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木雕工艺中的技与艺

2019-02-21 07:20储凯锋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木雕雕刻工艺

储凯锋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 淮南 232001)

木雕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其源于新石器时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作为雕塑的一种门类,木雕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强烈的民族色彩,有着造型凝练、刀法流畅、线条明晰的工艺特征。同时,传统木雕工艺随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演化进步,在不同时期、不同文明、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艺术形态与文化内涵展现,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与流派。如今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木雕艺术保护传承的难度不断提升,传承保护的迫切性也大大增加。如何让传统木雕技艺后继有人,如何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探索新时期木雕艺术新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传统木雕工艺特征与起源

木雕是我国传统艺术形式,木雕艺术发展至今已有7000 余年的历史,是历史与文化内涵的载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木雕以巧妙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展现出巨大的魅力。无论是家具、建筑装饰,或是室内摆设,都能够看到传统木雕不同凡响的艺术风采。木头本身拥有纯朴、温和的品质,木雕工艺创作者通过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创造出了造型凝练、线条明细、刀法纯熟的木雕作品。按性质划分,木雕可分为工艺木雕和艺术木雕。工艺木雕包括观赏性与实用性两种,观赏性木雕为摆设、陈列于室内外空间,供观赏的艺术品;实用性木雕是将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工艺品,例如木质首饰盒、笔筒、宫灯、家具雕刻等。[1]艺术木雕多指拥有深刻内涵、构思巧妙且能够反映创作者艺术技巧与审美观念的作品,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例如根雕。

木雕起源于我国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七千余年。辽宁新乐文化遗址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木雕工艺品,距今约7200年,也是目前为止在考古发现中最早的两件木雕工艺品。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已有木雕作品;秦汉时期,木雕工艺趋于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佛像木雕,至唐代木雕工艺趋于完美,至今尚存的许多唐代木雕佛像,成为我国古代艺术品中的代表。同时,唐代木雕已开始逐步用于室内陈设以及建筑构件当中,在桌案、床铺、家具等日用品上均有木雕工艺的应用。至宋代后,由于社会文化艺术与思想意识向世俗化转变,木雕艺术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在创作内容、技法以及表现形式上有了更多元的表现,除了佛像、寺庙建筑等,越来越多的木雕作品出现在日常生活当中,例如手杖、文具、剑鞘等,都可看到以鸟兽、人物等为题材的木雕工艺,这也反映出了当时木雕工艺的繁荣。[2]明清时期的木雕工艺发展达到一个巅峰,其浮雕、圆雕、镂雕等工艺大放光彩,并增加了彩绘等各类装饰手法,许多木雕工艺品作坊由民间走向官方,且不同地域的木雕流派也趋于成熟,例如浙江东阳、福建福州等许多地方特色鲜明的木雕流派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如今的古玩市场上也能够看到诸多明清时期的宗教造像、木雕家具装饰等工艺品。目前木雕工艺主要包括东阳、乐清、福建、广东以及中原等几大流派,各自拥有独特的工艺风格。伴随着文化发展与进步,木雕工艺凭借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品。

二、传统木雕工艺的技法

(一)常见技法

技法是木雕创作者对空间与形象的处理手法,创作者通过一步步地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木雕形态显现挖掘出来,通过高超技法表现出光滑与粗糙、木纹与雕痕、凸面与凹面,平刀切削、圆刀排列等。木雕技法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也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所无法企及的。木雕工艺常见的技法有圆雕、浮雕以及线雕、镂雕等。

所谓圆雕,即为仿真实动物雕刻,其也被称为立体雕刻,因此圆雕是艺术在木雕上的整体展现,观者能够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欣赏作品,看清物体的各个侧面与细节。

浮雕是在平面上展现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手法,是介于绘画和圆雕之间的一种表现形式。

线雕是指在木材平面上起阴线的一种手法,通常用V 形三角刀、单刃刀或者双刃刀,线雕法雕刻出的形状线条优美、生活形象,美感十足,例如桌案牙条、红木家具上的花纹图案等,多是用线雕法雕刻而成。

镂雕指镂空雕刻,其在古建筑中较为常见。镂雕是在木板上用钢丝锯条进行镂空雕刻,并施以平面雕刻的一种手法,也是木雕艺术中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效果。也正由于镂雕玲珑剔透且有强烈的雕刻艺术风格,极富于装饰,因此有着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3]

(二)选材

木雕作品创作的原材料为木头,因此木头的选材尤为重要。木头特性多样,有的粗硬、有的松软,在选材时需针对具体创作需求明确。通常粗硬的木头雕刻有一定的难度,松软的木头容易雕刻。木质坚韧、色泽明亮、纹路清晰的木头则称之为硬木(例如花梨木、黄杨木、红木等),这些品类的木头有着雕刻的诸多优点,是木雕创作的上等材料,其缺点在于雕刻起来需花费更多工夫。[4]

