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兴安
(金寨县吴家店镇林业工作站,安徽 金寨 237000)
油茶树在我国已有2 300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南、江西、广西和贵州等省区,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有“东方橄榄树”之称。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油茶种植技术,不仅协调了我国的粮油供需,保障粮油安全,而且有效改善了各地的生态环境,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金寨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地处皖西延边,是安徽省境内面积最大的资源大县,总面积3 184 km2,在油茶丰产林的栽培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金寨县应利用该优势,响应政府发展油茶产业的号召,致力脱贫攻坚,造福百姓[1]。
油茶树的适应能力很强,在丘陵地段、岗坡均可种植。金寨县发展油茶丰产林应选择海拔600 m以下、坡度为15°~35°、有良好的排水功能的地段,同时要有充足的光照。坡度不宜过陡,地势也不宜过于平坦,坡度过缓则易形成渍害。
应保障土壤湿润、松软、肥沃,要保证土壤的保水性,选择板岩、变质岩等土层厚度超过80 cm的呈酸性的红壤或者红棕壤较为适宜。
整地分为全垦、条垦和穴垦3种。在平缓的坡地建园可以采用全垦方式,一般是在8月或者9月进行机耕,深翻大约30 cm,注意清除树根、石块等杂物,再暴晒土壤,11月左右耙平挖穴[2]。条垦外高内低,带宽2 cm左右,按照株距挖穴。穴垦的种植密度与全垦基本相同,更加适用于小规模茶林,适用于坡度较大的地势。
油茶的种植密度不可以一概而论,主要是根据地势条件和油茶的品种决定。地势较为平坦且土壤肥沃,可以采用2 m×3 m的种植密度;如果坡度较大、土壤肥力较为贫瘠,则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密植。采用2 m×3 m的种植密度,可以在油茶的种植初期,在树苗的间隙中插播其他较矮小的植物,要求是不能挡风遮阳,且必须为油茶苗留足1 m×1 m的生长空间。
适合金寨县栽培的油茶品种有长林4号、18号、40号、53号优系的多个分类。选择育苗应严格经过筛选鉴定,要注重因地制宜,选择地理环境相似、地理距离相近的高产优质品种。
油茶丰产林的种植规模一定要拒绝单一,可以引进5个品系以上的幼苗进行搭配种植,筛选时要严格,一年生幼苗苗高要在10 cm以上,二年生幼苗苗高要控制在18 cm以上,保证幼苗品种优良、健康优质。
油茶树苗栽种的时间一般选择在10月至第2年3月,要求土壤湿润、雨水丰沛,栽种当天要选择阴雨天气。栽种时要时刻注意树苗根部保湿,不可以被风干,运输后要做好检查。如果工作量大而短时间内无法入土时需要进行假植,将油茶树苗的根部均匀涂抹泥浆[3]。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计划栽种面积较大,应做好规划,分批运输油茶树苗,每一批树苗不能种植超过3 d,否则会影响其成活。种植后要浇透水分,并且注意定期补水。
油茶树苗幼年阶段的养护管理十分关键,如果在幼年阶段营养等没有达到标准,树苗会提前进入老年期,严重影响产量。
一般一年除草2次,第1次是5—6月,第2次是8—9月,在除草期间松土一般控制在5 cm之内,第1年较浅,后期每年加深,要求务必要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枝。在油茶成年之后,可以每3年进行一次复垦,深度在24 cm左右,一定要注意不能伤根。
可以在油茶种植初期,在树苗的间隙中插播其他较矮小的植物,要求是不能挡风遮阳,且必须为油茶苗留足1 m×1 m的生长空间。
油茶树苗需要温暖潮湿的环境,需要保证水分充足,夏季高温要注重保苗,5月可以覆盖地膜保湿抗旱,并且要及时灌溉。施肥一般是在5、10、12月各进行一次,要注重绿色环保健康,以有机肥为主。
在油茶幼苗的培育期间,林相是丰产的关键,幼苗的分群结构是否合理要以林相是否整齐作为重要的指标,如果林相整齐,则幼苗的密度适中,分布均匀,通风、保湿、日晒都可以保证。一旦林相不整齐,会降低各项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光能的浪费,会严重影响油茶树苗的健康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在培育期间,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来人工干预,遇到极端天气或者油茶幼苗质量不均匀等情况,要手动筛检,去除劣质幼苗,同时要注意补充优质幼苗。要科学育苗,树立培育体系,学习先进的育苗技术,培育整齐林相。
一是要定期排查,掌握幼苗整体情况,将病虫害隐患率降至最低。二是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找出原因,采取防治措施。三是提高树苗抗病能力,在病虫害发病初期加强管理、积极预防。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发展本木油料,推进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并且要重视山区的整体综合开发。2018年,金寨县开展产业脱贫发展油茶0.467万余hm2,保障粮油食品安全,促进村民增产增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