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角色体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2019-02-21 06:49邬思勇谢晓颖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社会性意识儿童

邬思勇,谢晓颖

(1.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教育学院,福建福清 350300;2.闽台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福建福清 350300;3.宁德师范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 福建宁德 352100)

学前阶段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幼儿在与社会群体、同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中发展着社会性和个性。近些年,新兴的儿童职业体验馆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职业角色体验的平台和机会,本文以儿童职业体验馆为背景,探析职业角色体验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角色体验

体验,从心理学角度讲,是“理智的直觉”是建立在个体“内部知觉”基础上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紧相连的。[1]也有专家把体验定义为:“感性个体把自己的知识与自己的自我存在与生活世界及其命运的遭遇所发展的许多具体事件结为一体”。[2]179由此可知,体验是个体融入到一定环境中的切身的感知、是具象的,是个体亲身经历的、行为和内心体感的统一。

职业角色体验,顾名思义是通过亲身实践,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来认识各种职业。其理论基础——角色扮演理论,1935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将角色一词引入到社会学领域,它指出个人正是通过扮演他人角色即角色扮演,来获得运用和解释有意义的姿态的能力,从而来了解社会上的各种行为习惯和规范,最终实现自我的社会化。[3]317

幼儿职业角色体验与其说是一种体验,还不如说是幼儿的游戏。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创造性游戏之一,它赋予了幼儿充分想象、自主、创造的机会和权力,通过角色扮演、分工、互动,实现着与各种成人社会中角色交往的可能,体验着游戏带来的满足和快乐。职业角色体验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在园角色游戏的扩张,但它以其更为专门化、针对性的活动项目设计和场所配备,给予幼儿更大发展可能和更为真实的实践体验。它是幼儿对职业特性、功能、职责最自由化而又相对较系统的认识,它能够满足幼儿在原本真实生活情境中所不能亲历的实践活动,通过对不同职业角色的扮演,体验着成人的职业行为,进而了解各职业特点、社会的组织机构、按劳取酬的社会分配原则,甚至涉及到安全系统、司法体制、金融系统等等,形成对社会相对完整的概念和认识。那么儿童职业体验馆是什么?它有些什么特征?这对于探讨其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儿童职业体验馆概况

(一)含义

儿童职业体验馆是儿童通过模拟场景体验成人职业,同时,接触、了解真实社会的地方。这个场馆就像个“小人国”,拥有与真实城市一样的街道和景观,具备安全系统、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管理系统、传媒娱乐、金融系统、社会服务系统等[4]。它将真实社会中的行业及城市管理、公共设施等还原成一个具有城市外型及内在运行机制的微小社会,儿童在其中扮演着各行各业的职业角色。

(二)特征

儿童职业体验馆最凸显的特征是具有极强的体验性。儿童不是观望,他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直接感知等方式把自我对社会各系统中的角色、职责等已有认知经验在自我选定的职业角色中表现出来。另外,它还体现出互动性特征,儿童通过与同伴不断互动交往、协同合作,熟悉职业职责和学习适宜的职业行为;此外,儿童职业体验馆还具有极大的趣味性,儿童无成人外在的“任务式压迫”,可通过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职业角色模拟真实工作、劳动,他们是欣喜的,是乐此不疲的;寓教于乐的同时,它还具有综合性特征,体验式的工作在不断满足儿童日渐增长的交往需求同时,也让儿童获得了知识与技能,并且养成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激发职业兴趣和个人潜能[5]。

三、职业角色体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发展不管是以何种介质为载体,都必须基于其发展的特点,职业角色体验之于幼儿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应充分尊重和适应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幼儿0至6岁这一阶段,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在这段时间里获得的各种社会性情绪情感、道德品质、人际交往能力等,对其一生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及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6]。以下从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行为及社会情感等方面来探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职业角色体验——启蒙幼儿职业意识

幼儿对自我的认知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关键,也是作为其社会行为技能和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其中对自我意识的认知首当其冲。幼儿的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7]18。其中幼儿的自我概念的发展从简单到分化,其结构复杂性随着幼儿交往经验的不断增长而增加,个体开始能够更多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判断来为人处世,在愉悦成功的体验中不断提升自信心,树立较高水平的自尊。

幼儿职业角色体验并非是要促使幼儿形成一定的职业选择和判断的能力,也不是为其职业直接定向,更主要的是对幼儿职业意识的启蒙。

职业意识是指个人在求职择业中所形成与实现的同职业有关的自我认知的整体。[8]有学者把职业意识大致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主体对自身的意识;(2)主体对职业的意识;(3)主体意识与职业的统合。[9]就幼儿而言,对自身的意识是对自我思想、情绪、心理特征的认识,自诞生起幼儿便开始了探索,他们逐渐区分客体我和主体我,不断加深对自我相对完整的认识;他对职业的意识,起初是来源与对父母职业的模糊认识,再逐渐对各行各业有了粗浅的表层的接触,通过游戏中的角色体验、扮演和模仿,形成了对职业的认识,甚至是理想;基于对自我、对职业的意识,幼儿开始萌发对职业选择的倾向意识,也是个体职业态度和情感的反应。

