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娇 王 刚 吴小帆
(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院,广西 防城港 53800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备,“未富先老”使得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养老负担重、筹集资金难、费用投入大等诸多困难。从传统家庭养老服务转向现代居家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打破当下传统养老模式的有力抓手。
2013年8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特别指出我国养老服务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彰显了居家服务在整个养老服务中的地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特别强调要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确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使老年人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一方面,国家通过暂免、减免、免收税费的政策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例如,暂免征收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等福利性或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企业所得税,减免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另一方面,国家加大财政对养老服务行业的投入。例如,《关于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财社〔2014〕113号)要求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推动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
1995年,崔京浩演唱的《父亲》红遍大江南北,其歌词“都说养儿为防老”“都说养儿能防老”展现了儒家忠孝的理念,是我国家庭养老模式的体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我养你小,你养我老”的传统养老模式正不断受到冲击。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人选择进城务工,养儿防老早已变成空谈,致使在201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被写进法律。实际上,迫于生计,常回家看看早已成为一种奢望,多半子女是不能而不是不愿意回家看看,“赡养脱离”使老无所依的潜在风险凸显。家庭对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作用正逐步削弱,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难以承担起养老的重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越来越多的资金将投入养老服务市场。“互联网+”背景下,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及科技的稳健发展为智能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下“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老年科技产品的研发和服务能力日趋增强,互联网对传统养老模式进行改造升级。
智能定位手环、智能呼叫器、智能老人机、智能健康终端及陪护机器人等智能化养老产品应用广泛,增强了老年人养老过程的主动性,让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及时贴心的服务,也解除儿女对老人的担忧。智能生活改变且刷新新时代老年人的养老模式,让老年人更深入地参与到养老生活中来,使居家养老更加贴合老年人实际。
农村老龄化人口加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更加繁重。部分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脾气大难沟通、养老服务工作待遇低且责任大等原因,致使人们不愿意从事此项工作,造成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目前,防城港志愿者服务队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导致志愿者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程度有限,无法满足居家养老的需求。
此外,居家养老的服务人员并未接受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仅能提供一些简单的日常照料服务,而绝大部分老人更需要的健康护理医护、精神慰藉专业化服务无法得到满足。
由于防城港市农村居家养老起步较晚,受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影响,大多数老人并不知道居家养老服务是面向所有老年人的服务。实地调研发现,大部分老人表示,不了解什么是居家养老、应如何实现居家养老;也并不清楚自己辖区是否有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至于提供何种服务更是知之甚少。
现已建成的养老服务中心受自身条件影响,仅仅对老人的日常生活、医疗等方面提供服务,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需求关怀较少。而步入老年后,老年人精神需求可能高于物质需求,因而部分老人没有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也没有从心底接受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老年人参与度不高,直接影响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居家养老服务的功能能否得以发挥,依赖于老人的服务购买力。换而言之,收入水平决定了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量。防城港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度,防城港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2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4617元,可见,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大部分老人因无力购买养老服务而陷入“养老不能”的局面。
农村老人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大多养成节约的习惯,消费倾向较低。虽然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但是农村经济水平仍有待提高,农村家庭总体收入仍然很低,老人也不愿意为子女增加麻烦,因而无力购买自身所需的养老服务,使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更为突显。
居家服务中心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决定着老年人的满意程度。如何有效提升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成为重中之重。居家养老服务不仅要求服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而且要求服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引进,完善薪酬福利待遇,增强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感;另一方面要提供服务人员更多的外出学习、同行交流、深造晋升机会,不断提高其专业职能,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养老事业中来,不断提升其服务水平[1]。
完善志愿者服务制度,对志愿者进行规范化管理。鼓励并吸引更多热爱公益事业、有奉献精神、热心热情的志愿者投入到居家服务中来,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达到资源有效合理利用,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发展[2]。
针对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的现状,转变老人的保守观念十分关键。一是加大居家养老的宣传力度。提升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可度,养老普法宣传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多种途径进行宣传,使居家养老服务内涵深入人心,为每一位老人所熟知。二是提升服务水平,促使老人消费。加大对专业化服务的投入,特别是康养护理、情感呵护、精神关爱等方面的投入,为老人提供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增加老人的消费意愿。三是保障服务水平,形成口碑宣传。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口碑宣传是迅速占领消费者“心智”的最佳选择。一个消费者的满意度可以传播N位目标消费者,目标消费者又会成为潜在消费者。不断提升居家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满意度越高,口碑效应越明显,越能吸引更多农村老人参与消费、愿意消费[3]。
增加老年人收入,才能彻底改善无力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如何促进老年人增收是关键,多种措施齐发力有助于老人增加收入。
根据防城港市实际情况,笔者建议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多措并举提高农村人均收入水平。例如,利用滨海优势发展渔业,利用地理优势发展旅游业,借助一带一路助推农村经济收入大大提升。随着农村家庭整体收入的提高,子女对老人的养老需求会更加支持,同时老人也不会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二是鼓励老人利用自身优势创收。防城港市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有汉、壮、瑶、京和侗等28个民族,少数民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50%,鼓励村屯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注重将老匠人、老艺术家、能歌善舞的老人吸纳进去,充分挖掘发现老人生活故事,让老人发挥其余热的同时为自己创造一份收益[4]。三是壮大集体经济,提升集体经济购买居家服务的能力。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实体经济、促进土地流转等措施,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老人收入的同时增强集体经济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能力,增加农村老人福利。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虽然现行法律对老年人的权益做出了保护,但在偏远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是匮乏的。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推广,不仅是对传统家庭养老的突破性改革,而且丰富了农村地区的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