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2月19日文章,原题:中国一时不会超过美国 特朗普总统与中国的贸易战背后有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华盛顿许多人害怕中国的崛起会导致美国时代的终结。这种害怕实属过度,它本身会变成冲突的一个原因。
首先,当前中国带来的经济挑战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样严重。经济学家用“购买力平价”比较富裕水平,它也常被用来表明中国经济体早在2014年就大于美国。但这个指标不适合衡量国力。虽然许多经济学家预测中国最终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但估算的日期从2030年到2040年不等,而且也要看未来中国的增长率。
经济实力也不是地缘政治重要性的唯一衡量指标。中国在军力和软实力方面落后于美国。美国的军费是中国的3倍,虽然近年来中国军力不断增强,但密切关注军力平衡的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无力将美国排除在西太平洋之外。
另一种过度反应是认为随着国力增长,中国不会对其未参与建立的国际秩序做贡献。特朗普政府因此给中国贴上“修正主义国家”的标签。但这种看法夸大了“非我创造”问题。中国受益于1945年后的国际秩序,也对这个秩序做出诸多贡献。中国现在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第二大出资国,中国还积极参与同埃博拉疫情和气候变化有关的联合国倡议。与此同时,中国还大大受益于世界贸易组织等经济组织。
总的来说,从中国的行为看不出试图推翻自身从中受益的世界秩序的意思。相反,中国只是谋求扩大在该世界秩序的影响力。当然,随着中国国力增长,这种情况可能会变。换言之,对于中国操纵贸易体系和强制知识产权转让,肯定要采取反制措施,但过度担心会给自身带来伤害。
不过,中国国力的增长意味着美国式的自由世界秩序必然发生转变。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首先,明智的做法是摒弃“自由”和“美式”等说法,取而代之以一个“开放的国际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国现在或许不会取代美国,但随着中国、印度和其他经济体持续增长,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必然缩小。另外,美国的领导作用固然重要,但解决跨国问题有赖于合作。只从美国对别国行使权力的角度考虑显然不够。我们必须开始从用权力实现共同目标的角度考虑,这就意味着分享权力。▲
(作者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约瑟夫·奈,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