木质相对较为疏松的木头称之为软木,例如松木、樟木、椴木等,此类木材适合初学者使用,在这些木材上雕凿相对较为容易,因此适合雕刻一些形象较为概括、造型较为简单的作品,但由于木质松软,色泽不明显,因此多需要进行着色。同时,一些木纹较为明显且变化较为丰富的木材诸如冷杉木、水曲柳等,可以用于创作一些抒情性强的作品,用丰富的木纹肌理表现出动态、流畅、婉转的形象,但这类木材的选取也应当明确其创作造型应当以高度概括为主,太过复杂的创作会一定程度上破坏木纹。总体而言,在进行木雕作品创作之前,需要对木材有清晰的认识,便于针对性选取合适的木质进行创作。

(三)木雕创作步骤

木雕创作是一个心理复杂且多变的过程,只有掌握好技巧并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够达到纯熟、理想的刀法。第一步需画出创意稿,利用墨线勾画到需要雕刻的木材上。第二步需打造出粗坯。粗坯具体需要通过凿粗坯与凿细坯两个步骤,利用简练的几何造型概括出构思的造型,需要做到比例协调、层次分明,整体感强,重心稳定。通过凿粗坯与凿细坯,木雕作品线条以及提及体积等逐渐明朗。第三步为修光。利用博刀法以及精雕细刻,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木雕作品表现得更为精致。第四步为打磨。[5]按照创作需要,将修光后的木雕用不同砂纸磋磨,顺着木纤维方向进行打磨。第五步为着色上光。用颜料对木雕作品进行着色,不仅能够弥补一些木质的缺陷与不足,也能够提升作品形式美感。

(四)雕刻刀种类与使用方法

木雕工艺所需使用的各类刀具与辅助工具主要包括平刀、圆刀、斜刀、中钢刀以及斧子、敲锤等。平刀主要作用为将木料表面的凹凸铲平。平刀运用得法,就如同绘画的笔触,在木头上游刃有余,展现出强烈的木趣刀味;圆刀是刃口呈圆弧形的刀,其通常用于圆凹痕处,圆刀对木雕小的变化以及大的起伏都能够使用,在花卉雕刻上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其线条较为灵活;斜刀是刃口呈45 度斜角的刀,其主要用来雕刻作品的狭缝处以及关节角处,例如在雕刻人物的眼角时,适宜用斜刀;中钢刀的刃口呈三角形,主要用于雕刻装饰线纹、毛发等,能够展现出细致的雕刻效果。此外,木雕的辅助性工具主要包括斧子、敲锤、木锉等。

三、传统木雕工艺的文化艺术内涵

木雕艺术是社会文化、民间艺术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木雕艺术发展演变也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直接反应,是文化思想的具象化表现,不同朝代木雕作品是劳动人民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社会面貌等的真实写照,其精湛的工艺、丰富的题材以及独到的主题,都展现出了生活的本质与精神追求,这也使木雕成为传承与发扬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在木雕工艺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人们对健康长寿、幸福婚姻、子孙繁衍、美好生活等的追求,既能够感受到木雕艺术带来的心灵震撼,也能够触摸到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所在。木雕作品题材类型主要包括吉祥图案、神话故事、山水花鸟、民俗风情等几类,不同类型的木雕作品有着不同的艺术文化内涵体现:

传统吉祥图案是深厚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历代人智慧的结晶,都带有独特的文化意蕴与民俗风情。在木雕艺术当中,这些承载着重要文化艺术气息的传统吉祥纹样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例如木雕上的牡丹图案寓意富贵,动物类的“玄武”纹样寓意着长寿,“喜鹊”图案寓意吉祥。再如“儿孙满堂”、“多子多孙” 等图案形象表达着传统的孝悌观念。如福建地区在新人婚房中通常会放置带有“石榴”、“鸳鸯”等图案的木雕作品,寓意多子多孙、夫妻恩爱,这也是地方民俗文化的直接传达。[6]

以神话故事、民俗民风等题材为装饰的木雕作品也较为广泛。例如关羽、张飞、秦琼等历史人物经常在木雕作品中被刻画;再如八仙过海、观音送子、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也在木雕作品中有非常多的表现形式。例如木雕作品《净瓶观音》,其以观音菩萨为主体,左手持净瓶、右手承佛印的观音形象,传达着佛教思想以及善念。黄杨木雕的创作题材内容也大多是民间神话人物,如观音、弥勒佛、寿星、关公等都是黄杨木雕常见的创作题材,其在结构上大多虚实相间,展现出了浓厚的诗情画意。再如以民俗民风为题材的木雕作品,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的精神追求与品行。例如《五子登科》等经典木雕作品,都表现出了普通劳动人民追求金榜题名、不畏困难的品质,也表达出了传统文化中“仕”的精神。