由此看来,职业意识关系到个体对自我认知、职业认识以及职业取向,它是人类社会的职业活动在个体头脑中的反应,是个体对职业的认识、情感和意向的总和。

儿童职业体验馆最凸显的体验性特征提供给幼儿充分实践体验的发展需求,并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意识。换言之,体验馆中的幼儿职业角色体验实然是指向对幼儿职业意识的启蒙,是初步形成对职业的“自我概念”,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自我发展进行反省的结果[10]。正如美国生计教育针对幼儿园阶段提出的让幼儿了解职业角色和工作的社会角色,促进个体对生计的意识初步觉醒。而这样一个充满好奇、探究欲的时期,幼儿的职业意识启蒙势必需要通过游戏建立起其工作世界与成人工作世界联系,除幼儿在园的角色游戏外,前文提到的“微缩成人世界”的儿童职业体验馆能够提供一个供其游戏体验的平台和场域,这体验的过程正是其不断构建自己职业意识、又被自己职业意识不断构建的过程[11],他们不断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并试图建立其与成人世界的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即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启蒙,如在体验馆中,幼儿想要扮演“消防员”这一角色,他要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搜索“我”对于消防员这个职业角色了解多少,这个角色需要承担起什么责任,“我”在众多的消防员中又能够选择或分配到什么任务,“我”对自我是否能够表现出该角色适宜的行为也都需要有判断和预估。

幼儿职业意识启蒙关键在于职业参与和体验,起初可能还处在想象性体验阶段,进而才发展为亲历性体验,潜移默化中幼儿逐渐会对职业价值、特征、规范、与自我的适切度等有所感悟。

(二)职业角色体验丰富幼儿社会认知、强化幼儿社会角色规范

幼儿职业角色体验指向幼儿职业意识的启蒙,进而指向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幼儿对自我、他人、社会关系和社会规则的认知都是在交往过程中发展并得以实现的,社会认知过程中往往需要其观点采择能力的参与,幼儿只有通过交往中的有关信息才能理解、认识和推测他人的心理[12]185-186。儿童职业体验馆中职业角色体验具有极强的互动性特征,不同职业角色基于不同的职业性质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会以特定的职业形象、动作、语言的互动而存在着,幼儿对周围成人工作、活动的认知,使其不断累积着自我对社会角色、社会规范、社会环境的经验,从而不断明晰自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中的行为倾向和准备。通过职业角色体验,幼儿逐渐习得职业角色职责、行为方式以及所应遵守的普适的社会规则,并加以内化为自觉行为和更高表达水平的技能。正如郑三元指出的关于儿童规则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只有在儿童体验到规则或纪律对自己带来乐趣,并觉得它们对自己有用时,幼儿才能将规则与纪律视为自己的内在需要[13]。职业体验基于幼儿发展的需求出发,符合幼儿主动建构和学习社会角色规范的特点,在自觉和不自觉的游戏体验交往互动中寻求活动与规则的平衡。如在体验馆中,幼儿扮演“警察”这个角色,他得不断建构“警察”这个角色在社会系统中的基本职能、基本形象、动作、语言,这个角色是如何通过行为指令来协调社会各系统中正常秩序的运转,所以,在体验“警察”角色过程中幼儿不断丰富自我对于这角色的认知,以及基于这些认知经验的积累,努力表现出“警察”这个角色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

(三)职业角色体验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交往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狭义来说,幼儿的交往就是指同伴交往[14]149。儿童具有天然的合群性,儿童的成长离不开与同伴的交往,同伴群体将为儿童提供社会互动和合作的早期经验,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5]。在不断的同伴交往中,幼儿通过模仿、观察学习、合作、互助、分享等方式积累着交往经验和使用着交往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交往能力逐步提高。

儿童体验馆具有极强的体验性和互动性,在丰富的职业角色体验中,幼儿不断地加以模仿、再现和创造着角色行为,这些行为不可能凭幼儿单独一人的存在而出现,它多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小组或集体行为,因为幼儿的交往需求是与日俱增的。幼儿社会性的学习和发展源自于其在现实社会中与不同人接触、交往的相互作用,再把这些经验运用到角色扮演中的职业角色与职业角色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行为是具社会性的,如合作行为、助人行为、分享行为、同情行为等等成人社会所期望的系列亲社会表现。当然,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行为,个体间的认知冲突,极易触发幼儿之间的僵持和互不退让,此时幼儿是否能够转化角色看待和尝试从别人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是交往过程中更隐性的能力目标,这也是幼儿从“自我中心”到“去自我中心”的转变。在活动中幼儿渐渐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如何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和品德。如在体验馆中,幼儿扮演“理发师”的角色,他除了要学习基本的职业技能,他还要主动与“客人”进行交流,他会通过各种方式“邀请客人”进店理发,再通过跟“客人”沟通交流,询问客人的需求是想要洗发、理发、染发还是其他,在这个悄然地互动交往过程中,作为“理发师”的幼儿学会了如何邀请同伴加入自己的游戏、如何征询同伴意见、如何礼貌地回应同伴、如何满足同伴的需求;而作为“客人”的幼儿,学会了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如何回应“理发师”的提问等,双方的交往能力都在不断提升。

