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宗昆
(洪湖市峰口镇人民政府,湖北 洪湖 433200)
①基层村、社区党组织涣散,干部年龄老化严重,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慢,落实上级政策有偏差。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村、社区两委自2018年换届以来,现有22个行政村、4个社区,共计152名干部。其中,大专学历仅4人,高中学历(含中专)57人,初中及以下学历达91人,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此外,村干部年龄普遍较大,干部平均年龄51岁;基层村书记服务群众意识不强,领头雁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基层村副职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
②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负债情况较普遍。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萧条化严重,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空壳村、空心村、三留守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现象普遍。以峰口镇为例,22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的仅8个村,部分村集体经济为零甚至负债。村级收入基本靠集体土地承包,但集体土地少、承包期长,寅吃卯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事业举步维艰。
③乡村建设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大多数村普遍没有村庄规划,没有明确的主导产业,乱建、乱垦、乱种现象较严重。以峰口镇为例,城镇建成区达5 km2,体量较大,仅集镇人口5.3万,街面商铺林立、流动人口较多,私搭乱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靠现象普遍,小产权房遗留问题亟待处理。加之城管执法队伍力量有限、素质不高,管理混乱无序、违规违法建设行为屡禁不止。此外,农村私人建房失控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城镇形象品味和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④基层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整治、河湖治理、平安创建等参与意识不高,存在“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现象。美丽乡村建设多依赖政府和部门资金,缺乏内生动力,自我造血功能不足,社会资本和民间组织参与和带动力不强。
⑤乡村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淡薄,不同程度地存在宗族势力、黑恶势力及黄赌毒等现象。
规划是地方建设发展的龙头。乡村治理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谋划好脱贫攻坚规划、产业规划、村级集体发展规划。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治理要先考虑乡村经济发展,明确产业定位。以峰口镇为例,基于峰口镇城镇人口和对外交通环境的变化,2017年启动了《峰口镇总体规划(2017—2030)》修编工作,委托广东建筑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对峰口镇总体规划进行新一轮修编。新的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峰口镇交通区位、商贸特色和历史人文等优势,抓住省道仙洪公路改线的有利时机,将集镇规划区东扩3 km2,同时与武汉上市企业美好集团接洽,经多次论证研讨,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峰口新区,拟将峰口镇建设成为产城融合、功能配套完善、彰显商贸服务特色、生态宜居养老的市域副中心城镇。
乡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通过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壮大集体经济等措施,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以峰口镇为例,抓基础,强责任,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
2.2.1 强化阵地建设。2018年,峰口镇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3个,改扩建2个,全部进行规范化布置。
2.2.2 严格党员发展。积极发展培养党员15名;开展党员发展专项检查,排查党员92人,整改问题10个,对2位不符合入党条件的党员予以除名处理。
2.2.3 狠抓队伍管理。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不定期明察暗访,发布绩效考核记载情况通报4次,值班坐班通报4次,提升干部纪律观念。
2.2.4 完成“两委”换届。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述职、大比武、大调研”活动,顺利推进换届工作,除市派书记外,全部实行一肩挑。支部书记调整16人,调整率61.54%。
2.2.5 深化“两新”组织建设。集中排查“两新”组织,撤销2个企业联合党支部,选派14名干部担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2.3.1 加大政府资金用于基层基础建设、生态环保和社会民生事业方面的投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视察湖北省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生态环保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拆违治乱、河湖长制责任落实、环保治污、创森绿化、厕所革命、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畜禽养殖场关停等工作,不断为城乡群众提供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以峰口镇为例,镇政府每年花费180万元聘请保洁公司统一清扫清运集镇生活垃圾;2017年争取资金150万元,分别在镇东、镇西新建2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集镇生活垃圾统一运往新堤城区,解决集镇垃圾遍地、臭味扰民难题;大力开展拆违治乱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镇村共清理乱堆乱放2 000余处、1 819 t,公路硬化11 000 m,拆除各种违章构筑物27 912.7 m2,其中危旧房和空心房315间、面积17 687.7 m2,旱厕366间、面积2 987 m2,棚亭267个、面积5 938 m2,拆除围墙2 600 m、面积1 300 m2。镇政府每年投入近50万元,通过社会外包模式对6条全长68.85 km的市级河流进行管护,大部分村基本实现绿化、硬化和美化。
