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中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2-21 13:59:48尹梦鸽
乡村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融资资金农业

尹梦鸽

(洛阳农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洛阳 471026)

在我国传统农业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在农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政策性资金不充足、农业资金流动性不通畅等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对农业综合开发产生了很大的制约,这也反映出我国农业发展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国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农业融资机制,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通过资金流动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1 农业综合开发的优势

1.1 规模经济

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综合农业开发,结合当地农业发展优势,将生产经营与规模经济结合起来,防止因生产活动的分散化而降低农业生产效率。这也需要对当地农业发展优势进行科学评估,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适合本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项目,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农业生产方式,才能在农业发展中实现农业产值最大化。

1.2 资金优势

农业综合开发是以农业项目为投资内容,通过不同经济体按一定的比例投入资金,根据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收益分配。在这个过程中,资金的来源有中央扶持资金、地方财政投入、商业贷款等,均为农业项目经营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有效的资金投入,可以使农业综合开发活动根据投资比例要求划分使用,为农业综合开发的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1]。

1.3 综合性强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具有综合性强的优势。其不仅可以加强对农业优势项目的开发,还可以提升生产基地的生产力,甚至可以合理运用深山、荒地等土壤资源,提高产出效益,进一步推动整个农业综合项目的开发水平。同时,农业综合开发可以不断优化项目内容,围绕整个农业开展项目实现生产收益最大化、最优化,同时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配合,提高整个综合开发活动的开发质量。通过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生产要素,充分利用资金、技术、劳动力激发农业综合开发活力。

2 农业综合开发中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农业综合开发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经营实体仍然需要面对融资困难和融资费用过高等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融资渠道较少、贷款额度偏低、利率过高、期限设计不合理、融资产品和服务跟不上时代发展以及风控体系仍存在不足等。

2.1 相应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近年来,虽然农业相关金融机构增加了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并推出了各种信贷产品,但大部分金融产品的设计初衷仍然是为传统农业发展而设计的,其额度都比较低。而农业综合开发初期所需投入较大,对于从事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的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和个人而言,远远无法满足其资金所需。另外,农业综合开发所需投入资金周期较长,而金融机构对资金的用途与时效的严格控制显然无法达到农业综合开发企业的要求[2]。

2.2 融资担保面临制度瓶颈

金融机构的贷款一般要求贷方必须提供与所需资金相应的担保,通常采用货物抵押担保来降低金融风险。而对于农业综合开发企业而言,其所拥有的抵押权更多的是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还有部分农业机械和农用物资等物权。但由于这些权益在融资时缺乏相应的政策和制度给予认同与肯定,所以这些产权与物权无法得到相应的抵押价值。首先,土地收益抵押缺乏相应的科学评估和评估体系的认可。其次,农业机械和农业物资又没有相应交易市场对其价值给予认可,其流动性较差也导致其在融资中的价值不被认可。再者,因我国相关土地制度和政策的限制,农业综合开发企业虽然可以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并未赋予土地转让抵押和担保权。

2.3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发达国家农业经营规模较大,农业生产科技水平高,农业机械化已经得到普及,加之政府对农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这些都使其农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而中国对农业实体的财政支持明显不足。第一,目标方面。农业实体可得到的资金支持相对较少,大多数支持资金仍然是针对传统农业。虽然多年来资金综合利用效率一直不理想,与国家政策要求有较大差距,但由于政策惯性及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多年来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整。第二,支持量小。传统农业的财政资金需求普遍较小,且呈分散状态,使得农业资金利用效率较低。第三,资金支持方法与农业的需求不匹配。大多数支持资金以补贴、低息、贴息的形式发放。对于在生产开始时面临巨大财务压力的农业综合开发实体而言,这显然不够及时。以常见的贴息为例,其前提条件是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才可以享受贴息待遇,但现实是农业综合开发实体根本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取所需的贷款,贴息也就无从谈起[3]。

3 农业综合开发融资策略

3.1 完善市场机制的融资功能

完善农业金融支持体系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为了促进农业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的融资功能。通过研究发现,完善市场机制的融资功能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在农业综合开发实体的融资中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的重要作用。在中国的农业融资结构中,农业发展银行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融资机构。但是,由于发放农业贷款产生的利润低,农业发展银行减少了相关农业贷款的比例。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重新定义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发展范围,积极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制度。积极探索农业相关抵押、担保制度,实现农业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综合开业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第二,建立农业产业股份制,增强市场融资能力。积极实施股份制改革,拓展农业综合开发的融资渠道,缓解农业开发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压力。

3.2 拓宽农业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农业综合开发的融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我国应扩大农业融资渠道,完善农业融资机制,充分利用外资进入农业综合开发。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应以区域差异和区域资源差异为基础,积极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不同融资政策,同时加强外资融资政策的引导,推动外资在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另外,依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引导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应该指出的是,在引进外资时,应尽可能避免国际商业贷款,同时要进行必要的风险防范规划。可以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积极引进各种证券资本参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保持证券市场的创新能力,不断引入和创新融资工具,从而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持续的融资保障,推动农业综合开发的顺利、可持续发展。

3.3 制定优惠政策,增强农业综合开发的吸引力

针对农业综合开发中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政府政策导向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政府应着眼于农业发展融资现状,制定和实施相关优惠政策,从而为农业综合开发融资提供便利。例如,对于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和低利润的项目,政府可以采用融资补贴和贷款利息补贴来吸引社会融资;对于风险较高的经营性融资项目,政府可以在建设初期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或者由政府融资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和保存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实施减税和轻税政策。同时,对现代农业股份制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如股份制企业可以在其初始阶段给予一段时间的优惠的贷款利率。通过优惠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农业融资环境,增加对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的吸引力,更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农业融资体系,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4 结语

农业综合开发是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的一种新型发展方式。与过去主要依靠人力投入的传统农村生产模式相比,农业综合开发具有良好的规模优势、先进的生产与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益。但是,在融资方面,农业综合开发需要较多的资金支持,其效益产生周期较长,资金利用优势不明显。而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经济,需要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给予充分的关注,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差异化的资金引导,实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融资资金农业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 07:47:40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