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忠
周建忠,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农村经营管理站,邮编726200。
脱毒马铃薯是采用茎尖脱毒技术,组织培养脱毒苗生产的无病毒种薯。它是目前世界上解决马铃薯品种退化、提高种薯质量、实现马铃薯高产稳产的一项根本性增产措施。
从1993年开始,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协作下,丹凤县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科研项目。建成脱毒试管苗快速繁育组织培养室、实验室、防虫网室和种薯繁殖基地,项目实施期间,共生产脱毒试管苗7万株,生产原原种40万粒左右,原种 40多万kg,良种280多万kg,全县已推广脱毒种薯面积3.9万亩,占马铃薯总面积6.4万亩的60%左右。亩产一般在1500kg以上,平均亩产2076.21kg(克新一号),比未脱毒的农家自留品种(克新一号)亩增894.8kg,增幅50%~70%。
马铃薯块茎可以留作种子,而把收获的马铃薯留种,再种植时或多年种植时,易感染多种病毒,导致植株长势变差、薯块变小、畸形、产量下降,这就是马铃薯退化现象。马铃薯属无性繁殖,这种退化不是其本身遗传性状的改变,而是病毒侵染破坏了马铃薯植株的正常生理功能,植株生长失调,造成大幅度减产。病毒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毒和昆虫传毒,其中桃蚜是传播的主要害虫。
实验证明,利用茎尖组织培养结合病毒检测,进行马铃薯脱毒,进而生产脱毒种薯用于生产,是目前世界上防止种薯退化的主要措施,经过茎尖脱毒恢复了品种特性,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一般比退化种薯增产50%以上,有的甚至成倍增产。
在调查丹凤县马铃薯品种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引种试验,筛选出不同熟性、适宜不同区域和不同用途的马铃薯优良品种7个,基本实现了品种布局的区域化。其中适宜川道栽培的早熟品种东农303、津引薯1号、早大白,出苗后60天收获上市,平均亩产1500kg,高产可达2500kg,主要为菜用型品种。适宜山区种植的中晚熟品种克新1号、克新3号、紫花白,平均亩产2000多kg,高产田超过3000kg以上,是主要的粮菜兼用型品种。
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建成原原种、原种、良种、生产种的生产体系,其生产程序为:脱毒试管苗→网室多栽→原原种→原种→良种→生产种。
脱毒种薯生产是防止马铃薯种性退化,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但必须消除和控制毒源,严格防止病毒在种薯生产过程中的重新感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增产优势。
1)脱毒试管苗组培快繁。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试管苗进行快速扩大繁殖,在操作中,防止污染和传毒,并定期对试管苗进行抽样,作病毒鉴定。
2)原原种生产技术。试管苗扩繁之后,要进行假植炼苗,然后再移栽到网室中,网室土壤要进行杀菌杀虫,网室工具要专用,还要定期检查纱网,并在生育期内抽查2~4次,进行病毒鉴定。
3)原种和良种生产。原种以后的各级种薯主要在露地生产,地块选择对种薯质量起重要作用。丹凤县种薯繁殖选择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大山隔离、交通方便的庾岭镇。同时还要求前茬作物不能是茄科植物,田块四周1km内无十字花科植物及果树,栽培地确定后,要登记造册,统一供种,规范管理,并确保种薯全部回收。
4)生产种生产。生产种的生产主要在蔡川、寺坪两镇制种,统一技术指导,种薯按合同回收,生产种可以连续种植2~3年。
1)种薯生产成本高。原原种的生产需要试管苗移栽在网室内进行,组织培养需要培养室、药品、仪器等,致使原原种成本较高。另外种薯系列繁殖数低、用种量大、运输费用高,致使种薯生产成本和价格均较高,严重影响其推广速度。
2)品种易混杂。原原种、原种的生产面积较小,可以逐田块进行登记和技术指导及病毒检测。生产种的生产面积大,分布较分散,加之有些农户对品种混杂不重视,使品种纯度难以控制。另外,有些人看到脱毒种能赚钱,不管种了多少代都作为脱毒种出售,严重影响脱毒薯的推广秩序。
3)种薯质量参差不齐。目前脱毒种薯生产主要依靠农户,涉及农户较多,许多生产技术难以全面执行,从而使种薯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在丹凤县属于政府性财政投入项目,不具备工厂化生产规模,种薯生产成本高,脱毒原原种生产断断续续,加上财政投资有限,目前已经停止脱毒种薯生产,导致近年脱毒马铃薯种薯推广缓慢,脱毒种薯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为此建议:
1)通过政府引导,科研部门试验示范直接引进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建立县级马铃薯原种、良种、生产种生产基地。
2)成立脱毒种薯生产合作社,种薯生产经营应走合作化道路,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保障农户经济效益。
3)加强种薯生产管理,保证种薯质量。
4)开展马铃薯的深加工项目招商引资,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