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雁,员立亭
(商洛学院 图书馆,陕西商洛 72600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中形成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头,具有鲜明的创造性和时代性。2014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大力弘扬红色传统。”[1]红色文化对高校“立德树人”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革命老区高校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财富。因此,积极开发建设与传承创新红色文化,既是革命老区高校图书馆的使命担当,更是履行自身职能的重要途径。
革命老区是新中国诞生的摇篮,更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大厦的牢固基石。位于革命老区的高校由于自身独特的地理区位,在红色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其他高校无法比拟的天然地缘优势。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这里红色文化源远流长,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作为全国革命老区,从1927 年最早的中共商县特别支部和中共龙驹寨特别支部成立到1949 年全国解放的23年时间里,先后有中共鄂豫边临时省委、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中共鄂豫皖省委、中共鄂豫陕省委、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鄂豫陕边区党委等在商洛地区开展工作,3 000余名商洛儿女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期间,在与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军阀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中,于1936 年12 月、1946 年7 月先后创建了以商洛为中心的鄂豫陕和豫鄂陕革命根据地[2]。商洛革命老区红色精神和光荣传统光芒永放,作为扎根并成长于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商洛学院图书馆和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积极挖掘、整理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商洛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土地革命时期,许权中旅在商洛首举渭华起义大旗。随后,红四方面军、红三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五军和红十五军团等五支红军部队先后在此转战。在解放战争时期,又有中原突围部队、陕南游击队等部队在此转战。李先念、徐向前、贺龙、王震、徐海东、刘志丹、谢字长、唐澎、许权中、汪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商洛浴血奋战,在创建鄂豫陕、豫鄂陕等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岁月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3]。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给商洛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内容全面且类型多样,旧址遗迹类的如中共鄂豫陕省委旧址、镇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二十五军旧址、中共中央中原局会议旧址、山阳县漫川关战斗遗址、丹凤县竹林关战斗遗址、商南县赵川镇前坡岭战斗遗址等,纪念场馆类的如商洛市金凤山烈士陵园、金凤山红军广场、山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丹凤县商镇显神庙村王柏栋烈士纪念馆等,另外还有数量众多、广为分布的革命器物、红色故事歌谣,以及石刻文献和纸质文献等类型的红色文化资源[4]。作为区域文化研究中心的商洛革命老区地方高校图书馆,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研究,有效传承开发,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性文化机构,往往是地方文化高地,具有区域内其他文化机构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商洛学院图书馆坚持服务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拥有一支学科结构优化,年龄结构均衡、研究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队伍,其中正高职称3 人,副高职称9人,中级职称12 人;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也拥有中级以上职称馆员20 余人。这些图书馆员不仅是研究与服务工作的行家里手,更是商洛红色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既是建设者,也是利用者,更是传播者。2019 年6 月,商洛学院图书馆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缘优势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办学宗旨,在原“商洛红色文化资料馆”的基础上建立了“商洛革命老区暨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经过商洛市科技局相关专家的严格考察和评审,已经成为商洛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该研究中心形成了以商洛为重点的革命老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和革命老区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两大方向,聚集了一批校内外红色文化研究专家。
2.1.1 文化阵地与价值导向作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而且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文献是文化的有效载体,因此作为高校图书馆,收藏哪些文献,展示哪些文献,从来都不是馆员随心所欲地根据个人好恶决定的,而是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服务。商洛学院图书馆在进行主题文化打造过程中,既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又结合商洛的文化特点与地缘优势,着力打造了能够充分反映鄂豫陕、豫鄂陕等革命根据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商洛革命老区文化”和反映本地作家群与文学创作文化特色的“贾平凹与商洛作家群”两个重点研究方向,并使之成为有效展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和商洛特色地域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阵地。良好的校园文化对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红色文化真实地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历程,蕴含着革命先烈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党的无限忠诚,深深地寄托着广大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高礼赞,是经过长期历史实践检验的先进文化。因此,革命老区高校图书馆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开发、整合与利用,有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导向,从而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
2.1.2 思想教育与心灵净化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佳教材。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主要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相关理论课程来了解和掌握红色文化知识,但传统课堂存在理论联系实际较少、缺乏社会实践、反馈与互动效果差等因素,导致不能有效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提升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5]。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每年新生入学教育之季,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红色作品朗读、红色作品书评等活动,重点向大一新生们传授鄂豫陕、豫鄂陕等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沿革及其对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以及李先念、王震、徐海东、汪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丰功伟绩,使他们对商洛这片红色热土能够有更多了解,从而更加热爱党和国家。同时,同处一城的商洛学院图书馆依托“商洛革命老区暨红色文化研究中心”,面向社会积极开放,吸引了商洛市众多地方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等多次前来参观学习,而且外来检查指导及交流学习的相关专家、学者也都纷纷要求参观考察。大家一致认为图书馆红色主题文化建设特色鲜明、反响积极,有效发挥了红色文化美化和净化心灵的作用。
