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州市第十小学
麦小英
随着数学新改革的逐步推进,合作学习已成为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虽然合作式学习深受师生欢迎,但是,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合作学习分工不够明确、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合作意识不足、形式单一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开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只要教师精心安排、巧妙引导,就能够从问题中寻求完善契机,找准合作学习的重难点和突破口,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提高课堂活跃度,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真正提升。
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合作能力,才能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素养,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一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教师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后,学生则需知道完成任务需要应用哪些工具、采取何种方式获得相应的资料。二是提高学生的观点表达能力。在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清晰描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才能形成交流互动,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表达观点的机会,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表述方面的问题。三是培养小组合作中团结、和谐、互助的学生关系,只有小组成员相互信任、沟通融洽,才能共同完成任务目标。
在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中,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避免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人云亦云,或者“坐等”探究结果。其次,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无论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还是在汇报学习成果过程中,学生都要踊跃发言,以提高合作学习的互动性。第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积极发言的同时还要注意听其他同学的观点、汇报,这样才能实现知识探究的融汇互动,而且还能使合作学习井然有序。
在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调整学生合作解构,组间同质有利于体现公平的学习竞争,而组内异质则能够形成小组成员的互补作用。在合作分组中,教师要保障每一名学生都适当角色,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如合作学习的小组长、汇报员、资料搜集员、记录员等,学生角色要定期调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尝试不同角色的机会。在分组形式上要灵活多样,避免一成不变的人员组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调整组员配置,从而使学生分组形式更加多元化。
完成学生的科学分组后,教师就要把握适宜的合作时机,这也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如果学生在学习探究中出现不一致的意见,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组织合作学习、探究,从学生的不同观点、看法中体现合作学习主题,以此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此外,如果学生提出新颖的、有拓展的问题时,也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疑问组织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拓展数学思维,从而增加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学习能效。
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乏味的合作形式,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活力为出发点,在合作形式上不断创新,从而突出合作学习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吸引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并且获得更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任务探究、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丰富合作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积极性。例如在口算能力训练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PK”形式,同样难度、同样题量、不同内容的口算题,速度最快、正确率最高的一组获胜。通过合作竞赛的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临场反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从而使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形式更加丰富,课堂活力不断提高。
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掌握合作学习的原则、方式、流程和细节把控的同时,更要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突出合作学习评价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整体评价的基础上,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更要注重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不足和短板,帮学生学习积极纠正和完善,这样才能形成动态化评价模式,通过合作学习评价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完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