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东 胡继云
近些年,大量先进仪器及设备引入临床,加上技术支持,手术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1]。手术治疗中,科学合理的麻醉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是影响预后的一大因素[2]。关于腹部手术,麻醉选择的依据关键在于术中应激反应小、血流动力学稳定,特别是老年患者,耐受性差,麻醉风险系数高,需慎重[3]。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研究将96例患者分成2组,并在麻醉中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麻醉处理,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无手术禁忌证,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无精神病史、恶性呕吐史、药物过敏史,48 h内没有接受影响心血管的药物治疗以及阿片类药物,且无麻醉禁忌证[4],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愿意参与研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将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先就诊)和研究组(后就诊),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 (69.3±5.28)岁 ;体质量 48~73 kg,平均体质量 (56.30±5.31)kg。研究组患者中男29例,女 19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 (70.1±4.51)岁;体质量 45~77 kg,平均体质量 (56.10±6.97)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腹部手术,麻醉过程中对照组选用舒芬太尼,研究组选用瑞芬太尼。具体麻醉方法如下: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0.5 mg硫酸阿托品+0.1 g苯巴比妥钠,提前准备好所需的仪器设备,如氧气、面罩、气管导管以及急救药品等,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应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通过0.08 mg/kg咪唑安定+1 mg/kg丙泊酚予以诱导。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0.3 μg/kg舒芬太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1.0 μg/kg瑞芬太尼,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再使用0.1 mg/kg维库溴铵。手术操作过程中,根据循环监测以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对麻醉深度进行判断,并持续静脉注射麻醉药,分别为0.1~0.2 mg/(kg·min)瑞芬太尼(研究组)与0.08~0.1 mg/(kg·min)舒芬太尼(对照组),间隔40 min追加2 mg维库溴铵。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输注。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5 min(T3)、插管后10 min(T4)监测两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并组内比较。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多行多列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HR、SBP以及DBP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血压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同时间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苏醒及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HR、SBP以及DBP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HR、SBP以及DBP水平比较(±s)
注:对照组不同时间比较,P<0.05;1 mm Hg=0.133 kPa
研究组 T0 71.80±12.47 128.40±21.47 78.40±5.14 T1 67.90±11.38 111.20±14.29 70.10±6.35 T2 75.60±14.29 129.10±18.72 82.30±5.61 T3 84.20±16.32 124.30±16.28 85.20±7.42 T4 85.10±14.54 118.60±13.42 87.10±9.15对照组 T0 78.20±11.33 124.10±19.38 74.50±11.52 T1 57.10±15.63 92.30±11.48 52.40±14.28 T2 65.60±10.38 96.20±14.27 62.10±13.81 T3 70.30±14.81 121.90±12.45 85.20±16.17 T4 66.40±13.49 96.40±15.32 89.30±11.18
表2 两组患者苏醒及恢复情况比较(±s,min)
表2 两组患者苏醒及恢复情况比较(±s,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研究组 48 4.50±1.03a 6.70±2.15a 12.50±4.59a对照组 48 7.80±1.46 10.20±3.41 25.40±7.93 t 12.796 6.015 9.754 P 0.000 0.000 0.000
舒芬太尼是一种苯哌啶衍生物,结构及作用与芬太尼类似,属于强效麻醉性镇痛药,镇痛作用强度约为芬太尼的5~10 倍,剂量达 8 μg/kg 时便可达到深度麻醉效果,主要作用于μ受体,相比芬太尼,该药品起效较快,麻醉和换气抑制恢复亦较快[5,6]。舒芬太尼注射后起效快,经由脑等组织迅速分布至脂肪组织,终末消除t1/2约为2.5 h,血浆蛋白结合率可达92.5%,主要通过小肠及肝代谢,24 h内80%排出体外[7,8]。瑞芬太尼是一种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一般情况下,于人体内1 min左右便可迅速达到血-脑平衡,在组织及血液中迅速被水解,起效快,但维持时间较短[9]。瑞芬太尼可能引起恶心呕吐、骨骼肌强直、呼吸抑制、低血压以及心动过缓等现象,基于一定剂量范围内,其麻醉作用随着剂量增加而加强。瑞芬太尼静脉给药之后,一般1 min内便可达到有效浓度,而持续时间约 5~10 min[10,11]。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身体各项机能退化,脏器功能下降,对全身麻醉药的敏感性增加,加上代谢缓慢,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不够稳定,对麻醉具有较高的要求。虽然舒芬太尼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代谢时间长,反复注射后,容易蓄积。瑞芬太尼半衰期短,即使重复使用,也不会产生蓄积,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苏醒快,后遗症少,镇痛作用强,且应激反应控制良好,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便于手术操作[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血压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同时间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4.50±1.03)min、苏醒时间为(6.70±2.15)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12.50±4.59)min,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7.80±1.46)、(10.20±3.41)、(25.40±7.9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麻醉中,选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的效果比舒芬太尼更显著,建议在临床推广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