“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是从现代种养、加工流通、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休闲旅游和健康养生等全产业链融合角度,集群成链,全链统筹,构建全程质量监管体系,助力质量兴农。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应重点抓好以下措施。
第一,培育经营主体带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助力质量兴农。《规划》要求到2022年规模以上食用农产品加工企业自建及订单拥有率达到65%,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低碳低耗循化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为此,必须积极培育融合主体。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壮大融合骨干力量。扶持一批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村产业融合体,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一起闯市场、提质量、创品牌,把就业岗位留在农村、增值收益留给农民。二是发展农民合作社增加融合主体。培育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探索发展公司化合作社,支持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联合向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和电子商务拓展,以自营或者与龙头企业联营,扩品种、提质量、创品牌,让农户分享更多增值收益。三是构建产业化联合体扩大融合范围。支持发展行政区域范围大型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发展产业园区内中型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发展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组成小型产业化联合体,发挥各主体优势,提高农户参与度,以联合体的方式提升产品质量。
第二,打造平台载体推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助力质量兴农。《规划》要求,依托现有农产品加工聚集区、产业园、工业园,打造升级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先导区建设。为此,必须打造融合载体。一是建设产业园区推进融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设施和装备等向园区聚集,建设一批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的产业融合示范园,认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二是建设农业产业强镇推进融合。立足镇(乡)产业基础,创建一批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的经济圈,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三是打造产业集群推进融合。支持各地发展乡村产业园,催生一批名企、名品、名家,打造一批小众类、中高端、精致化的乡村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和园区,成为乡村各类市场主体降低成本、抱团发展、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形成百亿级产业融合集群,共促产城融合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第三,培育创新创业动能推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助力质量兴农。《规划》要求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培育百县千乡万名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建设300个国家农业存创新创业园区(基地)。为此,必须培育创新创业动能。一是培育创新创业群体扩大融合新生力量。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和本乡“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到乡村创新创业,支持返乡农民工到县城和中心镇就业创业。二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强化融合新的支撑。举办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宣传推介创新创业带头人、优秀乡村企业家典型和典型县。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和实训孵化基地,努力营造激情涌现、活力迸发的氛围,共促农村产业融合。
第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带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助力质量兴农。《规划》指出,推动科技、教育、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共享农庄、体验农场、创意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等新业态。为此,必须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一是做亮乡土特色产业拓展融合空间。发展区域特色鲜明的小宗类、多样化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和林特花卉苗木等特色种养。发掘一批农村匠人、剪纸工、年画工等能工巧匠,创响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品牌。二是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通融合结点。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建设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好的精深加工基地,建成一批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指导推介百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连前端。三是打造休闲旅游精品丰富融合业态。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等休闲旅游景点,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旅游精品,强化创新创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让消费者养眼洗肺、开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