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保障体系研究综述

2019-02-21 07:20刘伟杰师海娟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文明政策

刘伟杰,师海娟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智库,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要想建设好生态文明,就需要制定一些合理有效的政策,来保障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逐步深入,国内学者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保障体系的研究也随之兴起。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保障体系的研究并指导实践,本文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保障体系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保障体系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政治导向政策的研究

制定系统完备的具有政治导向作用的政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体现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之间存在耦合现象,应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中去。秦书生[1]认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要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律保障体系、生态保护制度,形成正确的政治导向,使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成为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张瑞[2]基于对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通过生态教育制度、生态政治行政和生态政治监管来加强生态文明的政治制度建设。另一种观点认为,应通过建设独立的生态文明政治制度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姜帅[3]认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是制度体系问题,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对行政、法规、机制等政治体制进行完善,从而提高政治与生态的契合度,加强生态文明的政治制度建设。余谋昌[4]提出,将生态文明观念融入和贯穿生态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生态文明政治制度建设。余飞跃[5]提出,要通过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构建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等制度体系、推行绿色行政和发展生态领域的协商民主四个方面的举措,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

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政策的研究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政策集中体现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两方面。随着生态问题越来越被重视,我国也加大了对税收政策的改革力度,学者们对税收政策的研究也取得一些阶段性的历史成就。钱巨炎[6]在总结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财税政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大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让“黄金政策”充分发挥“黄金效益”,不断地完善生态税收政策体系,为浙江省深入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助力美丽浙江建设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蒋金法[7]提出,要通过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与征收、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强化消费税的环保功能以及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不断推进生态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伍红等[8]从我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这个微观角度出发,对我国的税收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要在先行示范区构建多维度的绿色导向税收体系的政策建议。

财政政策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政策工具和重要的资金保障。财政政策不仅对社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有着不可比拟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它填补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保障体系的空缺。苏明[9]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政策的思路和建议。他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完善财政支持生态环境投入的新机制、推进税收制度创新和税收政策完善、构建政府间生态转移支付制度这三方面的举措以不断适应我国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王青松等[10]认为,当前财政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需求、投入渠道和投入管理上出现了困境,这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创新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财政支持路径。财政部副部长刘伟[11]在分析当前中央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时,同样总结了财政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所在。他提出,在新时期要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对财税工作要进行创新和完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界对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政策的研究内容多体现在对财税政策的文本解读、对各省市财税政策的分析以及从宏观角度提出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财税政策选择这三方面,经济政策体系构建的较为完整和全面。但从城镇化和农村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政策的研究则屈指可数,这方面的研究还较为欠缺。

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政策的研究

学术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政策的相关研究较少,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上以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政策为关键词检索到的相关论文寥寥无几,这是因为我国对生态文化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的学者都致力于生态文化基本理论的研究。十八大以来,学者们在完善生态文化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开始着重研究生态文化的制度体系建设以及生态文化的建设路径,这为我国生态文化政策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李晓菊[12]基于当前我国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提出要从生态文化综合决策机制、生态补偿制度、领导干部的环保考核制度、培育制度以及国际交流和合作机制等几方面来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制度。李铁英[13]认为,需要完善生态法律保障制度来破解中国特色生态文化建设道路上遭遇的困境。鲁全信[14]从农村地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生态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问题。他指出,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是农村政府部门切实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阮晓莺[15]着重从制度机制、参与机制、评价机制三个角度分析了生态文化建设存在的困境,并提出通过完善生态法律制度建设、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制度、生态执法的监督机制、健全生态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构建生态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解决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管理政策的研究

近年来,学者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管理政策的焦点都集中在公众参与、社会组织管理和企业管理这三方面,由此展开了对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机制的广泛研讨。黄娟、詹必万[16]认为,生态环境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逐步完善环境信访制度、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同时还要重视环保NGO 的建设和管理,达到社会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沈忻昕[17]以辽宁省为例,分析了社会管理创新对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重要性,提出社会管理创新是保护生态环境制度的依托,是加强环境监管制度的保障。邓翠华[18]在分析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要从信息公开机制、公众参与的反馈机制、公众参与的责任追究机制、环境公益诉讼机制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平台。施生旭[19]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健全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增强生态环境信息的透明度来保障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除上述学者们的观点以外,李建玲[20]基于“三生共赢”原理,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中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影响因素,希望通过其构建的CSR管理评价模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现美丽中国梦。

纵观国内对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保障体系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理论研究已初具规模,对财税政策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学术成果,在一些具体的生态文明政策如生态补偿制度、政策法律保障方面也作出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但相关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由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起步较晚,许多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所以学者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保障体系的研究多是单独就某一领域的政策进行探讨,或是以解决措施的形式在其他文献中出现,鲜少有独立成文专门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保障体系的文献,且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导向政策和文化政策缺乏深入的研究。总体来说,从宏观上对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保障体系的把握程度还不到位。除此之外,在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研究内容、研究视角、主体站位和实践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还亟待加强。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文明政策
政策
政策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助企政策
政策
勇立改革开放潮头 创新粮食保障体系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