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华山
(江苏省新沂市新店中学 221400)
物理是初中阶段比较难的一门自然学科,有自身的学科特点——科学性、实验性.物理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物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不同.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立足学科特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而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课堂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推动物理课堂更有效.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新课改的宗旨是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教学实践表明:亲和力强、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师,容易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能力和方法的创新;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又取决于教学效果的好坏.足以证明,教师的业务素质、理论素养是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提升物理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成长为新时期的名优教师.
不断学习,首先要不断研读、深入领会新课改的实质,只有心中有新课改、新课标,才能在教学中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优化课堂模式.如把握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模式——自主、合作、探究等,新课标倡导任务教学、生活化教学等,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新课标的实质,在教学中才能自主运用,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此外,教师也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知识的体会、版块的结构、前后知识间的联系等全面掌握,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才能灵活驾驭教材,科学处理教材.再者,作为新时期的物理教师,还应虚心向同行学习,经常参加教研活动,从同行的课堂教学中发现亮点.只有集思广益,才能想出更多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妙趣横生,构建更完美、高质量的物理课堂模式,实现“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初中物理课堂模式的创新,除了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素养之外,教师还应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精心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怎样进行,甚至考虑如何导入、怎样过渡,重点如何突破、难点怎样攻克、练习和实验怎样处理等.课前精心设计,课堂上再根据生成进行有效调控、及时调整,用个性化的教学、智慧的策略营建符合新理念、遵循学生身心特点、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的精彩课堂,从而实现物理课堂的最优化.
如在《透镜》的教学前,教师应首先把握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比如: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知道凸透镜对光的汇聚作用以及凹透镜的对光的发散作用;能用自己的方法鉴别凸透镜和凹透镜;能测量远视镜的焦距,尝试学测凹透镜的焦距等.教师在明确了教学目标、把握了教材的主要内容之后,再对怎样进行教学进行合理预设.如怎样导入新课,如果用实验法导入,应充分考虑用怎样的实验而导入,并精心预测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导入;对于凸透镜、凹透镜的相关的概念、辨别的方法等,也充分考虑……这样,课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考虑教法和学法,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用智慧打造师生互动的新型课堂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趣味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感到枯燥和乏味的,主要原因是对物理学习兴趣的困乏.因此,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物理的学习不再枯燥和乏味.
《透镜》的教学前,教学设计应充分思考用什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什么样的探究活动、提出怎样的趣味性的问题等.如导入环节,可以用趣味性的方法进行导入,以达到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可以创设“冰块取火”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一队旅行者在零下40多度的严寒里跋涉,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饥.于是,找来一堆木柴和干草,准备生火做饭.可是,发现火柴和打火机忘了带,大家束手无策时,队长想出了办法:用带来的冰磨制一块像放大镜一样的冰块,用冰块迎着太阳,不一会就点起了火.这个故事,让学生产生好奇:冰块怎么点燃柴草呢?于是,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如:从这个故事中的冰块点燃柴草,你得到什么启发?这种冰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进而教师再提出问题“近视镜能“聚光”吗?你们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这样的情境创设、问题的提出、探究实验的引导,引发学生思维、参与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从而既优化了课堂,也提升了课堂效率.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实验教学的加强,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生动起来,课堂也就活起来,从而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同时,实验本身也具有趣味性,通过实验活动的参与、实验的操作,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为此,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留给学生实验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如上文提到的《透镜》的教学时,教师以故事引出“冰透镜聚光取火”之后,引导学生亲自做一做凸透镜“聚光取火”的实验.然后,提出新的问题: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那么凹透镜可不可以“聚光取火”呢?学生先进行实验结果的猜想,再带着好奇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
物理教学中融入操作实验,可以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动手操作能力.但是,为了突出实验的有效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除了激发学生实验意识和积极性之外,还应注重问题的设计,以问题引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实验结果的归纳.如“冰透镜”的“聚光取火”的实验的操作以及“近视镜”的“聚光取火”的实验后,学生经过试验,前者可以“聚光取火”而后者不可以.于是,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冰透镜”可以“聚光取火”,而近视镜不可以,同样是透镜,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样,既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的意识,也可以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探究的海洋中,激活学生思维,让课堂活起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新时期的物理教师,应把握学科特点,不断探究和寻找更富成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实验性、实践性,让课堂不再沉闷、不再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