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霞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互联网+”是我国近几年在互联网经济领域的一种创新运营模式,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指的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使得实体经济在线化、信息化和数据化,从而创造出新产业、新产品、新生态以及新模式,为国民经济创造新价值。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将“互联网+”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7月,国务院首次将现代农业的发展融入“互联网+”重点项目中。201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提出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选取我国农业大省——河南省为代表,在阐述“互联网+现代农业”内涵、意义及分析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互联网+”视角下河南省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实践,以期为河南省相关部门科学有效制定和实施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互联网+现代农业”指的是将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以及创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利用互联网作为创新技术和相关设施优势,提高农业生产、配送以及消费等各环节的效率,从而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兴农业发展形态。
当前,河南省正处于城市化、现代化以及互联网化的发展阶段,而农业生产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推进和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最大化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有效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量和农民收入;三是有利于建立农产品供需平衡机制,确保农产品的长期供给;四是互联网的监控能够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便于构建绿色供应链;五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互联网工作者及农民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影响力[1]。
结合“互联网+”的特征及河南省农业的实际发展,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具有技术深度应用性、生产市场导向性和组织协作化等特征。
“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一个重要的基础和支撑就是互联网技术广泛渗透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各环节。目前,互联网相关技术已经在农产品加工、农业运营管理、农产品网络交易、农产品物流配送以及农业金融等各个领域和环节广泛应用。第一,随着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多种农业信息网站,为农业从业者或农民提供了获取信息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获取信息的时间和成本,加快了农业信息生成和传播的速度;第二,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引入到农业生产环节,使农业生产随时被监管,从而向高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第三,互联网为现代农业开辟了电子商务市场,从农产品的广告营销、零售或批发到农产品的配送等一系列环节[2]都可以通过线上交易完成,从而提升了农业商务系统的运作效率。
在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中,农民不能准确把握农业市场信息,盲目进行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常常被迫面临种植的农产品产量很高但获得的收入很低的市场风险。虽然近年来产生了现代农业,但也仅仅只能依据了解的有限农业市场信息,采取标准化和规模化大生产,仍然易出现农业信息反馈后农产品供求不平衡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现代农业”能够有效提高农业市场信息的交互性[3]:一是农业互联网和商务系统的先进科学性,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农业市场需求信息进行处理,并及时反馈给农业生产系统;二是“互联网+现代农业”衍生出很多新兴商务模式,如预售、定制化生产等,实现了消费者需求与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准确连接。
“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借助互联网的高效连接性,打破了农业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时空限制,有效缩短了农业生产与消费的距离,为农业领域社会化协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一方面,互联网通过网络形式将现代农业生产中涉及的所有人和物连接一起,使现代农业各子系统互通、互联,并通过智能交互方式提升组织协作效率。另一方面,互联网将现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交易环节迁移到线上电子商务市场,有效减少了中间交易环节,从而推动了农业运作的协作化。
在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向农业生产、经营、消费以及配送等环节深度渗透已是大势所趋[4]。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实践主要表现在以下4种途径。
智能农业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扩展和延伸,指的是通过物联网技术的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的有效协作,对现代农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农产品生长状况的各种数据进行及时收集、传输和处理,以实现对现代农业生产运营现场的智能化控制管理。例如,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物流追踪以及安全溯源等。另外,智能农业应用的物联网、无线射频识别以及二维码等技术[4],强化了上下游信息互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互联网在现代农业流通过程中的创新实践应用主要表现在农业电子商务模式上。农业电子商务能够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精确定位农产品的潜在需求者和需求量,能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商家之间提供一个实时互动平台。具体来说,农业电子商务可在产前、产中、产后3个环节体现其创新实践应用[4]。在产前环节,农业电子商务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土地和资本的流转及农业金融新渠道的探索,打破了土地交易的时空限制,实现了资本流转的即时共享,并消除了信贷机构与农民信息的不对称困扰。在产中环节,农业电子商务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农资购买、农技服务以及育苗服务等。“农商一号”的农资企业自营平台和“云农场”的互联网生产综合服务商是典型代表。在产后环节,农业电子商务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和农产品信息商务平台的创建和运用。
互联网农业产业链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农产品、产业、人才以及金融等提供相应服务,以实现资源配置和优化,使得农业产业链智能化和信息化。目前,河南省现代农业企业已与销售平台和物流公司深入合作,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农户+网络平台+销售”模式[5]。另外,结合河南省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河南省可以将科研、金融和科技等融入互联网现代农业中,为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提供便利,从而实现互联网农业产业链模式。河南省还可以将农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联合起来,建立生产、运营、加工、销售以及物流等一体化的产业链服务体系。
农业社群是新农人和公众有目的的结群行为。社群支持农业的创新实践主要表现在农业产品社群、众创空间和众筹农业3种模式上[6]。农业产品社群以“三只松鼠”“褚橙”为典型代表,形成了“互联网+农户+会员+员工”的社群。农业众创空间为新农人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孵化平台,旨在最大可能地调动社会资源,为现代农业生产和运营提供网络空间、工作空间和社交空间。众筹农业是众筹模式与现代农业的融合,“耕地宝”“开心农场”“大家种”等是典型的农业众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