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治技术

2019-02-21 11:53
乡村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赤霉病生物防治

陈 英

(凤阳县府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安徽 凤阳 233100)

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是麦类作物上典型的气候病害。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势头不断上升。美国是小麦的主要生产国家,每年都会有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对小麦的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近年来,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和各类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小麦赤霉病,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使种植者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有效减轻经济损失,提高小麦产量,需要有效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

1 小麦赤霉病的综合危害

赤霉病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主要发病部位为小麦的苗、穗、茎基、秆等。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幼苗期引起苗腐,生长中期引起秆腐和穗腐。穗腐症状主要是病菌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浸入,到灌浆至乳熟期显现症状,小麦成熟后形成灾害[2]。在流行期,小麦赤霉病会使小麦产量减少55%左右,对种植者造成一定的经济影响。不仅如此,小麦赤霉病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小麦赤霉病发病的过程中会产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为主的真菌毒素,人们食用病小麦后会引起中毒,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等,严重时还会造成大出血而影响人们的生育能力和免疫能力。另外,DON的毒性较强,而且毒性持续性较强,具有传递性,极易造成动物急性中毒,主要的症状为食欲减退、反应迟钝、呕吐等。

2 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

赤霉病是真菌病害,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如苗、穗、茎基、秆等部位均会出现病症。但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主要侵染穗部,症状是穗腐,一般在扬花后8 d左右出现,发病盛期一般为乳熟期至成熟期。发病初期,小穗颖壳上会出现水渍状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散到整个小穗。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的基部或颖片合缝处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空气干燥时,病穗枯白,不产生霉层。红色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黑色颗粒是病菌的子囊壳。

3 小麦赤霉病发病条件

病原以菌丝和子囊壳的形式存在于残秆及其他植物体上进行越冬[3]。受气候的影响,在收麦或扬花期出现阴雨连绵、潮湿多雾天气,极易造成小麦赤霉病。另外,栽培管理不当、病残体大量留于田间或者过量偏施氮肥造成小麦密度过大、麦苗贪青徒长易倒伏的地块,一旦条件适宜,易导致发病。

4 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措施

首先,深耕灭茬是避免小麦赤霉病发生的主要途径。小麦收割后,有效清除秸秆,进行深耕,避免在二次耕种过程中出现小麦赤霉病[4]。其次,在小麦赤霉病多发地区可有效选择种植优良的抗病品种,提高小麦的产量。再次,播种时间的确定应考虑避开小麦赤霉病的频发期,控制好小麦的播种量,合理进行密植,确保田间通风性和透光性良好,形成抑制小麦赤霉病发生的环境。最后,在日常施肥过程中要确保施足肥料,有效增加磷肥和钾肥的施加量,减少氮肥的使用量,有效促进麦株健康生长。

4.2 化学防治措施

现如今,化学防治措施是小麦赤霉病的主要防治手段,该措施效果较好、见效快。但是,在施药过程中要对用药量和施药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小麦扬花期是有效施药的最佳时期,可有效选择50%多菌灵1 000倍液或70%甲基拖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通常,可根据小麦的扬花率进行药剂的选择,扬花率在15%左右时进行第1次喷药。在有效喷射的过程中对准小麦的穗部和上部叶片进行喷药。喷药后若遇到雨天,要进行二次喷药,以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

4.3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能有效弥补传统防治措施的不足。相关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30210和荧光假单细胞杆菌MKB158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浅黄隐球酵母OH182.9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放线菌以链霉菌为主,链霉菌的应用能有效抑制小麦赤霉菌的发病。通过对各类菌体的研究发现,在有效的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技术能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提高小麦的产量。

5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的发展前景

目前,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工作中,较为常用的防治手段是化学防治措施。在小麦赤霉病多发期及时喷雾化学药剂,可获得较为显著的防治成效。但是,由于化学防治药剂性质单一,小麦赤霉病病菌在一定条件下极易产生抗药性。加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常用的化学防治药剂的防治效果明显降低。鉴于此,农民便继续增加化学药剂的使用量,致使小麦赤霉病菌对化学药剂的抗药能力增强,从而对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5]。因此,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在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中有重要的作用。现代生物学的有效发展,能定向对植物病菌进行遗传改造,如将拮抗性较强的菌基因转移到寄生植物的微生物中,可以将其作为生物防治技术工作中的主要研究点。但这仅仅是对菌类的研究,要想全面开展防治工作,就必须加强其他方面的研究,有效引进成本较低、能与化学抗菌方法相适应的办法,增强小麦的抵抗力,提高小麦的总产量。

6 结语

在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中,需要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及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进行有效控制,这对提高小麦的产量和种植者的经济收入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赤霉病生物防治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分析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