由此可见,职业角色体验提供了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契机,通过角色间的互动,他们不断地感知他人会与自己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伴随着个体自我观点采择和移情能力的发展,幼儿开始学习和调整自身的行为以维持或推进当下活动的开展,这样一种主体性的交往自由促使幼儿自身交往能力的提升。

(四)职业角色体验深化幼儿社会角色情感的体验

社会情感是个体社会性需要是否得以满足的态度体验,它是某种情境下的主观反映。由于个体本身与生俱来的能动性和社会化后的日益复杂性,社会情感是人情绪情感的偏执部分,并使其处在不断寻求满足到达到满足的过程中。这个阶段的幼儿能够更好理解他人的情感,会经常考虑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可能会带给他人什么感受[16]45。

儿童体验馆的体验性特征直击幼儿角色体验的真实感受并驱动幼儿情绪体验后的交往互动。幼儿的社会角色情感在其职业角色的扮演过程中得以体验,不同的职业角色其主题内容、角色职责以及职业规范都各有差异,幼儿需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同伴交往过程中不同的分工和合作行为。当一定的问题、冲突出现时,为维系活动的进行,幼儿需要适当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其角色情感社会化水平增强的表现,这本身也是社会情感体验的一部分,相互理解、谦让、合作。另外,通过职业角色的扮演,幼儿在独立担任某项职业、完成某项任务后、与人合作达成某个共同目标时或受到他人认可或赞赏时,伴随他们游戏的责任感、自豪感、荣誉感油然而生,这都是体验活动应运而生的正向的积极的满足,这种满足深化着幼儿社会角色情感,并不断地影响着幼儿的社会行为。

如在体验馆中,幼儿扮演“医生”这一角色,他会体验到“病人”生病的悲伤,也可能萌发同情心和助人的欲望,当他通过自己的“医术”帮助“病人”减轻病痛时,又会产生一种欣慰和喜悦,他能够体会到自我的价值;其实体验馆中诸多的职业角色如“飞行员”、“司机”、“糕点师”、“建筑师”等等,都能够让幼儿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自我的角色经验和能力体验当下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职能,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多时候都是由同伴间的互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得以实现,而此过程中幼儿是不断在深化对角色情感的体验。

四、国际视野中职业角色体验之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态势

基于职业角色体验与幼儿社会性发展关系的探析的认识,很显然能看到二者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再回归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育人本质来反观国际形势,欧美以及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一贯主张重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职业体验或职业意识启蒙融入整个国民教育过程。美国一些学校开设“职业日”,通过请各种平凡岗位的人来讲座(偶尔也请一些高端人才),让孩子通过交流了解各种各样的职业。另外,每年的4月22日是“带孩子上班日”,让孩子接触父母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职业,体验任何岗位都是社会所需,都是值得尊敬的[17];日本从30多年前就在幼儿园和小学开设类似职业体验的活动,如小组合作,共同开一家店,自主管理和经营;另外,儿童社会体验公园的建立,让孩子有更多的交流交往的机会,在此过程中职业意识得以启蒙;比利时、瑞典、丹麦、荷兰、瑞士等欧洲国家也都以不同的主题反映了对孩子展开职业启蒙教育的内容,通过互动游戏带来童趣体验,创意启蒙激发孩子灵感[18]。此外,最早诞生于墨西哥的Kidzania——全球最大的儿童职业体验乐园集团,自1999年成立至今,在全球各大城市兴起和扩展,目前已有12家连锁机构,还有11家在规划中。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儿童职业体验项目的鼻祖,Kidzania在2009年曾入驻中国,由于各种原因于2011年撤出,而据相关报道称其又将卷土重归上海。

再看近年来我国遍地开花的儿童职业馆的兴起与发展,除去利益的驱使以及家长并不很清楚其价值所在的跟风,也暂且不论由于诸多因素导致的相继而来的“关店潮”,我们要明确的是其本真的出发点应该是要回归到职业角色体验本身价值及其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这种势头让我们无法不对儿童职业体验再加以审视,在市场利益背后,我们更应关注到体验本身的真正价值所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职业角色体验能够提供幼儿社会性完整发展的可能,而且也是幼儿不断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从应然到实然的发展形势来看,应该警醒的是幼儿的角色体验是否能够有多方资源保障其体验的机会和权力,从而保证其自由、安全、无拘束的完整感受和愉悦体验,使其不断丰富社会角色认知、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和体验社会角色情感的多层次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性意识儿童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the Walking Dead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