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陆春 姚高乾 安曈昕
(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2.澜沧县糯扎渡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 澜沧 665614;3.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水稻高产创建是近几年国家为确保粮食安全而出台实施的惠农措施。发展水稻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保证粮食安全。水稻高产高效绿色创建项目是示范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技术模式,推进水稻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1]。
水稻是澜沧县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澜沧县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澜沧县领导以水稻为突破口,结合扶贫攻坚、“三农”工作、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培植及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的工作重心,以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为特色产业之一,促进水稻增产增收,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夯实农业。
2018年,澜沧县对于水稻示范高产高效绿色创建项目投入资金,即示范农户补贴费(包括种子、复合肥、农药、技术培训与印发技术资料)共计20万元。
澜沧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气温20.2℃,年均降雨量1 307.2 mm,年均蒸发量1 074.3 mm,相对湿度82%,属亚热带综合立体气候。热区面积占澜沧县总面积的44%,气温高,热量足。优良的气候条件为水稻高产高效绿色创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先决条件。
2018年,糯扎渡镇在落水洞村建立高产高效绿色创建项目示范样板23.33 hm2,联系示范农户123户,其示范推广主导品种有金优321和宜香3005等良种;在窑房坝村建立冷凉山区优质水稻直播示范样板6.67 hm2,联系示范农户19户,示范推广主导品种有楚粳37号和滇禾优34等。
首先,中稻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8年9月27日,农业和科学技术局下属部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组对糯扎渡镇落水洞村进行测产验收,667 m2产量484.0 kg。其次,冷凉山区优质水稻直播示范活动也取得了成功。2018年10月16日,农业和科学技术局下属部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组对糯扎渡镇窑房坝村进行测产验收,667 m2产量447.2 kg。
中稻创建活动和冷凉山区优质水稻直播示范活动的成功示范为澜沧县糯扎渡片区水稻高产高效绿色创建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将来向全县推广高产高效创建活动作了充分的准备。
澜沧县地形复杂,降水分配不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如水库、沟渠少,水利条件差,在澜沧县明显的干湿季气候条件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的显著变化,造成各种灾害如虫害、鼠害、干旱和洪涝等频繁发生,虽然采取了一些简易措施,但也是杯水车薪。所以,在风调雨顺的季节收入较为正常,一旦遇到灾害,就会严重影响收获,即是“天赐口粮,随自然而定”。另外,农户没有固定的收入,也大大制约着农作物的生产收入水平。
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同时也是国家665个贫困开发重点县、云南省88个贫困县之一。澜沧县有20个乡(镇)、161个村(居)委会,自然寨多达1 909个,世居拉祜、佤、哈尼、彝、傣、布朗、回和景颇8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大团结的杂居地区,水稻种植仍采用传统方式。每个少数民族之间的习俗、耕作习性都是开展宣传工作时需要考虑的,因地制宜,进行宣传动员。
农业科技队伍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队伍结构老化,缺少年轻的技术人才,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科技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利于他们指导农业生产。因此,要分批培训基层科技人员,进一步拓展科技人员的知识面与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对示范区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确保各项技术进村入户、各种措施落实到田,努力提高农民的种粮水平,发放技术资料到农户手中,手把手地传授种植技术。
随着水稻种植应用技术的推广和品种选择的多样性,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水稻。同时,要注意局部性与整体的相互关系,不仅要种得好,还要销得好。需调研市场、分析开发市场,水稻产业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而培植一批企业,建立自主的水稻品牌,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有利于水稻产业良性发展[2]。
水稻应与其他作物实施轮作,以达到改善土壤肥力的作用。常年对同一块地耕种同一作物、施同一种肥造成土壤板结、酸化、次生盐渍化;肥料中含有的很多离子,作物是不吸收的,会沉积在土壤中,从而使土地肥力逐年降低;某些化学物质如除草剂等也会逐渐累积,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要考虑与之相适应的轮作作物,如冬作马铃薯,有利于调节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根据近几年澜沧县水稻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情况,结合高产创建示范点实际,2018年水稻高产创建点的主推品种为金优321、宜香3005。
为保证秧苗素质,统一采用旱育秧。667 m2秧田播种量控制在1.0~1.5 kg,严格控制秧龄和播种量。
耕整地块,对田块翻耕细耙,放水泡田,整平田面,施用农家肥,做到田平泥化水浅,便于插秧,利于稻苗成活。
根据品种特性和肥力水平,控制栽插密度。一般以30 cm×10 cm或30 cm×12 cm为宜,667 m2基本穴数2.0万~2.2万丛,肥田宜稀,瘦田宜密[3]。
水稻插秧后,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较弱,外界气温高、风大,叶片的蒸腾作用比较大。因此,插秧后应立即建立苗高1/2~2/3的深水,以不淹没秧心为宜。同时,应遵循分蘖期浅水勤灌、够苗晒田、孕穗期保证水分、后期湿润灌溉的原则。
施肥总原则是因土质进行施肥,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开展配方施肥和科学施肥。如果预期667 m2产量为500 kg,在667 m2施用优质农家肥1 000 kg的基础上,施用尿素10~15 kg、钙镁磷40~50 kg、硫酸钾10~12 kg、硫酸锌1 kg。磷肥和锌肥在栽秧前采用中层施肥方法施入,氮肥和钾肥的60%作为基肥,氮肥和钾肥的40%作为追肥使用,粒肥视苗情可以少施或不施。
以预防为主,在做好预测预报、系统测报和监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植保工程和机械联防的优势,做好重点病虫草害预防和防治,保障水稻安全生长。移栽后5~7 d,667 m2用新得力10 g或50%丁草胶乳油200~250 g搅拌细土40~50 kg撒施,防治杂草一次;防治穗茎稻瘟,可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 g兑水40~45 kg喷雾,时间为孕穗未抽穗初期[4]。水稻病虫害较多,可根据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防病虫害的药剂加以防治。
收获时需做到九黄十收,防止过多脱落和霉变。
在水稻生长关键时节,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水稻生育调查,当稻穗外部形态形成,谷粒全部变硬,穗轴上干下黄,有70%梗已干枯,表明水稻已经成熟,应及时收获,以保障水稻丰收。过早收获,青米多,谷粒轻,影响品质;过晚收获,稻粒易脱落和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