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许朗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2010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通知》以来,先后认定11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17年,江苏省启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工作,截至2018年,已批准建设29个,并成功创建泗阳、无锡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充分带动了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了三产融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围绕优质稻米、规模畜牧、特色水产、设施园艺等重点特色产业,指导各地区科学编制产业园规划,合理安排产业园布局。坚持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各个产业园确立一两个特色主导产业,推动各类企业向产业园集聚,省级产业园共有入园企业2830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8家,产业园主导产业产值超过60%[1]。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原则,依靠特色品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一是在一产生产的基础上推进二产加工带动,对加工业基础良好的产业园,引导其开展精深加工。2017年,江苏省省级产业园农产品产后处理率突破85%,精深加工产值超过300亿元。二是推进电子商务带动,支持产业园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和经营主体集聚优势,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2017年,江苏省省级产业园农产品电商销售总额超过100亿元。三是推进三产休闲观光带动,引导资源和区位优势明显的产业园培育康养农业、创新农业等。2017年,江苏省省级农业观光休闲收入达32亿元[1]。
强化科技服务机制,推动各类型科研院校与产业园合作、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1]。创新管理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多元参与的思路,成立产业园管委会和发展公司,管委会负责规划、政策落实和日常管理工作;发展公司负责融资和开发建设工作,形成“镇园合一”“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运行管理模式。建立监测评价机制,制定产业园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动态监测评估工作,形成年度监测评价报告,促进产业园健康发展。
近年来,江苏省扶贫攻坚战成效显著。2017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农业产业项目资金安排14.7亿元到12个重点帮扶县(区),较2016年增加5.76亿元,增幅达64%;专门下拨1亿元农业产业富民专项资金,支持12个重点帮扶县(区)实施76个农业产业富民项目,撬动社会资本近1亿元,带动2000多户低收入农户和40多个经济薄弱村增收脱贫[2]。
2018年,江苏省以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两公告四公示两比对”“五签字五确认”程序,组织实施对象评议、信息采集、公示公告、录入改错和数据比对等工作,并加强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与“阳光扶贫”系统数据衔接[2]。与此同时,江苏省大力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扶贫脱贫工作,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政策扶持力度,在泗阳、灌南、沭阳、泗洪等县推广绿色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增加综合种养面积0.53万hm2;多渠道搭建平台,积极推介睢宁蚕桑、灌云食用菌、响水蔬菜、泗阳生猪、涟水有机大米和丰县苹果等优质农产品,有效带动了产业园务工农户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农户创业就业增收的同时,在重点片区和12个重点帮扶县(区)开展“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合作,帮助低收入农户解决资金、技术等问题,带动低收入农户2500多户,促进贫困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2]。
江苏省政府加强对农业产业园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增强产业园扶贫后劲,编制两大规划,即产业园扶贫建设规划、到户扶持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明晰产业发展定位,站在全局谋发展。
3.1.1 编制产业园扶贫建设规划。江苏省积极探索“三大建园模式”,即“单村兴建”模式,以单个贫困村为单位来推进产业园建设;“跨村联建”模式,由多个贫困村联合建园,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产业园之间协同发展;“连乡成片”模式,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合乡镇资源,打造“产销加”一体的全链条产业园。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专门的产业扶贫园,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选准选好贫困村脱贫攻坚支柱产业,形成产业与扶贫有效结合的局面。
3.1.2 编制到户扶持规划。针对不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及帮扶需求,充分发挥扶贫产业园广泛辐射带动作用,分户规划以落实贫困户增产增收计划,并把农业技能指导培训、提供就业岗位等项目列入到户扶持规划,实现产业精准扶贫。
当地政府通过实行因地制宜、精准规划的“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发展模式,采取有效的产业扶贫方式,促进贫困户增产增收,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各地区根据所具有的不同资源禀赋与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如“现代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信贷金融”“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合作社”和“现代农业+家庭农场”等来助力脱贫攻坚。
围绕产业园助力脱贫攻坚的战略目标,以贫困户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参股分红等贫困户参与产业园扶贫的方式,创新产业园建设理念,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为进入产业园务工的贫困户提供农业技能指导培训,实现产业园收益共享。
3.3.1 创新参与方式。通过土地流转、参股分红、务工就业、创业投资等形式,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利用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免费增股等途径,吸纳贫困户参与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园区发展,用活扶贫政策,将贫困户与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使贫困户变成投资人,创新其参与产业园建设的方式。
3.3.2 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在产业园扶贫工作的开展中,通过培育一批示范带动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让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广泛带动作用。
3.3.3 实现收益分配。产业园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打造特色种植、规模养殖、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等板块,形成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绿色生态理念,按照合适的收益分配比例,分别用于增加产业园集体收入、回收投资及分给贫困户,实现多方共赢的终极目标。
3.4.1 创品牌,提高区域经济实力。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创建属于自己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深入实施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战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实力。
3.4.2 示范带动,品牌拉动。通过产业园示范带动,进行品牌推介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使贫困地区和产业园的特色农产品能更加方便快捷地进入市场,扩大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3.5.1 财政投入。政府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园扶贫工作的资金扶持,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产业园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园扶贫工作,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3.5.2 金融支持。用好用活金融政策,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采取金融与扶贫资金合作的方式,通过政府贴息,开发“小额信贷”金融产品,发展金融扶贫、就业扶贫、技术脱贫、产业脱贫,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现代农业产业园扶贫工作,助力产业园扶贫工作良好开展。
3.5.3 业主自筹。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扶贫脱贫工作的宣传力度,业主及贫困户了解了产业园助力脱贫路径的可实现性,真正愿意加入产业园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从而实现业主自筹,增强产业园扶贫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