2.3.2 群众参与、共建共享,是乡村治理的关键。乡村治理要注重广泛发动群众,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以峰口镇为例,在镇域河湖长制责任落实方面,各村创新工作举措。例如,林沟村把河道清障工作作为防汛任务下达到农户,按河长段面每人10 m标准,每户出一名劳力共摊派劳力100余人;继美村实行责任田与河道清障挂钩,将清障河长按每667 m2负担系数1.2 m分解到户;直岭村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投入资金1.48万元对村里全长3 700 m直岭河按4元/m的标准完成清除任务;陈赵村、范湖村和继美垸村筹资12万元,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对范湖灌渠、中府河、万家坝河进行打捞作业;刘家河村将河道管护承包给承包方,村委会每年拿出6 000元资金与考核标准挂钩给承包者兑现,创造性地完成了所辖段面洗河清障任务,健全了河岸共治的长效机制。
2.3.3 注重发挥民间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经营,发展规模种植。2018年,洪湖市政府2018年与武汉市一家上市公司美好集团合作,投资80亿元拟在洪湖市投资建设“双水双绿”(绿色水稻、绿色水产)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从事生态种养、农产品收购批发与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高效农业生产经营。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重大课题《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张利庠教授,结合峰口镇的资源禀赋,为乡村振兴定位。确定以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水稻和水产,开展虾稻共作,实行“一稻两虾”“一水两用”的种养,结合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将虾稻产业同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等相结合,发展“双水双绿”产业。全镇大力发展莲藕产业、菱角产业、水上花卉、蔬菜产业和油菜基地等健康高端休闲食品产业,利用峰口镇人口和区域优势,打造娱乐休闲、星级酒店、健康养老和美食文化。同时,注重发挥城镇发展及特色产业对农业农村的吸收辐射和带动效应,与上市公司美好集团合作,对0.33万hm2农田进行流转,建成双水双绿产业基地,充分彰显了峰口镇农业产业化大镇的风采。
2.3.4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税,发展总部经济,培植税源,拓展财税征收渠道。2018年峰口镇完成财政税收2 900万元,超计划完成全年任务,地区生产总值达23.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5.8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10亿元,为乡村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2.4.1 强化对乡村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的法律约束,依法行使职权,依法依规处理事务,依法加强对村务治理的指导、对农村各类问题的预防和监管。针对乡村干部群众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创新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开展专题法治教育培训,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基层司法、法律监督等法治实践活动,提高乡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
2.4.2 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创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教育引导、文化熏陶、舆论宣传相结合,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积极开展村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推进农村“道德讲堂”建设,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以峰口镇为例,基于峰口镇人文资源特色,先后被授予“全国楹联文化镇”、湖北省“中华诗词之乡”称号,塘嘴村被命名为“中国楹联文化村”。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虾闹鲇”为原型创作的舞蹈,屡次登上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大型文艺汇演,并被中央电视台录制拍摄播出。精神文明创建异彩纷呈,极大地丰富了干部群众的业余生活。
2.4.3 不断推进乡村基层组织治理方式创新。把乡村治理和服务群众有机结合,通过公开栏、召开会议、广播喇叭等形式,随时公开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制定村规民约,积极探索村民理事会、恳谈会等协商形式,完善村民自我管理。深化信访矛盾公开听证制度,把普法教育融入矛盾化解全过程,让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成为行为准则和自觉习惯。
构建峰口镇乡村治理新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模式。既要谋划好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又要整顿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措并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