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
李卫东
历史是具体、动态的,历史的发展过程是由无数个精彩或繁复的故事和情境构成的,既有偶然的意外和激情的迸发,也有愚蠢的笑料与错失的遗憾。历史故事是基于史实的一种历史表达方式,把人和事置于合适的历史文化背景加以理解、诠释和叙述,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并更好地理解蕴含在其中的历史意义,亦即“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夸美纽斯),故事讲述和情境创设能敲开历史的大门,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相关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思考与想象,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历史场景中感受历史、体验历史,增强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兴趣是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而情境是诱发学生兴趣的载体,因此,课堂教学应重视情境创设。历史故事和情境创设还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智技能,形成一种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心态;又能拓展教材,积累更为精彩和开放的课程资源。下面,笔者就以《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为例,浅谈故事讲述和情境创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通一代的人事。甲午战争期间,俄国营造了一副欲帮助中国的“亲善”面孔。战后,日本凭借《马关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包括早就被俄国视为己有的辽东半岛。于是俄国联合德国、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清政府,史称“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故事的讲述让学生仿佛回到当时的历史场景,情境创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故事教学中引导学生追问:俄国费尽心机究竟目的何在?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奠定基础。
条约签订的第二年(1896年),俄皇尼古拉二世行加冕礼。帝俄政府向中国暗示:俄国帮了中国这么多忙,中国应该派头等大员去做代表,才算是给面子。清政府于是派了李鸿章为庆贺加冕大使。俄国深知中国的心理,所以在与李鸿章“交心”的过程中,首言日本可怕,迎合李和国人的心理。经过一番威逼利诱,李鸿章与俄国签订了《中东密约》,俄国在东北攫取了大量特权,欧洲列强纷纷效仿。《马关条约》的签订掀起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乃始作俑者。李鸿章访俄的故事,让学生仿佛近距离感受了历史,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短小精悍的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拨开迷雾,品味历史。历史教学,始终与“时空”相伴随,故事的讲述带学生返回历史上的那个时空点,情境创设带学生回到历史的场景,去切实体验、感受、顿悟。此外,故事的讲述,让学生对那些似乎已定性的历史又有了新的理解与体会,顿时有种豁然开朗与醍醐灌顶之感。可以肯定,这样的历史教学才是学生期待与渴望的,能点燃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与激情。
由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基础的差异,初中历史教学应立足兴趣培养,以历史故事情境为主;高中历史教学应偏重思维培养,以问题情境为主。基于此,我们试图通过“情境与问题”,把兴趣激发与思维培养有机融合,进而构建既生动有趣、又有思维深度的高中历史课堂,为数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创造前提。
“情境创设”有助于历史学习,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以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众所周知,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个人主观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和逼真的情境创设,学生心中的慈禧不仅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治国者,也是一个生动鲜活、有血有肉、受到“伤害”满腹委屈需要“发泄”的普通妇人,其形象顿时变得栩栩如生。用讲故事的表述方式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历史已经离我们远去,不可能再现。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借助适当的方式,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让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重现。某种程度上,教师犹如厨师,如何用现有的教学内容烹制出一道美味可口的精神大餐,需要一定的道法和技艺。或者说教师要想上出一节与众不同、让学生流连忘返的课,必须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课前认真选取相对可信的素材,通过情境创设的有效呈现,回放当时的历史场景,一步一步带领学生走进那段已经过去的历史,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奠定基础。
以上的历史故事和情境创设能够体现出鲜明特点,对丰富学生历史文化素养有帮助,对中学生加深理解历史教学相关内容亦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习近平曾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希望海外版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如此。倘若教师能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讲好历史故事,创设历史情境,将诸多历史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娓娓道来,学生自然会听得津津有味,爱上历史,爱上这门课程,历史学习和历史教学自然事半功倍。
故事教学和情境创设亦不是万能法宝,百无禁忌,在教学过程中也须遵守一定原则。一是历史故事要求真,不能乱讲,不能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编造、想象和拼凑历史事实,情境创设须与课本知识整合与衔接;二是使用量不能太大,要适度,适量的历史细节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然而过犹不及;三是故事的使用不能“功高盖主”或喧宾夺主,不能冲淡教学主题;四是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不能超越他们的理解范围和能力,一切都要从学情出发;五是教材资料上已有的或耳熟能详的历史细节不重复使用,以免影响学生的兴趣,或扼杀学生的热情。
阅读的边界就是教学的边界,阅读的高度就是教学的高度。优质的历史课堂与优秀的历史教学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浑然一体。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除了广泛而专业的阅读外,还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多样化的授课方式,不断寻找学生成长和自身能力发展的平衡点,使之成为教学的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