2.1.3 资源建设与辅助科研作用
地方文献资源是以区域为中心的记载物,是特定地区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蕴含着其所在地区独一无二的文化气息与地方特色。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地方高校图书馆优化馆藏结构,彰显馆藏特色的必然要求。革命老区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特色资源服务,对于促进本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商洛学院图书馆早在2003 年就设立了地方文献室,开始对商洛革命史料、商洛地方志、贾平凹著作及其研究、“商洛作家群”作品及研究等商洛地方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和整理。2013 年,又单独设置了100 多平米的“商洛红色文化资料馆”,不遗余力地对散落在各地的与商洛革命历史相关的文字、报刊、音像、图片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搜集、整理、保存及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弥补了馆藏结构的不足,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2019年6 月,为促进商洛学院“一流学院”建设,图书馆在原“商洛红色文化资料馆”基础上建立了商洛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商洛革命老区暨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截止目前,该中心已累计收藏鄂豫陕和豫鄂陕等革命根据地及与商洛革命相关的红色文献资源共15 300 余册(件),这些丰富的红色文献资源在商洛地区乃至陕西省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的革命根据地和商洛革命史主题研究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红色文化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分散性和载体形式上的多样性等特点,决定了红色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社会工程,需要高校图书馆管理者高度重视、合理规划、多方努力,不断加强资源建设。
首先,应争取学校支持并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规划。图书馆应积极向学校争取,尽可能将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列入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结合本馆实际,合理确定红色文献的购置数量、类型结构、复本量等具体指标,开展红色文献资源数字化与数据库建设等科学规划。其次,高校图书馆还应多方努力,多管齐下,通过购买、征集、捐赠、共享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红色文献资源数量[6]。
其次,长期广泛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征购具有收藏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力争做到收藏齐全。打破传统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局面,主动与本区域内党史办、史志办、档案馆、纪念馆等相关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逐步建立起交换文献资料、交流研究成果、沟通反馈信息的常态机制,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第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积极建立区域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数据库。如井冈山大学图书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了“井冈山特色文献资源库”,很好地发挥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应有价值。
作为知识传播的纽带与桥梁,革命老区高校图书馆除了面向读者提供传统文献信息服务外,还应通过多角度、多途径、全方位地宣传和展示自身文化服务功能。一方面,可以与本地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部门合作,在广播台、电视台重点推出系列深度报道或专题报道。另一方面,还可与文化、旅游等部门合作开展送红色文化下乡、在红色旅游景区设立宣传介绍牌等。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有效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当今的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是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媒体人,革命老区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切实提高红色文化宣传效果。图书馆可积极利用微信、微博、头条、抖音等新媒体引导读者关注,并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红色文化相关内容,吸引读者浏览红色信息、发表评论观点、展开话题交流,打造广大读者喜爱的红色文化自媒体平台,主动抢占红色文化网络宣传的制高点[7]。
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创新则是图书馆不懈的追求。革命老区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红色文化建设和服务中应不断创新服务理念与模式,在深入调研和挖掘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服务。在内容上,可将本区域相关红色文献、红色歌谣、红色故事、红色器物、红色影视作品等作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将革命历史与当前现实相结合,将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传统展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全国、本省、本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和材料融入教育内容之中,不断丰富和拓展教育题材内容[8]。在模式上,图书馆可与地方合作举办专题讲坛,定期邀请红军后代、烈士后人主讲“红色故事”;可邀请红色文化方面研究的学者和专家开展学术研讨会,如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多次联合遵义市诗词学会在学校举办“遵义红色诗词论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在国庆、七一等重大节日经典红色影视,在“世界读书日”“特藏文献宣传月”等读者活动中,举办红色文献专题展,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革命老区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研究,有效嵌入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革命老区高校图书馆只有深度参与红色文化学术研究,才能深入探索红色文化精髓,发现红色文化研究领域中的薄弱点,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深入化的服务。在参与学术研究过程中,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激励馆员结合本人学科专业背景,主动与省、市、县等各级各类地方文化管理与研究机构沟通联系,积极参加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努力争取或参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研究课题,不断提高红色文化研究水平;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还应充分发挥技术与人才优势,积极整理和挖掘本馆已有的红色文献资料,在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跟踪校内外相关课题研究进展,编撰形成专题性红色文化研究综述、定期或不定期的红色文化研究简报等形式的二次文献,为红色文化研究者们提供优质服务[9-10]。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应有效发挥馆藏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主动与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及相关专业任课教师合作,将本馆红色文化资源特点与本校大学生的思想特征相结合,和风细雨地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之中,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与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