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洋
(康平县农业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康平县扶贫中心)方家镇农业区域站,辽宁 康平 110500)
玉米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南北方多数区域都能进行种植。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产量,需要在玉米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面加大力度,进而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收入。
在玉米选种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环境特征及土壤特征来选择。确定玉米品种后,需要针对种子进行筛选,剔除其中一些发霉或不够饱满的种子。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玉米种子虽然不能完全保证全部都为优质种子,但是许多种子都是经过处理的,因此挑选之后即可进行播种。若是自留种,那么就必须经过晾晒和杀菌处理,并且在种子表面涂抹粉锈宁,从而降低玉米病害和虫害的发生概率。处理好这些事宜后,需要选择合理的时间进行播种。
玉米的产量往往与种植时间有直接关系,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在种植之前根据当地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来选择合理的种植时间。比如,在南方多个地区每年3—4 月、6—7 月种植较为适宜,而北方等地区则最好在春季进行播种。在播种过程中,需要管理好玉米的种植间距,保证每株玉米都有充足的生长空间。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浸泡、催芽、包衣处理,通过这些处理能进一步确保玉米种的出芽率,并且方便之后的管理工作。具体来说,在播种之前四五天,将种子浸泡1 d,将浸泡的玉米种捞出晾晒3 d左右,之后利用种衣剂进行包衣。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利用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方式能促进玉米生长,补充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一般施肥时主要施加氮磷钾肥,施肥过程中必须根据土壤的实际状况及玉米的生长情况来确定肥料的使用量,并且控制好氮肥和钾肥的使用比例,进一步保证玉米能快速生长,提高玉米的产量。
玉米黑粉病又被称为瘤黑粉病,为有效预防该病害,可以在选种阶段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玉米种,降低或避免黑粉病的发生。通常,耐寒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都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马齿形玉米以及其他早熟玉米种或晚熟玉米种等也具有一定抗病能力。同时,需要加强治理玉米螟等害虫,避免玉米出现伤口导致黑粉病的发生。此外,在病瘤破裂之前及时割掉也能避免黑粉病的产生。玉米收获完毕后必须清理田间留存的病残玉米或秸秆,并将土壤进行深翻。施肥过程中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在旱季和雨季需要做好灌溉和排水工作,玉米抽穗前需要进行合理灌溉,通过这些方式来避免玉米黑粉病的产生[1]。
黑穗病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玉米感染黑穗病后,穗部会呈黑粉状,并降低其产量。防治黑穗病时,可以选择抗病品种,并且种植之前对种子进行一定的抗病处理。比如,利用多菌灵、克百威进行杀菌处理,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好药物的使用量,避免配比不合理对玉米种造成损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选择最为合理的种植时间,保证温度和湿度均适宜玉米种的生长。若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幼苗期出现病害,需要立刻进行处理,并且控制好虫害,避免虫害引起黑穗病和其他玉米病害,进而提高玉米产量。
预防青枯病的最佳方式是在选种阶段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并且需要利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另外,通过合理施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降低青枯病发生概率。一旦感染青枯病,可以利用25%叶枯灵和瑞毒霉粉剂600 倍液混合喷洒进行防治[2]。若是出现少量患青枯病的玉米,则可以利用多菌灵500倍进行浇灌,效果比较显著。
在治理玉米螟时,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是药物治理。在进行药物治理时,需要结合该地区玉米种植的特征及虫害危害程度进行用药。如果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染病,那么可以利用1.5%辛硫磷颗粒剂进行治理,或者利用3%呋喃丹颗粒剂30 kg/hm2进行大范围灌溉。
玉米蚜虫的繁殖能力较强,并且长满杂草的田地很难进行治理,从而造成玉米产量降低。玉米蚜虫会导致玉米的生长受到限制,并且玉米叶会逐渐发红,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玉米枯死。玉米蚜虫不但会导致玉米产量降低,而且会携带大量的病毒,因此消灭玉米蚜虫是至关重要的。为有效防治玉米蚜虫,需要清理田间杂草,并利用50%敌敌畏1 000倍液进行灌溉,以此来杀灭玉米蚜虫。
为了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必须针对玉米的种植进行有效管理,在选种、播种、施肥等方面提高重视度,保证玉米能快速生长。同时,需要针对玉米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病害和虫害加强防治,保证玉米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