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德雅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了4点要求: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二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四是开展移风易俗行动[1]。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探索和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新思路,无论对我国城乡经济转型和人文生态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武平县乡村为范例,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和田野考察等形式,对全县17个乡镇文化建设进行认真调查和剖析,并就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有所增强,先后投入资金兴建了集图书阅览、健身、活动、展览和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站和户外文化活动场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部分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乡镇庙会文化蓬勃发展,如平川镇红东村每年都举办一次颇具特色的烧花节,万安乡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纪念魏侃夫,永平乡十月十五打醮日等。部分乡镇能利用民俗和传统文化开展民间文化活动,如平川镇通过挖转自掘,编排了彩球舞、舞船灯等民间特色文艺节目,并组建乐队传承十番音乐;东留乡的提线木偶克服种种困难,编排了许多传统经典剧目参加镇村和县里的各种演出;永平中湍村的民俗绝技“上刀山下火海”每年都吸引着上万的观众参观欣赏。尽管如此,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面临新的困局,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①农村文化设施仍然存在重建设轻运营、重设施轻内容、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造成基层公共文化吸引力不够、参与率偏低、服务效能不高。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存在主观倾向,大量“送文化下乡”的文化产品从内容和形式上都难以真正给农民群众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存在“供需错配”现象,与农村居民文化需求存在偏差和脱节,难以激发农民自我参与、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文化意识[2]。
②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仍然不足。国家、省、市、县因为财力不足,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有限,对民间特色文化和民俗活动开展的扶持资金不够,部分镇村一些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开展。
③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老化,青黄不接且后继乏力。目前的民间艺人已趋老化,接班人难寻,长此以往,一些宝贵的民间艺术很可能会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我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其中,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紧急且需要长期坚持的重大任务,不仅是一项简单的文化工作任务,而且是新形势下全面提升全体村民素质的艰巨任务。因此,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采取一系列保证措施加以推进。
近年来,国家政府开始重视有关农村文化建设,并颁发了一系列有关经济政策。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将政策一五一十地给予落实。针对“文化事业资金投入率不低于同年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率”这一政策,应制定一系列有关新农村文化扶持政策,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给予支持和鼓励,加大资金投入。县、乡镇、村应加大对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财政部门应该保证文化事业需要的办公经费随时到位;相关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有关项目以及内容的调整需及时补充经费,保证各项资金及时到位,合理分布,并为乡镇文化站以及文体活动室各项设施建设、正常运行提供一定的资金保证。城市各种与文化相关的部门应该向上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资金用于扶持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以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要加强思想认识,各级干部要认真组织和建设新的农村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建设新的农村文化。各级领导需要意识到建设新农村文化的重要性,提升建设新文化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建立长效机制,把新农村文化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很多干部认为,文化建设是“软任务”,存在做得好坏与县、镇、村工作的业绩考核并不相关的错误思想和做法。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不同年份文化建设考核指标,并将其纳入各级党政考核内容,实现合理、适度、同步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高级干部必须提高认识,把农村新文化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执行“十二五”规划、年度目标以及文化发展和文化企业制定的分类指导和实施报告,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共促进,协同发展。各乡镇村必须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和管理,改善文化机构,与专业人士建立新的文化设计工作模式,并与经济活动一起实施,共同审查和评估新农村文化。
建立健全农村文化服务财务保障机制,确保文化建设公共财政投入增长率高于常规财政收入增长率,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加强在项目获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财政支持、土地规划和市场准入等领域支持农村文化服务的政策实施。各级文化部门要加强宣传和落实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实上级发布的各项文化政策,确保文化工作(乡镇文化站和社区活动中心)在资金和人员配备方面的实际需要。
发挥文化阵地战作用,按要求完成乡镇文化站的相关工作。当前,娄底市正处在上有好政策下有完善基础建设的良好乡镇文化发展机遇,因此需抓住机遇,结合省、市文化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用好的政策激发乡镇各界优秀人才投身新农村文化事业建设,采取多种融资手段并与相关政策相结合,不断吸引社会各界的资金,确保尽快呈现各个乡镇有文化活动中心(综合文化站)、各个行政村有文体活动室(文化体育活动区)、自然村里有文化活动带头户(组织文化活动者)以及小型自然村有集体小书房(小型农家图书馆)等立体多层次文体活动网络。要将建设各个文化站所需经费和雇佣的管理员发放的工资列入各级财政补助中,减去各级财政压力,确保各级按质保量完成文化站建设。建成后各级要充分利用好文化阵地和各项文化基础设施,做到建有所成,成有所用,用而出效。同时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管理,用规章制度解决文化设施被挪用、占用的不良现象,真正使其用于建设乡村文化事业。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中重建轻管现象较为严重。由于无管理人员经费的保障,致使许多场所、设施得不到有效利用。乡村文化振兴尤为重要的是公共文化管理与维护,依照国家现有的标准,必须由乡委会、村委会、组委会合力进行组织建设维护,以保证文化的传承与发扬[3],大力改变乡村文明被不断边缘化的格局。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队伍建设、文艺社团建设、文艺人才培训等方面,花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推进试验工作。