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强 张世坤
冬前小麦若受到不良气候条件和人为栽培管理的影响,部分麦田会出现分蘖少、麦苗黄弱等生长不良现象,无法达到单株分蘖5~6个、三叶大蘖3个的壮苗要求,以弱苗状态进入越冬期。因此,加强小麦年后管理,促进弱苗转化升级,是确保小麦丰产丰收的关键。
一、冬前弱苗形成原因
1. 晚播弱苗
秋季降雨少,小麦播种期间土壤干旱,需造墒才能播种。由于水源和浇水器械的限制,导致造墒和播种进度不一,未能适时播种的地块,冬前小麦生长积温不足,个体苗弱,分蘖减少,群体数量不足,无法形成壮苗。
2. 干旱弱苗
秋季干旱无雨,水源不足,灌溉条件差,抢墒播种后底墒不足,或整地质量差,透风跑墒,導致麦田土壤水分不能满足小麦苗期生长的需要,影响麦苗正常生长发育,致使根系少而细,生长缓慢,老叶变黄干枯,叶色灰绿,心叶短小。
3. 板结弱苗
小麦播种后遇雨,或播种后浇蒙头水,土壤表皮出现板结,通透性差,小麦出苗受阻,根系细弱,次生根少,苗后不旺,分蘖减少,形成弱苗,影响壮苗形成。
4. 缺氮弱苗
秋种秸秆还田时,秸秆粉碎过长,旋地质量不好,土壤与秸秆混合不均匀。由于秸秆腐烂过程中需要吸收一定数量的氮素,小麦出苗后秸秆与麦苗争夺氮素而出现黄苗。有的黄苗点片发生,面积几平方米;有的面积稍大,十几平方米,形状不规则;个别地块秸秆还田质量太差,整个麦田出现黄苗。缺氮麦苗矮小直立,叶片失绿变黄,分蘖细弱而少。出现黄苗以后,若未及时补充氮肥,部分小苗弱苗和幼小分蘖逐渐枯死。
二、早春弱苗升级措施
1. 划锄镇压
早春划锄是提高麦田温度、保证麦田墒情、促进小麦早发快长的重要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还要进行镇压,采用先压后划的方法,以碾碎坷垃、破除板结、弥补裂缝,使经过冬季冻融疏松的土壤表土沉实,土壤与根系紧密结合,促进小麦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利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达到促根、壮蘖、早发苗的目的。划锄时间应紧抓“早”字,于早春土壤解冻后进行,早春第一次划锄要适当浅些,以防伤根和寒流冻害;以后随着气温升高,划锄逐渐加深,以利根系下扎。注意浇水或雨后要及时划锄。早春划锄要切实做到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
2. 因苗追肥
春季追肥是促进小麦弱苗升级的重要措施,应根据不同的麦田类型分类进行追肥:
亩茎数在45万以下的三类苗,追肥时间应在返青期至起身期,即从3月上旬开始至3月中旬结束,每亩施入尿素20~23千克,秋种磷钾肥不足的可适当增加磷钾肥,以增加春季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促进增产。
亩茎数50万~60万的二类苗,追肥时间应比壮苗适当提前,一般安排在3月中旬至4月初进行,即起身前期至拔节前期,肥量适当加大,每亩施入尿素22~25千克。
因秸秆还田不当造成黄苗的麦田,应在土壤融冻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重点是黄苗死苗区域,重施偏施氮肥,最好使用肥效快的碳酸氢铵,一般每亩施入55千克,没有碳酸氢铵的可每亩追施尿素20~30千克。
以上各类麦田追肥后需及时浇水,以促进肥效发挥。
3. 因地浇水
小麦出苗后至越冬前大部分地区没有降雨,越冬期间降水也很不均匀,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浇水:
干旱严重的麦田应早浇抗旱水,浇水时间掌握在日平均气温3℃以上的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5时进行。同时,把冻土层化开作为浇水的重要判断依据。如果没有等到冻土层化开就浇水,容易造成麦田积水、结冻、受寒,形成“冻托水”,容易导致麦苗生长停滞或长成延缓生育的“小老苗”。
土壤墒情尚可的麦田,可在小麦返青后至起身期浇水。
土壤墒情较好的麦田,可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结合追肥进行浇水。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浇水过早,地温下降,影响小麦返青和生长。
4. 化学除草
杂草不仅与小麦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还与小麦争夺光照,所以应及早防除麦田杂草,减少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促进麦苗快长、增加分蘖和麦苗由弱转壮,提高成穗率。当气温高于10℃时,抓紧时间喷施除草剂,对以播娘蒿、荠菜为主,有少量米瓦罐、麦家公、猪殃殃等杂草的麦田,每亩可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15%噻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20% 2甲4氯钠盐水剂150~200毫升进行防除。
5. 适时化控
由于弱苗麦田肥水促进措施应用较早,容易造成小麦基部第一、第二节间拉长,导致后期小麦倒伏。因此,对早春肥水措施应用较早的麦田,应在起身至拔节前,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或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30~40克,或25%甲哌鎓水剂15~20毫升,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预防小麦后期倒伏的发生。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宁津县农业局 邮编:25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