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闻涛
高校地质实验室职业危害分析与防护探讨
胡闻涛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该文以某高校地质类检测实验室为分析对象,对实验室各种分析岗位的工作人员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选购先进的自动化程度高的仪器设备,采取人机隔离措施,使用符合人机工效学的试验台和座椅,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设施、配备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和职业健康监护和对个人辐射剂量进行监控等措施,切实保障建地质类实验室检测人员的身心健康。
实验室管理;职业危害;卫生防护;地质
职业危害普遍存在于各种作业中,包括在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产生或存在,它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工作效率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在作业过程中加以消除或防护[1-4]。随着新“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和监管职能的转变,加强了职业卫生的监管力度,但目前我国对于职业危害的防治和监督主要针对生产型企业,而忽视了一些非生产性工作场所,如高校实验室等。有研究显示:“从事检测检验工作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5~7倍”[5],因此检测检验人员职业卫生监管不容忽视。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扩张、在校人数不断攀升,高校实验室数量明显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需要我们了解实验室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特征和种类,加强个人防护,确保实验人员的健康[6-11]。地质实验室是以岩石样品为主,主要采用显微鉴定、理化分析,元素微区与形态分析等手段测试岩石样品的各项指标,和一般实验室比较有其特殊性,在实验过程存在着各种职业病危害,因此要对地质实验室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和识别,采取有效防护对策措施,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
地质实验室所接触的职业危害主要包括噪声危害、粉尘危害、化学性危害、电离辐射、劳动过程不良条件等因素。
噪声:噪声主要由机械振动,撞击、摩擦、气流喷射、交变力相互作用等而产生,以波的形式在介质(通常为空气)中传播。地质检测与鉴定实验室中的噪声主要来自通风橱柜运行和样品制备环节,样品要通过破碎、细磨、筛分等过程,会产生较大的噪声,特别是在破碎和细磨时,瞬时噪声可达到85 dB以上,可能对人的听力造成伤害。而一旦人的听力受到损害,则很难康复。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主要是高能量的射线,如X光、α、β射线等,能和被辐射组织相互作用,使物质的原子、分子产生电离,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害。地质实验中常见的X荧光、X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高分辨率岩石CT系统等仪器设备会产生电离辐射(X射线)。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对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甲状腺、性腺造成危害,并且能够使基因突变而致癌。
氡气:氡是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无色无味,主要由自然界中镭、钍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生。氡的半衰期很短,在空气中的容易衰变,产生氡子体并释放α粒子。常温下氡及其子体容易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具有放射性,通过呼吸进入人的肺泡,在人体中不断累积,释放α射线,对细胞造成辐射伤害。氡是WHO公布的主要致癌物质,是仅次于吸烟引起人类肺癌的第二大因素。地质实验室许多样品来自天然岩石,本身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在衰变过程中产生氡气,对人体产生危害。
粉尘:粉尘分为总尘和呼尘,其中呼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动力学直径小于7.07mm的固体颗粒,能够直接进入肺泡,危害尤其严重。地质实验室中产生粉尘的场所主要为样品制备,由于样品大多是天然岩石,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大于10%,往往是矽尘,危害更大。当人体吸入小于5mm的呼尘时,会沉滞在肺泡,引起尘肺病(矽肺),最后演变成肺癌。
化学物质:主要来源于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试剂,通过呼吸和皮肤接触而产生的危害。常用的高毒试剂有氰化物、苯胺、甲醛等;挥发性毒物有苯、三氯甲烷、二氯甲烷、正己烷;刺激性气体有硫化氢,氯化氢,氯气、氨;腐蚀性物料有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这些毒物在试剂配置、样品处理、样品的测定等过程产生蒸汽、酸雾、气溶胶等形态的有毒有害成分,并暴露在空气中。有毒化学物质通过呼吸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对健康产生危害,特别是刺激性气体,一旦吸入,容易造成鼻、喉、支气管等器官的伤害,严重时可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甚至死亡。
显微鉴定作业:地质实验室对岩矿、古生物鉴定等项目基本通过显微镜观察来完成,鉴定人员主要以观察显微镜、视屏终端(VDT)作业为主,长时间VDT作业后,可出现“VDT”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样症状、肩颈腕综合症和眼睛视力方面的改变,部分人可发生皮炎,感冒发生率也增高。同时,镜下鉴定多采用坐姿观察,若实验台、显示屏及座椅的设计安装不符合人机工效学的原理,可能使实验人员出现视力疲劳、背部疼痛等症状,若长期得不到改善,可能产生腕管综合征、颈肩腕综合征等职业病。
地质实验室产生噪声与粉尘主要在样品制备场所,主要措施有:
噪声防护:选用低噪声的破碎、细磨、筛分设备,将这些设备单独设置,并采用消声、隔声、吸声、减振等措施,必要时佩戴防噪声耳罩或耳塞。
粉尘防护:在样品制备时使用的破碎、细磨和筛分设备上安装上吸或侧吸式吸尘罩,减少粉尘的逸散,可能的话采用湿法制样;对制样场所和设备上存在的积尘及时清理,防止二次扬尘,佩戴合格的防尘口罩。
X射线防护:地质实验室所使用的X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高分辨率岩石CT系统等仪器设备都为X射线放射源,购置这些设备时,要优先选择防护好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减少人员工作时接触;要按照安装要求独立设置,人机隔离,观察窗要用铅玻璃防止辐射外泄。必要时,操作人员要穿戴铅围脖,铅围裙,铅眼镜等以保护甲状腺、眼睛、性腺、内脏等重要器官。
