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菊 顾逸非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其目的在于加快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国计民生问题。整个战略规划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项任务开展[1]。其中,产业兴旺即产业振兴是整个战略的基础,也是整个战略的核心所在。产业振兴首先要打破传统农业产业的格局。传统农业结构层次低、产品种类单一、种植规模小等特点,一直制约着农村产业的发展。在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助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更应准确快速地找到农业现代化大跨越的突破口。
当前,在“互联网+”计划的带动下,依托于电商平台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电子商务交易所具备的供应链扁平化、信息公开透明和共享、市场规模扩大、物流成本显著降低等优点,使其成为未来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发展方向[2]。电子商务的应用必然引发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和结构的变革,这既是大家预期的改变,也是大家所面临的困难。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大多数农户而言,难以深入理解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及交易风险,进而使得他们对农村电子商务存在观念误区,这也极大地制约了农产品电商渠道的发展。加之现有的物流体系不足以全面覆盖农村电商渠道、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低、农业本身的行业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缓慢。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本文通过对传统中药材市场的实地调研和对相关药农的走访调查,对现阶段中药材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
本文以西部最大的中药材市场——成都荷花池药材专业市场(现址成都国际商贸城)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实地调研。笔者及其他调研组成员主要集中对一楼药材商铺和药农进行了调查访问。据统计,市场中55%以上的中药材由地方收购商提供,35%左右由专业药材种植农户提供,只有不到10%的药材直接来源于小型药农和其他农户。据相关资料显示和同行药农介绍,市场中的药铺属于个体经营,所以药材的来源比较杂乱,价格和质量差异比较明显。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调研组还发现了一个药材市场中存在已久的现象——药材收售价格的多面性:①药材的出售价格和收购价格相差甚大;②同一药材,不同商铺的出售价格存在极大的差距;③同一药材,不同供货商给出的收购价格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为了深入了解中药材市场的现状和乱象成因,调研组又对药农和相关部门进行了访问。具体调研地点选取四川省贫困县之一的平武县及松潘县周边地区,期间调研组走访了大桥镇、阔达乡、水晶镇、虎牙乡等多地的药农和农民,还对部分乡镇的有关部门进行了访问。这些地区出售的药材大都是农户自己小规模或者不成规模种植而成,大规模的药材种植极少甚至没有。大部分种植药材的农户选择种植一些在当地自然气候下成活率较高的药材,很少考虑药材种植的科学方法和成品药材的实用性、市场价格变动等。在之后对当地相关部门访问中笔者详细了解到,交通问题一直是限制这些地区发展的重要原因,地区内农户个体种植的药材量少,为了节约运输成本,一般都会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当地的收购商。地区内经济难以得到发展导致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下的劳动力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低下的中老年,这使得电商进入农村这种多元化的农产品经营模式难以被接受。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双重制约使得这些地区很难真正实现在“后农业税”时代的科学自治。
乡村振兴战略推出后,当地政府积极行动加大力度建设基础设施和高速公路,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相关政策。但经调研组调查研究发现,类似的这些地区真正缺少的是发展的劳动力和发展的文化基础,要想发展更具规模的中药材产业,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就要走上一条农产品多元化经营的发展道路。结合上述调研成果,本文提出了中药材市场多元化经营的“三阶段”发展构想。
相关部门应科学调查研究相应地区适合的特色中药材产业,走好“一县一业”的第一步,围绕种植者包括专业的种植大户、种植公司及普遍农户建立一套线上线下立体服务体系,让归乡劳动力能切实看到政府的支持[3]。另外,就我国中药材产业低产、标准化低、后劲不足等现状,相关部门要做好科学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工作,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每个特色产业都应配备一个技术指导组,为种植户提供现代化信息服务,指导农户科学地选材、种植、贮存及多渠道销售等。根据种植者的条件和要求帮助其拟定个性化的种植方案,有组织、有规划地进行种植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稳定中药材生产区划布局,建设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
改变传统生产的旧体制,给予中药材产业生产新活力。传统生产模式中因分户、分田使得产业分散小规模生产和经营,缺乏规划和管理[4]。所以,这一阶段需要相关部门带动种植者创建新的生产体制,打破传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弊端。在确保种植者利益的前提下,可以采取BTB的一个转化模式——“企业+政府+农户”模式,实施三方责任合作制度,由政府联系生产和销售两端。一方面,农户间进行合作扩大规模,再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浪费;另一方面,企业根据要求生产可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这样既给农户带来最大的生产保障,也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质量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电子商务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必然引发传统企业商务模式和结构的变革,并对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中药材市场就是被影响的要素之一,中药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单一的纯线下销售模式无法获得较大的消费者浏览量,更无法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这时需要相关部门助力用户实现中药材的网络营销,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将线上和线下购物体验相结合,打破空间与时间限制[5]。具体而言就是各地区支持个体农户的网络营销和集体“电商+中药材基站”的建立。开展个体网络营销的前提是由当地相关部门对其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降低个体产品对当地产业声誉的负面影响。“电商+中药材基站”由各地自行建立当地中药材信息基站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整合该地区中药材生产数量、质量等相关信息,在合作的电商平台上进行网络销售,最大限度地使文化程度较低地区实现“互联网+”农产品的多元化经营,扩大中药材的销售渠道并控制中药材质量。
总之,在中药材市场多元化经营的发展道路上,要将鼓励富余劳力转移和吸引人才回乡相结合,做好青壮年劳动力归乡保障,贯彻落实大学生村干部等相关制度,并对农村现有劳动力进行简单的科学技术培训,大力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多元化科学发展农业经济,形成一条完整的产销结合的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