山水花鸟作品则寄托着美好的情感。木雕艺术家多通过山水、花鸟、风景等题材表现出深沉、浓厚的情感,通过对山水的雕刻来表达出对祖国故土山河的依恋之情,展现出爱国情怀。将美丽山河的灵秀、诗情画意升华为借景抒情的内涵表现,使木雕作品在写实中有了更多元、更深层次的艺术文化表现,这也是传统木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例如经典木雕作品《江山万寿图》,其通过高超的技法刻画出了一幅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了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情感寄托。

四、传统木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如何在社会结构与文化多元冲击的背景下寻求突破,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实现传统民族文化振兴,是当前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木雕艺术作为传统民间技艺,也面临着技艺断层与文化传承的危机,工业化、机械化的兴起给传统民族工艺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虽然近年来在木雕艺术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木雕艺术后继乏人、传承断带等现象有所改观,但木雕艺术仍处在亟待抢救与扶持的境况。在此大背景之下,传统木雕工艺的生存空间也在不断被压缩,如何找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点,实现传承与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文化传承

木雕作为传统民族工艺,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展现出了重要的文化价值、产业价值以及市场价值。针对木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我们有必要将其看作文化产业,又看作经济产业。在传统技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需从文化事业角度予以支持。在产业发展上,地方木雕艺术需重视产业发展,适应市场实际需求,尽快形成规模化与产业化。同时推动产业融合与创新,例如在木雕工艺创作中融入生活美学、茶道等元素,使最终的产品既能够迎合市场需求,又满足了艺术品的难以复制性;再如加强木雕与美术、陶瓷等产业的跨界融合,为木雕行业未来在艺术与产业走向融合带来新的发展动力。总之,无论是艺术迎合市场,或是艺术引导市场,都是正确的,但前提是尽量要保证木雕艺术的纯洁性与稀缺性。

(二)技法创新

传统木雕工艺常用的有圆雕、浮雕、线雕等,现代木雕雕刻中,应用的工具更为多元化,其表现手法也更为丰富。在技法上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合理利用现代工具,克服技术上的弊端,形成更多元化的技法,不断完善木雕作品艺术美与文化性。同时,在工业化程度越来越强的现代产业环境中,木雕艺术的创作需在“快反应”的节奏里找到“慢工艺”的品质追求,坚持“工匠精神”。同时,传承并非墨守成规,发扬与创新也显得尤为可贵。木雕技艺的发展,也需做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突破。如优化加工工艺,提升效率,例如通过电动机器打制木雕粗坯,既能够降低劳动强度,也能够提升木雕粗坯打制质量。其次,在形式上,由传统木雕工艺中细碎、繁缛的装饰图案发展为明朗、简洁、轻快的艺术形象,装饰题材也应由传统吉祥等方面的内容发展到藤本、花卉等简约题材,与现代人清新、雅致的艺术追求相符合。[7]

(三)题材突破

上文有所提及,我国传统木雕工艺创作题材多为传统民族图案纹样、神话故事等,这些题材都极富文化艺术内涵。但在现代社会,这些传统题材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审美观念与审美需求。因此,现代题材与传统题材在木雕上的融合性创作也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现代木雕艺术基于当前人们的生活理念、精神追求等,在传统木雕工艺基础上,融入了诸多新的创作题材与表现形式,这种创新与进步,不仅丰富了木雕工艺创作内容与形式,也使得木雕艺术更符合现代人的精神审美需求。但整体来看,无论何种艺术创作,“技”都只是表象手段,“艺”才是最终的创作核心。现代木雕艺术的创作,既要重视作品的原创性,突破传统“凿子”等工具,做到与时俱进,更要坚持艺术内核,从传统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基于木雕的艺术本质出发,关注作品创作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和谐统一。

(四)产业发展

传统木雕艺术在传承与发扬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产生新的流派与艺术形态,但其内在文化寓意与艺术精神始终如一,一直是民族文化艺术的载体。传统木雕工艺在现代社会如何找到新的“生命力”,其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将传统木雕艺术的技与艺调试到符合与当今社会,既要实现对传统的继承,也要追求现代审美理念与艺术美感。如今木雕艺术的传承需更注重文化的力量,文化是木雕作品最根本的渊源,其决定了作品的生命力。[8]因此,木雕艺术的发扬,需要我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法中找到新的契合点,通过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开发出与现代人审美需求相符的木雕艺术形式。对于现代木雕创作者而言,需不断丰富自身文化底蕴,真正做出有时代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同时,在传统木雕工艺中融入现代元素,诠释出与现代风格相符的表现形式,展现木雕工艺的现代价值。

结论

总而言之,木雕作为我国传统民间工艺,是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有着重要意义。而现代木雕艺术所用工具日渐多样化,创作题材更趋丰富,但同时也面对着传承发展新环境与新挑战。新形势下,木雕工艺需在保留传统工艺特色的基础上,保留木雕艺术文化“生命力”的同时,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法中找到新的契合点,也唯有如此,才可实现木雕“技”与“艺”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木雕雕刻工艺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On art
雕刻树叶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雕刻时光
木雕鱼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FINEX工艺与高炉工艺的比较
自然形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