氡:氡气比空气重,主要来自岩石样品放射性物质的衰减,因此在样品储存室墙底部安装轴流风机,将氡气排出室外;人员进入样品室时间较长时,要佩戴防护口罩,以免吸入氡气,对肺部产生危害。
首先实验人员应完全熟知所用的化学试剂的基本性质,熟悉该试剂的安全说明书(MSDS),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护。在打开试剂瓶瓶塞时不可将瓶口对着人,严禁对着自身或他人面部,以免发生意外;对于产生有害气体的检测,应在通风装置内进行,并佩戴防毒口罩;使用腐蚀性试剂时,要戴防护手套;化学试剂贮藏室应具备独立的通风系统,能够调节室内温度,以免气温过高,增加有害试剂的挥发;测定易燃易爆物品时,要保持小心谨慎,穿戴防爆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制定并颁布科学的实验操作规程,避免实验人员违规操作和误操作;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职业危害负责人主体责任;教育培训实验人员,提高人员素质,遵守岗位职责;在实验过程中,明确可能接触到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采用适当防护措施等;在实验室场所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志和提示标识,发现职业危害方面的隐患及时报告,待维修正常后再继续实验。
针对地质实验室环境和工作特性,按监管要求定期开展职业危害检测。了解实验室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和浓(强)度,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要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对接触放射危害的人员要进行个人辐射剂量监测,确保个人剂量不超标。
高校地质实验室所接触到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化学毒物、电离辐射、视觉疲劳等。由于高校实验室使用学生多,人员相对不固定,实验项目多,接触危害因素的种类多,具有不确定性等特征,为控制和避免高校地质实验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对实验人员的伤害,应按各自的实验过程和使用的实验设备,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护措施。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和健康监护,切实保障高校地质实验室人员的身心健康。
[1] 陈荣,张玉婕,黄雄开,等. 建材检测实验室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 建筑安全,2015, 30(4): 14–17.
[2] 唐金晶,严薇,廖琪,等. 大学生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素养培养模式的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35(4): 256–257, 266.
[3] 陈双平,许兴友,徐国想, 等. 化学实验室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对策[J]. 化工时刊,2008, 22(12): 75–77.
[4] 罗赟.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理化实验室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J]. 职业与健康,2013, 29(20): 2707–2709.
[5] 易虹,易权华,鲜胜. 检验科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及对策[J]. 海南医学,2013, 24(10): 1530.
[6] 郭旭,陈秋平. 高校化学实验室个体防护装备的选择与管理[J].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4(5): 22–25.
[7] 樊红霞,柴成文,顾聪,等. 高校化学实验室职业健康与防护[J]. 广州化工,2014, 42(17): 226–227.
[8] 张海峰,徐贺,闫荣富. 高校实验室安全系统治理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35(7): 12–15.
[9] 张惠芹,周骥平,张键,等. 高校实验室环境安全与污染防治体系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2):256–259.
[10] 欧柳清. 基层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J]. 中外医学研究,2014, 12(14): 158–160.
[11] 邹妮娜,石达望. 加强护生职业危害与职业防护教育[J]. 卫生职业教育,2008(19): 116–119.
Exploration on analysis and protec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university geological laboratories
HU Wentao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By taking the university geological laboratories as the object of analysis, this paper identifies and analyses the occupational hazards that the staff of various analytical positions in a university geological testing laboratory are exposed to.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sound managem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e purchase of advanced automated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s carried out. The measures are taken such as setting up the protective facilities, equipping qualified personal protective articles, strengthening occupational health supervision,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and monitoring personal radiation dose to ensure the tester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n geological laboratories.
laboratory management; occupational hazard; health protection; geology
G474; X923
A
1002-4956(2019)10-0277-02
10.16791/j.cnki.sjg.2019.10.067
2019-03-06
2019-08-28
胡闻涛(1992—),女,浙江杭州,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构造地质。E-mail: 4615240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