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音乐文化节目的情感传播与价值建构

2019-02-21 08:12刘雅
视听 2019年4期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流传诗词

□刘雅

情感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定的方式影响着人的行为与社会的稳定。“人类的独特特征之一就是在形成社会纽带和建构复杂社会结构时对情感的依赖。”①情感传播即通过某种方式或渠道,将人类共通的情感扩大化,以更好地实现传播目的。在电视传播中,为了实现其传播意图,创造出更好的传播效果,情感往往被传者当作一种表现性工具加以使用,这时,情感发挥的是一种类似于电视传播媒介的作用。②情感的传播力能够激发个人在集体中的认同感,同时引导受众的价值观,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近年来,许多综艺节目通过诉诸情感而大获成功。《经典咏流传》作为中国原创诗词文化音乐节目,在“和诗以歌”的同时,将诗人、传唱人的双重情感传达给现场观众,激发情感能量,产生个体与群体文化的共振效应,在唤醒文化认同与文化记忆,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经典咏流传》的情感传播

《经典咏流传》邀请以陈力、谭维维、孙杨等为代表的经典传唱人,用流行音乐的方式重新演绎经典诗词,并通过传唱人和节目嘉宾讲述歌曲的制作背景,以“和诗以歌+情感叙事”的方式,增强受众与节目的情感互动与情感共享,彰显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挖掘情感因素,唤醒情感认知

诗歌自古以来就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人多借诗歌抒发爱国、相思、惜时、励志等情感。节目选取的57首诗词里包含着各种类型的情感,《乡愁》《静夜思》等传达的思家之情,《送别》《别君叹》等传达的惜别之情,《鹊桥仙》《迢迢牵牛星》等传达的相思之情,《明日歌》传达的惜时之情等都具有现实观照性,因而能够在当代艺术表现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同时,节目的传唱人与传唱的经典曲目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比如传唱人吉克隽逸告别故乡在外打拼,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道出了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黄绮珊曾面临工作和生活的重重挫折,却笑看人生,正如她演唱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豁达的情怀与近千年后传唱人的情感交汇融合,相互诠释,唤醒了受众对诗词的情感认知。

(二)运用叙事手法,塑造真实情感

所谓“情感叙事”,指的是创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讲述具有生命体验的内容,有意识地关注并真实地展现个体命运的一种叙事方式。③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媒体越来越重视利用情感叙事来呈现传播意图。《经典咏流传》以“和诗以歌”的方式,邀请传唱人及嘉宾讲述自己在诗歌背后的故事,通过叙事的方式塑造真实的情感体验。比如,《故乡的云》叙事环节中,利比亚撤侨事件的亲历者黄细林作为嘉宾出现在节目现场,在他的口述中,祖国对身处海外的同胞的庇护,祖国的强大激发了观众的爱国之情。《亭亭山上松》的经典传唱人孙杨,讲述自己在国外带着伤病坚持训练的故事,展示出顽强拼搏的精神。节目通过不同类型的叙事,捕捉情感的细微之处,满足受众的真实情感体验,体现了高度的人文关怀。

(三)创设互动仪式,激发情感共识

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认为,人们通过互动仪式分享共同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产生情感能量。④在一定的传播情境中,通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成员的多重互动,参与人员形成共同的情感关注和情感纽带,激发情感共识。根据柯林斯所描述的,身体在场是互动仪式链里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延伸了人的时空界限,人们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进行互动与交流,实现“虚拟在场”。该节目结合“身体在场”与“虚拟在场”,使情感能量扩大化。一方面,传唱人与鉴赏团、主持人与嘉宾及现场观众的互动构成“身体在场”。另一方面,其他观众通过微信、微博、弹幕等互动构成“虚拟在场”。受众不再是孤立的、单向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成为具有联系的受众群体,高度的互动性产生更为强烈的情感共鸣。节目中传唱人的吟唱以及嘉宾的讲述有效地激发出个人情感,发送弹幕等在线讨论则能够将受众的个人情感转化为集体情感,达到全方位的情感共识。

