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润祥
经济形态不断发生转变,配合消费与物联网的演进风起云涌,压倒了纷纷扰扰的杂音,各种喧嚣的声音中,新的机遇正在产生。2018年12月22日,在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综合研判,预计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9%左右,消费贡献率在65%左右,有望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2018年1月-11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4%,占社零总额比重达18.2%。营造更优的网络消费环境,培育网络消费新增长点,是电商未来发展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
智慧消费为电商助力
智慧消费引入创新型保险为电商保驾护航。基于网络购物、制造商在线采购和在线供货等不同模式的电商场景,结合“互联网+保险”思维,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保险公司得以在保险场景、渠道、技术、数据、精算、风控等多个维度入手,快速和直观地了解用户的需求,通过内部严格的风控模型测算与流程优化,推出满足用户的服务体验与满意度口碑的创新险种。退货运费险、物流破损险、正品保证险、品质保证险四大险种是目前电商平台的主流险种。退换货保险、信用履约险、物流晚到险等均属于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保险,涉及服装鞋类、配饰箱包、居家日用、轮胎等类目,最主要针对的用户痛点是材质问题,品质保证险应运而生。它的保费极为低廉,大多数商品的保费不足一元钱,申请理赔、鉴定判责、理赔款支付等都可自动在线完成,无需保险工作人员上门核保核赔,这背后所依靠的正是在渠道、技术、数据等多个维度的手段应用。此外,为卖家提供信用保证,比如订单险,提升卖家的信用。为产品定价的可能变化提供保障。比如保价险,为商品促销期间的价格不高于之后一定期间内的价格提供保障。总之,通过保险为商品资质、质量、价格、物流和售后等各个环节提供保障,进一步释放互联网消费的需求。
智慧消费为新型电商支付业务助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支付变革将朝着支付媒介去现钞化、支付终端去PC化、支付机构去银行化、支付环节去时点化4个方向发展。通过云收款、云付款和云账户三大工具,以“支付+账户+场景”作为核心主线,以场景化策略做出差异化。为电商企业提供包括跨行支付、二维码支付、资金归集、代扣、积分管理、资金托管在内的专业化支付结算服务。云计算有力保障服务能力,它具备丰富计算资源、海量存储能力、高可靠高安全等技术。同时架构灵活便于服务创新,配合电商业务创新模式,通过智能化分析商户资源,更加深入掌握商户具体业务信息而非简单的交易流水,进而为商户提供“聚合收款+总分账户记账体系+智能路由付款+汇总资金增值+平台商户融资”全方位、一站式解决方案。
立码支付智能POS机,公众号支付API模式,SDK收银台、WEB收银台,应用场景线上支付,为商户提供覆盖主流支付渠道的全场景支付服务、支付方式。标准灵活支付接口,快速对接收银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和资金周转、管理解决方案。解决资金短缺、闲置资金升值等问题联动市场。灵活结算周期,提升资金周转效率,降低成本高效清结算。统一清结算接口,提升财务效率联动优势聚合支付。
智慧消费成为消费金融的新标配。最初,人们在电商平台购物通常是使用银行卡或信用卡进行支付。而随着分期乐、京东白条、蚂蚁花呗、天猫分期、蚂蚁借呗、现金贷等各种电商消费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人们的支付方式逐渐改变,消费金融俨然成为电商购物平台的新标配。比如,综合性电商购物可以选择蚂蚁花呗、天猫分期等;租房消费可以选择楼立方等;旅游消费可以选择京东旅游等。
2017年天猫双十一,花呗和余额宝的支付笔数占总交易笔数的47%;2018年京东“618”,白条交易额6小时超上一年“618”全天。
智慧消费发展新路径
智慧消费主力未来电商的发展路径。第一,进行简化性与普惠性发展。一是,进行简化性发展。电商消费金融要应对银行开展消费分期业务带来的冲击,就需要挖掘银行所没有的优势,化银行的劣势为自身的优势。众所周知,传统银行的手续繁多是其劣势之一。新媒体时代给消费者带来了高效率、精简化的生活享受,多数消费者享受到消费分期和小额借贷所带来的便利性与简化性,难以接受手续繁多的银行。比如,消费者如果要借助二手车贷款购买二手车,到银行办理业务需要填写很多资料,有时甚至还需要等待很长时间的审核才能拿到钱。面对手续繁多且等待时间长的银行,令一些消费者心灰意冷。但是电商消费金融没有如此多的繁杂工序,一些金融产品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快速放贷,及时满足消费者的借贷需求,这就是电商消费金融的简化性特点。未来,电商消费金融应在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性发展,以满足消费者的“快”需求。二是,进行普惠性发展。电商消费金融面向的是个体用户,具有覆盖性广的特点。因此,在其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深挖普惠金融领域,为农民、工人、流动人口、大学生等中低端用户群体服务。
第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一是,建设自动化的消费金融决策体系,包括设置消费个体数据收集、消费个体风险评估和监督、专家决策系统等板块。同时,制定风险控制责任、合规管理政策以及管理制度、原则、规程,实现对电商消费金融的全程风险管控。二是,建立消费者征信数据库。电商消费金融要加快构建消费者信息数据库,以网上消费者为主要构建对象,将消费者消费所留下的印记整合为消费信用数据,与调查取证所得的个人消费金融记录和人事档案等进行整合,以此建成征信数据库。三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风险控制和消费金融的融合发展。电商消费金融公司有必要加大力度开发和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消费金融服务积累的大量线上线下数据信息,利用这些数据信息进一步了解授信客户,从而加强对电商消费金融的信用风险管理,实现风险控制与消费金融的融合发展。
第三,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电商消费金融与银行重复授信的最大原因就是缺乏资源共享平台。以社交数据作为个人信用数据明显不实际,社交网络平台腾讯开发的金融产品“微粒贷”的失败就是很好的证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社交数据真假难辨,但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留下的购物消费记录、借贷记录等则是真实的,这些可作为个人信用数据的参考标准。电商平台应联合消费金融公司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电商平台购物消费记录和贷款记录的资源共享,同时,要与征信机构连接,实现对消费者消费和借贷的监督。目前,我国国内已经有一些电商消费金融公司与第三方征信机构建立联系,比如,苏宁金融的任性付已接入芝麻信用等。未来国内各电商消费金融公司应建立消费者信息平台,并实现与其他消费金融公司(包括银行创办的消费金融公司)、征信机构的联系和共享。
智慧消費是消费经济的一场变革,消费变革既是消费创新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迭代,是新需求和新技术的叠加,更是新时代对创新实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