二、《经典咏流传》的价值建构

(一)借助符号元素,弘扬优秀文化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将语言符号分为传播信息、表达情感与指导行动三种功能,英国学者阿盖尔认为非语言符号有传播态度与情绪、辅助语言传播、代替语言三种功能。⑤由此可见,符号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在表情达意方面发挥着具体作用。《经典咏流传》通过诗词、音乐、古乐器等符号的运用,向观众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简短的古诗词蕴含的大智慧与豁达之意,搭配上华丽的舞台背景与音乐,将历经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展现在观众眼前。编钟、琵琶等古典乐器的演奏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谭维维演唱的《墨梅》,融合琵琶、古筝、戏曲等元素,完美地展现了中国风骨。《亭亭山上松》的节目片头,将击缶与吟唱相结合,营造了大气磅礴之势,令观众印象深刻。这些符号元素的运用,向受众传达着一种文化精神和理念,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至关重要。

(二)坚持文化格调,传达主流价值

在消费经济的大背景下,有的媒体不顾社会责任,为搏眼球,一味追求明星效应、粉丝经济,与“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背道而驰。《经典咏流传》节目选取的诗词都是具有主流价值的作品,“家国情怀”“忠贞爱情”“珍惜时光”“奋发图强”等主题令经典的二次创作与传播成为可能。主流价值观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愿景和梦想,体现一个国家社会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⑥节目通过对主流价值的传达,传递正能量,对受众的精神世界与文化自信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王俊凯传唱的《明日歌》激励年轻一代珍惜时光、奋发向上。黄绮珊一首《定风波》向大家展示出了历尽千帆的豁达人生,顺逆成败皆以平常心对待。年近九旬的音乐人巫漪丽作为《梁祝》伴奏谱的创作者和首演人,用一架钢琴为观众再次演绎《梁祝》,对梦想的执着与坚定打动人心。

(三)吟咏经典诗歌,促进文化教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让青少年从小学习优秀文化,在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方面有诸多益处。《经典咏流传》寓教于乐,用“诗歌+音乐”的方式普及经典,具有趣味性与创新性,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贵州支教老师梁俊将部分诗词谱曲,带领学生传唱,让书本上的文字化为动听的乐曲,不仅教会学生诗词,同时也教会他们诗词中蕴含的情感,让文化的记忆更为持久。《新学堂歌》成为了儿歌启蒙和国学启蒙不可或缺的理想教材。节目中的一些诗歌走进校园,以课间操配乐或者文化竞赛的形式,让青少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体现着“用诗歌来传承经典,用情感来开启教育”。

三、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民族发展与进步的根和魂,对国民精神世界的建构发挥着巨大作用。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应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立足当下社会,塑造文化自信。一档节目要想在众多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不仅需要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创新性,同时要抓住社会大众对情感渴望的心理需求,借助情感因素达到传播意图。《经典咏流传》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一方面是以“和诗以歌”的创新形式给受众带来感官体验与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是在节目中穿插情感因素,通过情感叙事,将诗人、传唱人以及现场嘉宾的情感进行贯通,传达了中华儿女热爱祖国、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该节目在坚持服务大众的基础上引导受众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倡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借鉴。

注释:

①[美]乔纳森·特纳,简·斯戴兹.情感社会学[M].孙俊才,文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

②崔莉.媒介之媒介:论电视情感传播的工具性价值[J].现代传播,2010(09):143-144.

③董天策,窦心悦.央视公益节目《等着我》的情感叙事解析[J].当代传播,2018(03):45-49.

④[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⑤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06.

⑥丁薇.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流价值传播[J].新闻战线,2018(09):121-122.

猜你喜欢
经典咏流传流传诗词
经典“咏”流传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古村难久远,文化永流传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经典咏流传》: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经典咏流传》:歌以咏志,乐以抒怀
《经典咏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